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神经康复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02-28赖彩琼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神经功能脑梗死

赖彩琼

(德阳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 德阳 618000)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神经功能缺失性疾病,由于局部脑组织区域供血发生障碍,引起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病变坏死等现象引起的[1]。急性脑梗死是指脑部由于粥样硬化、血栓、气体等异常物体而导致供血突然中断,造成脑组织坏死、软化[2]。目前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本研究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早期神经康复训练两种方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疗效以及治疗后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进行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并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②无精神疾病、意识障碍患者;③无药物禁忌证患者。按随机顺序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3),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44~76岁,平均(58.12±5.98)岁;观察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45~74岁,平均(57.76±6.5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予以活血化瘀、抗血小板凝集、稳定斑块、神经营养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病情无恶性进展后进行相应的神经康复训练。(1)早期:根据患者情况帮助患者保持抗痉挛训练,由单侧至双侧,有简单到复杂;(2)患者早期训练偏瘫现象有所改善后适当进行卧位、作为、站立等平衡训练;(3)指导患者前阶段训练配合其他肢体进行康复锻炼,并逐渐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每天训练2次,持续训练2个月。

1.3 评定标准

患者治疗疗效运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判定: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0分;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20分;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认知功能恢复情况运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3]进行判定。

1.4 统计分析

将两组观察数据导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中,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予以x2检验,若P<0.05,代表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统计所得对照组显效12人,有效14人,无效7人,总有效人数26人,总有效率为78.79%;观察组显效15人,有效17人,无效1人,总有效人数32人,总有效率96.9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平对比

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比对照组升高幅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威胁人体健康的脑血管疾病,该疾病起病急,患者常在睡觉或安静休息时发病,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2天内达到高峰[4]。随着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脑梗死水平不断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逐渐降低,但导致的后遗症往往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早期神经康复训练可让患者在反复训练过程中受损神经元与传入冲动形成新的突触,从而改善神经中枢功能,促进患者恢复。本研究运用传统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早期神经康复训练两种方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疗效和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研究显示,药物治疗+早期神经康复训练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97%,治疗后患者认知功能明显增高,显著高于常规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神经康复训练,能有效加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促进肢体各项运动进行,改善患者生活水平和认知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神经功能脑梗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