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安全实施 “7S” 管理模式的探索

2020-02-25孟庆繁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物品实验室管理

王 羽,宋 阳,刘 艳,孟庆繁

(1. 吉林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吉林 长春 130012;2. 吉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高校实验室安全关乎师生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关乎社会和谐稳定与人民福祉,必须深刻认识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并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决完成好[1-3]。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引起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先后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4-5],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提供法规依据。2015 年以来,教育部相继组织开展了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检查与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各高校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组织体系、落实管理责任、加强教育培训、强化管控、弘扬校园安全文化、建立考核奖惩机制等措施,逐渐形成了实验室安全工作有人管、重点工作有人抓、日常工作有人做的良好态势。如何进一步推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使其持续为高校人才培养固基、为高校事业发展护航,已成为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际情况,引入企业的 “7S” 管理理念,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节约(save)和安全(safety),对筑牢实验室安全防线,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将起到重要作用[6-10]。

1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目前,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师生安全意识淡漠、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安全知识与技术匮乏、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清晰、危险物品管理不规范、危险源管控不足、危险设备和特种设备防控不到位、基础设施老化、安全设施不全、废弃物品处理不及时、实验项目缺乏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缺少符合学科特点的应急演练等[11-14]。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仪器设备、实验材料等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加之部分高校分区办学、实验室分散,使得实验室运行管理复杂程度和难度加大。我校作为一所规模较大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师生9 万余人,实验室分布在7 个校区8 个校园(含珠海校区),其中包括60个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部委重点(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等,80 个国家级、省部级及校级实验教学中心等,涵盖12 大学科门类,安全管理任重道远。为了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我校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在实验室安全涉及的 “人、财、物、环、时、空” 等多维度“7S” 管理模式,以便推进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2 “7S” 管理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根据 “7S” 管理理念和内涵,厘清影响实验室安全的 “人、财、物、环、时、空” 等要素,以 “整理是基础、整顿是前提、清扫是保障、清洁是重点、素养是关键、节约是效率、安全是目的” 的思路,分类推进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多维度实施计划。

2.1 “整理” 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础

“整理”是指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 处理非必需品,扩大作业空间的行为[15]。随着实验室的发展,实验室的文件资料、仪器设备、试剂材料、家具设施等不断增加,时间越久,积存越多。能用与不能用、常用与不常用、真用与真不用等物品堆积混放,导致实验室环境杂乱、空间狭小,不仅影响实验项目顺利开展,而且带来诸多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实验室物品整理,扩大实验空间,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

(1)区分物品使用等级。将物品分为经常用、很少用、真不用、不能用等4 个等级,对真不用、不能用(如报废设备、家具设施、过期材料、废弃资料及“僵尸” 耗材等)的物品及时清理,对很少用的物品整理储藏备用,将经常用的物品合理放置在实验室内,以增加实验空间。

(2)建立物品分类账目。对留用的仪器设备、实验器材、用具工具、安全设施、防护物品、文件资料等分类建账,为使用及后续整顿奠定基础。

2.2 “整顿” 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前提

“整顿” 是指将实验室物品定类、定量、定位,明确标识,摆放整齐,节约查找时间[16]。为此,按照需要的物品定类、保留的物品定量、根据使用频率定位的 “三定原则”,对留用物品统一制作标签,重新调整摆放位置,确保物品一目了然、方便取用。

(1)按物品风险性质分类管理。将留用物品按危险品、隐患品、安全品等分为三类,根据风险性质分别制定管理办法。如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制毒易制爆、腐蚀性、氧化剂、还原剂等,依据有关规范要求分类,限量存放在毒麻品柜、防爆柜、防腐柜中;对冰箱内留用物品,按规定分类分层存放,将低温存储的挥发性试剂存放于防爆冰箱内;易燃易爆气瓶应分类并固定存放在带有气体泄漏报警装置的气瓶柜中;对放射性物质和病原微生物等按有关规定规范存放。

(2)按物品使用性质定位管理。根据使用物品属性、附属设施、实验流程、使用频率和操作便捷等划分和标识摆放区域,使物品各就其位、易于复位,力争达到科学合理利用实验室空间。

(3)按物品风险等级标识管理。全面开展实验室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控措施认定,区别不同风险等级,建立风险源台账、危险品动态台账,绘制风险源管控网格图等,并在实验室内外设置相应安全警示标识,做到风险有数、管控有效。

2.3 “清扫” 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保障

“清扫” 是将工作场所彻底清扫干净。对实验室而言,就是对实验室全部物品、环境卫生彻底打扫干净,不留死角,扫除安全隐患,创建清新、舒适、环保的实验室环境。

(1)制定清扫标准。清除实验室内一切污垢、垃圾和废旧物品,经常清理实验设施、实验家具、实验器具和仪器设备等,保持无灰尘、无污渍、窗明几净、摆放整齐;定期对特殊实验室清扫消毒,检查通排风、空调、水电气等设施,确保运行完好;按时维护保养仪器设备,排除故障、保障安全运行。清扫亦是清查,要注意查找气味、粉尘、噪音来源,检查是否存在泄漏点,查看设备开关、连接以及门窗是否完好,发现异常必须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或报告,确保从源头扫除安全隐患。

(2)落实清扫责任。实验室负责人指定专人执行值日官制度,负责组织实验室卫生清扫、巡查设施设备运转情况,负责实验室文件、记录、资料等整理归档,并负责实验室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实验室工作的师生实行轮流值日,每学期初和学期末,全体人员集中对实验室环境卫生大扫除,确保实验室环境健康与安全。

2.4 “清洁” 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

“清洁” 是使整理、整顿、清扫工作成为制度化、常态化的惯例和制度,使实验室场所持久保持最佳状态。

(1)形成常态清洁机制。通过按使用价值整理、按风险分类整顿、按整洁责任清扫,分别制定出整理、整顿、清扫标准,纳入实验室日常工作组成部分,并落实相关责任,使实验室常态保持清新明亮、环境友好的安全舒适模式。

(2)建立定期督查制度。成立校、院、实验室三级督查小组,以学校和学院相关制度为依据,以整理、整顿、清扫标准为准绳,对实验室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及时通报或处罚,并责其整改,对优秀的给予表扬或奖励。

2.5 “素养” 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关键

“素养” 在这里特指实验室安全素养,包括未雨绸缪的安全意识、遵规守律的安全习惯与处变不惊的安全技能等。

(1)强化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提高师生安全责任意识;通过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师生实验室安全能力;通过消防安全疏散、急救和结合实验室特点的应急演练,培养师生紧急情况下的生存技能;通过成立安全宣讲团、安全讲座与培训、安全文化月(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网络宣传、师生拓展训练、建立安全知识试题库等,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形成人人要安全、人人管安全、人人会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17]。

(2)强化安全习惯养成。通过加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过程管理,导引实验室人员养成物品用后复位、保持环境卫生、随时纠错整改、确保良好状态的习惯;通过建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实验技术操作规范、实验室安全工作流程、危险品管理规程、应急处置规范、实验习惯评定标准等,迫使实验室人员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3)强化安全工作考核。将实验室安全工作纳入相关岗位人员工作考核和职务职级晋升、学生实验成绩考核和奖学金评定的重要指标,依据实验室安全规定,对发生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实行 “一票否决” 制。

2.6 “节约” 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效率

“节约” 是指既能保证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人、财、物、环、时、空等合理利用,又能保证实验室良性运行的状态,是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益的效率瓶颈。

(1)提高资金效益。安全专项资金是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保障。根据实验室安全特点和实际需求支配有限的安全专项资金,保证优先配置、科学共享使用,努力做到物尽其用。

(2)节约人力资源。通过制定安全工作流程,理顺衔接程序,减少工作环节,根据个人工作性质、能力与特长合理分工,提高安全工作效率,努力做到人尽其才。

(3)加强智能建设。通过开发应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危险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时空风险监控、安全教育考核、实验室准入授权、远程监管与指导、应急处置快速反应、大数据统计分析等智能化管理,让实验室人员减负,而工作效率提升。

2.7 “安全” 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

“安全” 是指清除事故隐患, 保障人身安全和健康[17]。只有清除实验室各种安全隐患,消除或控制风险及有害因素,才能确保高校各项事业顺利发展。

(1)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强制性、标准性、指导性文件,应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安全工作规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危险品管理办法、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奖惩办法、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等[16]。

(2)配齐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安全防护设施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和事态扩大的基础工程。根据实验室安全防护需要,配备必要的安全应急设施、防护设备、用品等,从而建立起全方位的安全防护屏障。

(3)前移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实验项目立项前要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防护标准和应急处理预案;严把实验室安全 “准入关”,未经培训考核,不可 “登堂入室”;开展学科特色的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急处置能力;对实验室各要素定期安全检测,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通过明确并落实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相关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基层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基层单位主管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实验室使用人的安全职责,逐级签订符合实验室安全特点的安全责任书,形成安全责任链,确保实验室安全工作层层落到实处。

3 “7S” 管理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我校自2017 年在部分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尝试引入并推行 “7S” 管理模式,使之融入场地管理、仪器管理、安全管理等,在 “人、财、物、环、时、空” 等安全要素管理方面得到较大改观,保障了实验室安全运行。目前,我校实验室的场地干净整洁、师生精神饱满、仪器设备使用率持续提升、规章制度完善、教学科研顺利开展。学校近三年投入实验室安全运行经费高达3 188 万元,隐患整改经费3 225 万元,并制定和修订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安全知识与责任确认、安全检查、值日官等制度12 项。实验室安全治理分层次坚持 “日检周查月巡视,旬督季改年总结”机制[18]。为进一步提高师生安全技能与素养,成立了实验室安全宣教团,组织开展了实验室安全文化月等系列活动,全校师生安全培训坚持入学、入职、入室全覆盖,部分学院将实验室安全教育列入必修课并设学分。2019 年,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进行实验室现场安全检查,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4 结语

实验室安全管理引入现代企业 “7S” 管理理念,从影响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人、财、物、环、时、空”等要素入手,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制度固化、习惯养成,不仅培养了实验室人员严谨的工作素养,而且节约了时间、确保了安全、减少了浪费、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7S” 管理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结合新时代高校实验室实际情况,突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先进的理念丰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7S”内涵,以科学的态度设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 “7S” 实施路径,以专业安全技术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的“7S”成效,才能不断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益和水平。

猜你喜欢

物品实验室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称物品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找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