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

2020-02-27张兆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7期
关键词: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张兆琰

摘 要: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非常多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也较为庞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成了近年来各方关注的重点,是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核心要素。文章围绕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记录和保护工作的实际状况做了探讨和解释。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记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飞速发展,在此过程中传统文化受到了各式各样现代文化的冲击。如今,我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严峻形势,这制约了我国社会今后长期的发展进步,也阻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记录和保护实际状况,希望给相关从业者带来更加有价值的经验借鉴。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

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有关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由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相关团体社会环境以及自然关系的差异,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不断凸显。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以下几类:①口头传统以及具体的表现形式,包括充当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②表演艺术;③具体的社会实践、仪式以及各种节庆活动;④自然环境里以及宇宙中的各种知识及实践活动;⑤各种传统手工艺。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有关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定义为不同民族人民长时间积累下来,同时当作文化遗产构成要素的不同传统文化对外展示手段,相关的展示形式以及实物还有场所等。涉及内容有:①传统文学和充当载体作用的语言;②传统美术、书法和舞蹈曲艺等;③传统技艺、药法和历法;④传统礼仪和节庆等民俗;⑤传统体育和游艺;⑥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还规定,归纳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要素范畴的相关事物以及场所,只要是文物的,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保护。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与保护实践

通过对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探讨,可以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是指为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而进行的各种手段举措,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认定、记录和保存传承等一系列环节,其中,认定、记录还有研究保存是相对基础性的工作环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必要前提条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需要对作品进行采集以及记录等,要及时地对采集结果进行记录入库。

2.1 非遗宣传

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这个日子里举办种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展示以及各种交流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促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质量显著提升,也营造了全民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氛围。

2.2 祭典的保护传承

祭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在长时间的发展传承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祭祀程序和浓郁的祭祀文化。太昊伏羲祭典是流行于甘肃省天水市的传统民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太昊伏羲祭典的保护传承,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天水在继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保护太昊伏羲祭典。1988年,天水市恢复了公祭伏羲典礼。2005年公祭伏羲大典升格為省级祭祀,每年6月22日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共同主办。公祭规格采用古代最高祭祀礼仪,以“九鼎八簋”“太牢”之礼祭祀伏羲。主要仪程有:全体肃立,击鼓鸣钟,鸣放礼炮,乐舞告祭,恭读祭文,敬献花篮,瞻仰圣像。场面盛况空前,庄重肃穆。在太昊伏羲祭典期间还会举办系列文化经贸活动。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祭伏羲大典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公祭伏羲活动,迄今已连续举办了三十一届。公祭伏羲活动不仅是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盛会,也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

3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与保护的思考

3.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统计收录,完善数据库并建立档案

完整地收集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现阶段的各种保护和传承情况进行统计,参照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对保护中存在的各种弊端进行探讨。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进行系统录入,构建统一的信息库,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3.2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整合

对特色性较强、可开发性较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保护时,要围绕这些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确保原有的资源特色不被破坏。相关的文物保护以及宣传部门要密切交流,通过政策引领使非遗文化逐渐走上市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充分的优势整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得到充分落实。如此不仅可以对本地区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良好的对外展示,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水平的提升,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3.3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必须要重视与本地区大中院校进行合作,对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课程融合,同时有关部门可以进行相关学位的设置。要借助优惠政策优势的引导,吸引企业对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建设,并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构建非遗人才培养基地,更加密切地同本地区的非遗相结合,构建产销基地。定期开展各种研讨以及交流活动,提高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使非物质遗产后备人才队伍得到强有力的补充。

3.4 在本地区开展针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展示活动

在信息时代,所有事物均能够通过互联网传播到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充分基于现在的流行趋势,可以通过流量明星的代言来达到“带货”宣传的目的,使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名度显著提升。还可以联合龙头企业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名产品,借助市场运作形式让大量的资本投入进来。在文化遗产日以及民族传统节日举办多种特色活动,密切民俗交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使非遗传播性更强,提升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

3.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与传承

一直以来行业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继承创新工作的关注度较高,但始终难以确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的具体节点和尺度处在什么位置。公元1世纪的时候普鲁塔克提出一个问题:某艘船随着时间的推移,零部件组件不断更新,那更新完毕的船体就是原来的船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发展变化,必须要秉持肯定态度,要立足于传统,不忘初心,也要积极向前开拓。

4 结语

现阶段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西方主流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着空前的压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构成之一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在社会的持续变革中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及创新性,迎合世界的发展趋势,引领更多年轻人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生活高度融合,只有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得到良好的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于惠冰,李娜.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模式探析[J].理论观察,2019(8):134-136.

[2]樊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赣中花钗锣鼓乐活态传承与保护研究[J].黄河之声,2019(15):8-9.

[3]龙开义.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视域下高职声乐教学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22):142-143.

猜你喜欢

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如何评价一堂体育课
从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看记录者应担负的责任与情怀
秦秀英:自己“记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