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学善思 错出精彩

2020-02-25广州市番禺区东湖洲小学

师道(教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善思列式圆锥

文/广州市番禺区东湖洲小学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它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面对学生的各种“错误”, 我们要善待“错误”,善用错误,把“错误”变为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变“废”为“宝”,演绎成别样精彩的课堂。

一、善设“错误”,收获精彩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公式理解得不透彻,此时教师若能在易错的节骨眼上布设“错误陷阱”,制造思维冲突,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节课时,让学生分成几组进行实验:用空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空圆柱中,看看几次可以装满?再在小组交流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结果学生的答案有很多种:有学生说:“我们倒了三次就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有学生说:“我们倒了四次才满,我们认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四分之一。”也有的说:“我们不到三次就将圆柱装满了。”……“为什么会答案会不相同呢?老师也来试一试,你们一定要仔细观察啊!老师将空圆锥里装满水,倒入空圆柱中,一次,两次,三次刚好倒满。”我趁机问:“这个圆锥和圆柱有什么关系?”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故意用了一个小圆锥给我们制造了一个小“陷阱”。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才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二、善用“错误”,演绎精彩

教学中,我们要善用学生的错误,让同学们自己去思考分析,就能从错误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创造出精彩的瞬间,为教学添上亮丽的一笔。

如教学用比例知识解决此习题:“小东家的客厅是正方形的,用边长0.6m的方砖铺地,正好需要100块。如果改用边长0.5m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几乎全班同学都是用0.6×100=0.5x。我思索了一下,如果我硬把正确方法塞给学生,学生未必就学得好,记得牢,倒不如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我说真的是这样吗?谁能想方法证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结果有的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有的小组在讨论,还有的在列表分析……

一道普通的习题,因为同学们的出错,被老师及时灵活的利用,让同学们以多种形式去探究,寻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变普通为精彩,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善思“错误”,成长也精彩

在数学课上,有时会遇到学生独特的解法,如果教师不能马上领会,就简单否定,这样就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教师也会犯错,但只要正视了这些错误,就会在错误中学习,在学习反思中成长。

如我在毕业后第二年教六年级数学时就遭遇到了“尴尬”场面,当时的情景过去二十多年了还历历在目。下面是我教这道练习题的教学片段:

求阴影部分的周长。(单位:厘米)

师:怎样求上图阴影部分的周长?

生1:可以用一个大圆周长的一半加上两个小圆周长的一半。

列式是:3.14×(5+5)÷2 + 3.14×5÷2 + 3.14×5÷2

生2:也可以用一个大圆周长的一半加上一个小圆的周长,因为这两个小圆的大小是一样的,所以列式是:3.14×(5+5)÷2+3.14×5

生3:还可以这样列式:3.14×5+3.14×5

师:哪种方法最简单?

众生:当然是第3种啦!

师:同学们都非常认真,想出了很多种方法,其中生3的方法最简单,我们表扬他!

突然有一只小手高高举起来,“老师,我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它看成一个大圆来计算,列式是:3.14×(5+5)

当时我一看蒙了,这种方法不在我的预设之内,这时下课铃声响了,我匆忙说了句:“这种方法好像不对。”只见这个学生嘟起小嘴,失望地坐下了。

接下来的几节课,这个学生都无精打采,学习积极性大不如前,看到他的表现,我想,难道上次他的解法是对的?想到这里,我心里一阵紧张,连忙查找资料和请教有经验的教师,结果如他所说的,不但对而且还是最简单的!怎么办?再去纠正,有损老师威信;如果不纠正,恐怕这个学生以后都不喜欢学数学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决定去班里纠正错误,并诚恳地表扬了那位同学,看到那位同学喜笑颜开的高兴劲,我心里坦然了。通过这件事,我备课比以前更认真了,也更注重各种学习,教学中处处注意细节,认真聆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遇到问题冷静面对,区别处理,及时反思,找出错因,避免再次失误。

在数学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各种“错误”, 我们要善思巧用,抓住契机,灵活的处理,就能让学生乐学善思,变“废”为“宝”,在错中演绎精彩。

猜你喜欢

善思列式圆锥
党员干部要养成勤学善思的好习惯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善思篇之瓷艺·琉璃彩作品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勤学善思避电学陷阱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善思,学习进步的秘籍
每筐多装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