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流派

2020-02-25穆子丹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6期
关键词:战略规划学派竞争

穆子丹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5)

在20世纪初,企业管理侧重于偏差控制和复杂管理,管理主要通过预算控制;到20世纪50年代,企业管理的重点为预测与复杂性管理,管理的主要形式为长期计划;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注重管理的战略性,企业管理侧重于战略推进与能力变革,形式主要是战略计划;20世纪70年代中期重点转向与环境相适应,管理形式发展为战略管理理论。到80年代,迈克·波特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集大成者,企业开始注重内部核心竞争力的开发。到90年代中期,新战略管理理论发展,企业间竞争合作形成逐渐成为主流。

一、20世纪60年代——战略规划学派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钱德勒出版《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开创了而企业战略研究的道路。他认为企业战略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营销策略要配合需求环境,组织结构要配合企业战略的变化而变化。钱德勒将战略定义为:确定一个企业基本的长期目标,对实现该目标所必须采取的行动和对资源的分配。因为这一系列具有先导性的思想,钱德勒被工人为是环境-战略理论的第一位企业战略专家。

在钱德勒的思想基础上,出现了两种相似的学派——“计划学派”和“设计学派”。这两个学派的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承认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企业的高层负责企业发展的计划的设计,战略实施过程的人员要对高层负责,最终结果由高层审核。

在这一时期,国际市场逐步开放,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企业的目光逐渐从自身移向了消费者。战略规划学派中虽然存在着不同意见,但总的来说核心是一致的,该时期的学者们一致认为企业战略的制定要基于环境,要对外部未来情况进行科学预测并据此进行规划设计。

二、20世纪70年代——环境适应学派

战略规划学派核心思想是跟企业的外部环境来调整企业内部规划和组织结构。但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变,呈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尤其是1973年的石油危机使得企业外部环境变化节奏逐渐加快,企业经营受外部冲击频率愈高。战略规划学派主张的关于“未来的可预测性和可规划性”受到了质疑,环境适应学派应运而生。环境适应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奎因、明茨伯格等学者,他们对传统的战略规划学派进行了批判发展。1980年,奎因提出了“逻辑改良的战略思想”,他认为企业的战略决策者受理性认识的限制性以及环境的不可预测性影响不可能做到全知全能,所以战略规划和发展策略制定必定要是循序渐进的,要不断观测周围环境的变动趋向来调整战略规划。

70年代的环境适应学派在对战略规划学派的批判发展基础上更加明确了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为去预测环境往往是是较难的,应当纳入环境的动态因素来制定战略。但这一理论并没有提出更加具体的企业战略管理策略,对企业的指导意义有限。

三、20世纪80年代初期——产业组织学派

产业组织学派顾名思义就是侧重与产业层面的组织分析,这一理论重视行业环境对企业经营效果的影响,这一点延续了70年代的环境适应学派的思想。产业组织学派将企业的竞争力总结为两个:企业所处的行业的盈利能力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占份额。该理论成熟的标志是1959年哈佛大学学者贝恩在其著作中研究了产业集中度、产品差异化、产业进入壁垒等因素对市场结构和企业经营的影响。舍勒在1970年进一步将其系统化,构架了SCP(结构-行为-绩效)产业分析模型框架。该研究框架构成了产业组织竞争战略理论的理论根源,该学派认为,企业应当根据本身所处的产业结构来确定战略导向,企业的行为又和企业的经营效果息息相关。哈佛大学的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是80年代该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波特首先强调行业分析的重要性:“产业结构分析是建立竞争战略的基础”,“理解产业结构永远是战略分析的起点”。

波特的理论在过去几十年都受到企业管理学家的普遍认同,但也有学者对其观点进行了质疑。有学者认为企业竞争情况还受到顾客的分布情况影响,并且五力模型包含的因素还不足以完整地描述一个行业的竞争情况。

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早期——基于资源理论与基于能力理论

美国学者沃纳菲尔特在20世纪80年代就发表过相关文章,奠定了资源理论的框架。他最早提出了企业内部资源的重要作用,认为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企业拥有的异质的资源组合,战略制定者必须提出与本企业相适应的管理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当企业拥有的资源是高成本而又无法模仿时,与之相连的租金流便是持续的。资源理论本质上致力于开发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力的企业内部资源。1997年Barney将资源战略观点整合,提出了对独特资源的判断标准:这些资源必须要是稀缺的、有价值的、不具模仿性的且不可替代的。格兰特(R.M.Grant)1991年发表《竞争优势的资源基础论》一文,进一步总结全是独特资源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成为资源基础论的集大成者基于资源理论静态地分析资源的价值,缺乏动态思维,而基于能力理论则将资源重要性舍弃,没有认识到能力与资源之间的重要性,两者的缺陷也推动了战略理论进一步发展。

五、20世纪90年代后期——动态能力理论和新型生态合作竞争战略理论

20世纪末技术竞争激烈,产业环境日益动态化受基于资源理论和基于能力理论的影响,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之后习惯于以往的成功模式而忽略了外界的环境变化,所以企业牺牲了战略的灵活性为代价,陷入了困境,这就推动了动态能力理论的出现。1996年穆尔出版了《竞争的衰亡》,从生态系统角度描述市场活动,提出了战略生态理论。该理论强调企业应该在一个利益相互联系的庞大动态系统中与合作者共同进化,将自身置于生态系统中,实现与其他成员(供应商、生产者、竞争者和其他利益着)的有机结合,实质上是对外部力量的整合和系统网络的粘合。穆尔的“从用生物学解释市场活动”要区别于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因为这表现为经济活动是在将弱者驱逐淘汰,穆尔提出的生态合作竞争则是全新的概念,力求“共同进化”。

结语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在众多学者的整合梳理下,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科学的实施方法和使用的理论工具,在各国企业均得到广泛应用。自从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发展,5G技术的出现将成为全行业革命的引爆点,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一切管理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人的活动,随着环境的变化,人的思维必须也要改变,战略管理作为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关键,应该结合组织中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合组织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同时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

猜你喜欢

战略规划学派竞争
先上马,后加鞭——中国戏曲的演化路径与“前海学派”的深度阐释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对战略规划评估体系研究的思考
感谢竞争
论油气田战略规划与投资风险管理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探究
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