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萧条背景下的工资和就业
——凯恩斯就业理论探寻

2020-02-25杨珂凡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6期
关键词:凯恩斯刚性工资

杨珂凡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 400715)

前言

工资与雇佣关系是凯恩斯《货币通论》中最核心且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在凯恩斯之前的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失业现象的存在,意味着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此时工资会不断下降,直到劳动力供求趋于平衡,充分就业得以恢复。工资率伴随劳动力供求变化而自由地上下波动,能够使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充分就业,除非工会或政府出面干涉,形成刚性工资,从而导致长期失业。

凯恩斯则不同意用降低货币工资的办法来增加就业。他认为,如果消费倾向和投资倾向(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这两种倾向都会趋于下降)都不足以维持充分就业时,即使降低货币工资率也不可能恢复充分就业。因为降低货币工资会相应降低社会总需求,使市场进一步萎缩,物价持续下降,这又会使资本家的债务负担加重,丧失投资获得的信心。因此,要使货币工资的削减对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就必须使货币工资的下降对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或利息率产生积极的影响。凯恩斯曾经作了这样的概括:“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显然不相对称,盖若把有效需求紧缩到充分就业所必需的水准以下,则变量与物价都降低,但若把有效需求膨胀到这个水准以上,则只有物价受到影响。”

但凯恩斯就业理论是否将货币工资刚性作为前提?降低货币工资是否是凯恩斯赞成的手段?凯恩斯就业理论还有哪些争论?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本文试图通过仔细研读凯恩斯著作集中关于就业理论方面的阐述,以及同时期其他经济学家的评述,期望更真实还原凯恩斯的就业理论观点。

一、货币工资刚性假设

事实上,凯恩斯早已在《通论》中明确指出,他对失业问题的分析和《通论》的主要结论与他的“古典”前辈和同时代人的理论相反,并不依赖于货币工资刚性的假设。但其他经济学家们持有不同的意见,正如经济学家哈伯勒所说:“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公认的,取决于工资刚性的假设。如果没有做出这样的假设,凯恩斯主义体系就会崩溃,或者换句话说,它将失去其独特和与众不同的品质,难以使其在宽松的“古典”体系中脱颖而出”(Haberler,1962)。二十五年后,主要的货币主义者艾伦·梅尔策(Allan Meltzer)在解释凯恩斯主义中心思想中所谓的“错误陈述”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货币工资刚性被认为是《通论》中的主要论点,势必会推翻这本著作曾经革命性的理论。”(Meltzer,1988)凯恩斯认为,由于社会和历史因素造成的货币工资下降是一个经验事实:“这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而且在1920年代的英国也是如此。自1924年以来,出于各种现实需要,货币工资事实上一直保持不变。”灵活的工资政策无法在民主社会中发挥作用,因为工人会通过工会以及谈判手段抵制降低货币工资的做法。相反,由于一般价格水平的提高而导致的实际工资购买力的下降将同时打击所有群体。凯恩斯用这种相对工资假说而不是非理性假设来解释工人对实际货币工资变化敏感程度的下降。凯恩斯脱离了古典经济学的均衡机制,即依赖于货币工资的向下灵活性,而不是基于货币错觉。

凯恩斯观察到,即使在1930年代初的大萧条时期,在失业率大幅上升时,英国的货币工资也保持相对稳定。凯恩斯在对庇古的《失业理论》(1933年)的评论中强调了这种货币工资的稳定性,尽管他没有明确提倡减薪,但降低工资似乎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方法。英国人在1924年至1934年期间相对稳定的货币工资经验是凯恩斯做出其给定货币工资的初步工作假设的主要原因,即选择货币工资作为价值标准。因此,货币工资为通货膨胀理论中的价格提供了锚点。

二、削减货币工资:一种解决失业的手段?

凯恩斯的基本命题是,经济中的就业水平取决于有效需求。他认为古典学派通过降低货币工资来降低失业率的观点是不可靠的,必须通过收入和需求对整体生产和就业水平的影响来考虑工资变动的影响。各种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不允许将结论从局部分析推广到整个经济社会。

因此,降低货币工资对收入和就业的三个主要决定因素(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的变化是关键。货币工资的下降肯定会降低生产成本,进而降低价格。但是,与仅考虑减薪的成本效应和由此带来的就业增长的传统观点相反,凯恩斯强调“就业量与以工资单位衡量的有效需求具有独特的关联”,即货币工资的下降灵活性只有在刺激总需求的情况下才有助于减少失业。减薪对总需求和有效需求的间接影响的结果是模棱两可的。凯恩斯论述到:“在我看来,实际工资是我们为恢复平衡所采取的补救措施的副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就业不是实际工资的函数,因为一定程度的就业需要的实际工资是给定的,实际工资的变化与如何实现就业无关”。

关于货币工资减少对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资本效率以及就业的影响,凯恩斯得出的结论是:由于货币工资的减少,利率随之降低,因此增加了投资,可能产生积极的就业效应,最终维持在稳定的失业率。

三、重返黄金标准和高工资问题

凯恩斯在《通论》中几乎没有涉及对工资-就业关系有着重要影响的两个变量:技术进步和开放经济带来的变化。但在1925年4月世界经济重返金本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镑对美元的比价为4.86美元之后,凯恩斯又在各个会议辩论中提到了这两个问题,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

凯恩斯强烈地反对回归金本位这一“危险而不必要的决定”,这一点他在文章《丘吉尔先生造成的经济后果》清晰完整地阐述了出来。凯恩斯计算得出,由于恢复金本位制导致英镑高估,货币工资水平大概高出了10%。因此,自1925年以来,英国开始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该问题首先出现在出口行业,并很快影响了整个经济。而同时期的美国和其他西欧国家失业率却维持相对低的水平。很快,关于国际竞争力变化和工资雇佣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并且在大萧条期间愈演愈烈。

由于在金本位体系中,很难通过货币贬值降低国内货币工资,因此要想改善贸易平衡,刺激投资并减少资本外流,就必须经历收入通缩的痛苦过程,以抵消货币贬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凯恩斯批评了“财政部和英格兰银行的主管部门”,因为他们“对收入紧缩和利润紧缩之间的区别一无所知,其结果是他们大大高估了信贷限制和银行武器的效力”。企业家试图通过工资紧缩抵消利润紧缩,以重新获得国际价格竞争力,这种现象在1926年的大罢工中达到了顶峰。这样的结果是,尽管货币工资在特定行业显著下降,但最终1930年的货币工资总水平与1924年的水平相当,运动失败了。

在这种背景下,凯恩斯明确反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并与“高薪党”争锋相对,后者以英国经济学家莫里斯·多布(Maurice Dobb,1929)为代表。在他的论文《高工资问题》(凯恩斯,1930)中指出,在开放的经济体制下,如果采用严格的高标准工资政策,会严重限制国际资本的流动性,并且高工资带来的税负加重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同时也会对投资者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凯恩斯赞成“自由主义”而不是“工会”的解决方案,他认为要想改善工人阶级的生存条件,自由的工资政策才是有效的途径。凯恩斯认为,合适的税收解决方案是工会解决方案中高薪提案的有力替代品,其中包括社会政策,教育,卫生和房屋建筑等领域的国家福利措施。同时,凯恩斯反对美国的高税收政策,他认为高税收的压力会增加企业支付工资的难度,“如果企业家的利益已经被工人的高工资削弱了,我们应该在增加他们高税收负担之前三思而后行。”

换句话说,凯恩斯认真考虑了利润征税对投资者决策的反馈作用。凯恩斯赞成税收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论据是,工会解决方案会导致劳动密集型生产部门遭受损失,并可能丧失其国际竞争力。而另一方面,对于资本密集型的金融公司来说,工会带来的压力是非常小的。因此,凯恩斯认为适当的社会保险税收是必要的的,一方面保障劳动密集型公司的工人权益,另一方面又不会直接增加工资成本。由于在金本位的体系下,实际工资不随本国货币贬值或价格水平变化而相应地波动,因此凯恩斯主张“通过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使他们获得更高的工资,而不是通过绝对的减薪来恢复国际价格竞争力。”

这句话有力地驳斥了部分人关于“凯恩斯认为只有通过通货膨胀率上升才有可能增加就业”的说法。凯恩斯事实上早已认识到工资机制发挥的重要作用,包括持续的高失业率导致货币工资相对下降的过程。

四、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货币工资刚性假设,凯恩斯从来没有认为非自愿失业的解释将需要刚性货币工资的假设。他认为价格弹性预期具有破坏稳定的作用。鉴于货币工资逐渐下降的趋势很有可能激发人们对未来货币工资和价格进一步下降的预期,因此将是“最不利的”。对于削减货币工资以解决失业的手段,凯恩斯认为不是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他更提倡以技术进步和开放经济提振劳动力市场以促进就业。同时他不赞成金本位方案,因为在金本位体系中,很难通过货币贬值降低国内货币工资,因此要想改善贸易平衡,刺激投资并减少资本外流,就必须经历收入通缩的痛苦过程,以抵消货币贬值带来的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凯恩斯刚性工资
自我革命需要“刚性推进”
这种情况下未续订劳动合同是否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加权p-Laplace型方程的刚性
多赚两只蛋的钱
多赚两只蛋的钱
多赚两只蛋的钱
多赚两颗蛋的钱
锻锤的打击效率和打击刚性
说说索要工资那些事
不用干活,照领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