APP下载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应用于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治疗效果研究

2020-02-28李海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氧分压动脉血气道

李海杰

(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人民医院,河北 邢台 054100)

肺炎是新生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与新生儿呼吸储备能力低下有关,发病后应尽早采取有效措施治疗,避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本文应用组间比较的方式探讨了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文所述: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肺炎患儿72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双盲法则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有36例患儿。对照组有女性17例,男性19例,年龄在1-29d之间,平均(12.46±3.15)d;实验组有女性16例,男性20例,年龄在1-28d之间,平均(12.51±3.52)d。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有比较分析价值。

1.2 方法

入院后患儿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包含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营养支持、重要脏器保护等。对照组接受面罩吸氧,氧流量在4L/min-6L/min之间,实验组接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根据患儿体重、出生时间等选择对应的装置,连接导管,将导管置入鼻内适宜深度,缓慢固定,打开正压通气装置,压力控制在0.4KPa-0.6KPa之间,氧流量在5L/min-7L/min之间,氧浓度为30%-80%,当患儿病情稳定后可撤离。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症状基本消失、呼吸、心率等体征恢复正常,疗效为显效;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呼吸、心率等体征显著改善,疗效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疗效为无效。

记录治疗后患儿动脉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值,并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对照组中14例患儿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实验组中19例患儿显效,15例患儿有效,2例患儿无效,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在临床疗效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24h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值

治疗后,对照组患儿24h动脉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值分别为(66.53±7.26)mmHg、(49.05±5.27)mmHg;实验组患儿分别为(97.18±8.56)mmHg、(40.06±2.73)mmHg。经统计分析,在24h动脉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值方面两组均存在巨大差异(P<0.05)。

3 讨 论

新生儿肺炎患儿多存在通气、换气功能障碍,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增加患儿死亡风险,传统的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患儿患者病情,但对于病情严重的新生儿肺炎患儿来说还需接受气道持续正压通气治疗[2-3]。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明显增加肺残气量,避免发生肺泡萎陷,能改善患儿肺膈肌功能,进而改善患儿呼吸运动能力。此外,该治疗方法还能缓解血管痉挛、纠正缺氧,进而可减轻患儿右心室负荷[4-5]。本次研究, 实验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24h动脉血氧分压值与二氧化碳分压值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进一步表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不仅能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改课改善患儿动脉血气,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能有效改善患儿症状。疗效显著,有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氧分压动脉血气道
勘误声明
静脉血中氧分压的调节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超声测定胎儿脐动脉血流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研究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