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实践同向同行的案例研究
——以太原理工大学晓明研究室为例

2020-02-25刘卫玲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晓明研究室育人

白 薇,刘卫玲,樊 荣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实践同向同行的契合性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人的总体期待,即国家对各级各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3]。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作为教育的总体要求,它的实现需要不断具体化,构成一个层级体系。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从培养目标的本质上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实践都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总要求,具有同向同行的契合性。这种契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大学生创新实践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更高层次的发展潜力和社会适应性,促进全面自由的发展。两者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总要求,发挥了遵循教育规律、彰显主流价值观、 解决思想问题和实践问题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侧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完善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则侧重确立学生创新发展目标,树立合理的创新发展观念和行为准则,提高发展潜力和社会适应性。两者互为补充,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教育提供价值引领,创新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拓宽领域,他们共同的目标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同向同行的基础。

2.教育内容的良性互动性。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较早地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与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共同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规定。在教育内容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则面向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两者教育内容虽然侧重面不同,但都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都具有顺应时代要求、凝聚精神动力、促进全面发展的作用,在内容上可以实现良性互动。

3.教育价值取向的相同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用“守好一段渠”表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课程的关系,这同样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在不断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寻找赋予青年学生的最新使命,传播最新的政治理论的过程中实现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树立。而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价值上以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丰富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这些教育渗透在学生的学习、校园生活和创新实践环节中,虽然更具有隐性教育的性质,但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相同,统一于实现学生的身心成熟、行为合理和道德规范的要求中,在价值取向上具有相同性。

4.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的协同性。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是立德;创新创业教育则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兴趣特长,是育才。在立德树人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向新时代要求,采用了案例教学、浸入式教学、现场体验式教学等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方法。创新实践教育也在改革中发挥了教书和育人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方法有机地融入其中,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方法,在实践基础上提高理性认识,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创新思想,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在教育载体的运用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均不局限于课堂教育这一单一载体,而注重运用新型教育载体,如校园文化、网络、大众传媒及学生管理等。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新时代体现出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的协同性。

二、晓明研究室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实践同向同行的实践探索

晓明研究室是太原理工大学常晓明教授在2003年自筹经费创办的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本科生的课外实践基地。从没有经费、没有场地的情形下艰难起步,到创立文化,吸收学生,扩大规模,形成品牌,声名远播,晓明研究室已经走过了十六年的历程。精心培养出一批批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从研究室走出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团队意识和攻坚克难的品质,体现出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深受用人单位和各高校研究机构的认可,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室团队文化是“严谨、认真、高质、高效”, 培养模式为“兴趣驱动,早期培养,项目引导,文化熏陶”。 在日常的创新实践活动中,研究室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的塑造、正确价值观的养成、科学精神的培养、人文素质的锻造,实现了全方位育人,成为大学生课外实践的一个著名品牌。人才培养和立德树人的经验得到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肯定,辐射效果明显。可以说,晓明研究室十六年发展历程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真正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课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同向同行,合力育人。

(一)思想政治教育点滴汇入人才培养过程

晓明研究室成立之初就提出了实施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对培养的人才,不期望他们能在两三年内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为他们在今后五年乃至十年以后,成为出类拔萃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这样的思考,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思路,即:兴趣驱动、早期培养、项目引导、文化熏陶[4]。

晓明研究室选拔培养人才的全过程中点滴汇入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每年5月,研究室举办本科生课外成果开放日活动,展出研究室的本科生自己研发或改造的项目或作品;这些作品吸引了大一学生参观,有兴趣的大一学生就会积极报名。因为报名者太多,研究室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学生进行笔试和面试;面试时除了对课业成绩的要求,还有科研诚信承诺。对选拔出的学生在大一暑期进行为期40天的集中培训,培训项目涉及文件整理方法、PPT讲稿制作、DV制作、资料撰写、演讲、摄影、写作、网页制作、编程语言、算法等十余项内容,还邀请业内专家及毕业的研发生做经验分享。培训内容除了知识和技能讲授外,还会加入课后测试、问卷调查及早操、演讲、K歌等活动。暑期培训结束后,根据综合评价,择优吸纳学生加入研究室,成为课外科技研发生。导师会根据专业给他们设立兴趣项目,用项目对他们实施引导。采用团队式学习和探究式研究,即课堂讲述与自学相结合,自主学习与讨论探究相结合,课堂内容与课下练习相结合。采用知识为下、方法为中、思维为上的理念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经过1—2年的培养,研发生正式接触实际项目和研发内容,这期间进行的课外科技研发实践均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和节假日完成。研发生还需要依照研究室安排撰写研究报告、编辑研究室通讯、组织研究室例会。三年的科技实践工作事无巨细,在创新教育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工程方法与实践能力。可以说,晓明研究室从点滴小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精神、探究意识。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将在职党支部、在职党员、离退休党支部、离退休党小组、离退休党员全部建在格内,精确定位,实现网格全覆盖、工作零缝隙。燕山石化离退休人员管理中心现有离退休人员近17000余人,在职党支部9个,在职党员68名;离退休党员近5600名,分属在8个党总支、145个党支部、421个党小组中,形成网格,进行网格化管理。对于格中出现的重复交叉情况可视为进一步交流、沟通的形式。

(二)研究室文化熏陶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立德树人的隐性途径是文化教育。校园文化包含着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其中精神文化起着主导作用,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作为二者的媒介存在。一个团队没有文化不能健康地发展,也不会走得很远。十六年来,晓明研究室从建立文化,到以德立人,以文化人,建立和传承了独有的研究室文化,成为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心目中的精神家园。

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创业文化,培养了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明晓研究室建立之初,基础非常薄弱,既没有资金积累,也缺乏基本设备,基本不具备研究条件。研究室克服困难,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做起,教会学生自制简易的“仪器”和工具,以极低的成本带领学生逐步开展基本的研究,从零开始,逐步积累。开始时,研究效率很低,没有什么像样的成果出现,有的学生出现畏难情绪,半路退出,而坚持下来的学生磨炼了坚定的意志,养成了很强的动手能力。随着学校的支持和企业的投入,晓明研究室现已拥有上百种科研仪器设备,学生的研究经费也不断增加;但很多设备仍然由学生自主组装,不购买成品,研究室推崇的“先做泥瓦匠,再做工程师”的理念逐渐让学生受益。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文化不仅造就了一批基础扎实、勤奋敬业的学生,也逐渐成为研究室的传统,在每届学生中传承,让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中锻炼了意志,提高了凝聚力。

“严谨、认真、高质、高效”的研究室文化,培养了学生迎难而上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创新创业成功的不竭动力。研究室成立之初就将“严谨、认真、高质、高效”作为追求的目标,其中,严谨、认真是态度要求,高质、高效是目标要求。在这个文化的主导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求学生严谨地思考,认真地对待,高质量、高效率地去完成。从学生进入研究室第一天起,无论是基础的科研训练、模块化项目还是实际的工程项目,从资料收集整理到工作的合理安排,研究室对于每一步都有严格细致的要求:每一个基础实验都要求过程严密、数据真实、资料可信,每一篇研究报告都要求按照规范制定文件名,按照格式要求书写,否则就要推倒重来。这种细致入微的科学精神和研究室文化,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三)优秀师德师风和朋辈传承引领学生品德养成

种树者必先植其根,种德者必先养其心。教师的身教比言教对于学生个人品质影响更加重要,优秀的师德师风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在晓明研究室,长久以来已形成尊师爱生和朋辈传承的良好氛围。学生对研究室的感情从参观开放日的感动一瞬间,到报名参加暑期培训的激动一阵子,再到毕业后被研究室文化打上烙印,铭记一辈子。多年来,常晓明教授面对面培养本科生没有任何报酬;对生活困难的学生,由研究室资助学费生活费以完成学业,保证优秀学子不中断研究。研究室还出资带优秀本科生到外地参观科技展览,给学生的父母送年礼,给新校区赶来研究室做实验的学生订餐。优秀的师德师风和无私奉献精神,让研究室的学生们感到了温暖,对学生的品德养成起到了无形的引领。

研究室的研发学生专业不尽相同,容易产生思想碰撞。因为没有奖项的吸引,没有名次的纷争,在项目合作中,大家交流互补,发现自身缺陷和短板,从他人身上学到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技能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年的暑期培训班,高一届学生担任低一届学生的培训讲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与学弟学妹分享。毕业了多年的研发生经常回到学校与在校研发生交流心得,分享业界最新动态。校内校外的研究室成员之间形成了朋辈传承的学习型团队,研究室被称为“难忘的家”“心中的港湾”“梦开始的地方”,学生对研究室的情怀不因离开研究室而淡漠。研究室在校内校外有着很多的拥趸,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大学中的大学”。

(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隐性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把习惯坚持下来,才能成就优秀。研究室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强调坚持的重要性。十六年来,每两个月一期的《研究室通讯》和平均每周一次的会议从未中断过。《研究室通讯》全部由研究室学生采写编辑,研究室每次会议记录都以“走过的足迹”留在研究室网站上;研究室的网站和公众号定期更新,点击量近40万;本科生课外研发成果展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机器人日”活动已连续举办5届;研究室的新年晚会每年定期举办,节目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研究室除了春节几天假期外,全年无休,每到周末和寒暑假学生从新校区乘车到达老校区研究基地进行研究和实验。研究室没有一个专职的工作人员,所有的工作都是由导师和本科生、研究生完成。能做到这一点,除了科学布局和有效管理,习惯养成教育功不可没。在晓明研究室,人才的培养不是做项目,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把一件小事坚持做下去,就有了效果。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绝不急功近利。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也应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晓明研究室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寓于实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不为受教育者焦点关注(甚或不为受教育者明确感知)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类型[5]。在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中,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有效。在研究室发展过程中,有效地将价值观教育、感恩奋进教育无形地融入具体的学生创新实践过程中,用启发、引导、熏陶等方式体现隐性教育独特的规定性,用生活化手段使学生在其焦点关注之外不知不觉地在实践中受到这些教育,将教育的“神”融入实践过程,并被学生所接受、所喜欢甚至所欣赏,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外显于学生的行为表现中。在晓明研究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信息传递不以显性教育进行,而是通过一系列看似无关的活动来引导启发学生。

树人不仅是育人之德,还在更广泛意义上对人的全面发展有效促进。在选拔学生时,有意识地对学生待人接物的观点、态度、品行进行了解和观察,对学习成绩和个人品行看得同样重要,了解学生对科学研究、学习成绩、竞赛获奖等问题的看法与想法,淘汰一些只注重学习成绩但不愿潜心研究、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的学生。在大学生暑期训练营中,参加的学生都是各学院成绩优秀、综合素质良好、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人才,但仍然存在意志品质薄弱、团队合作能力差、不懂尊重与感恩、无视规则和纪律等问题。为此,为期40多天的训练营精心设计了每天的活动内容,日程安排精确到分钟,实行淘汰制。每天的早操、跑步、课间爬楼梯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每周末的K歌晚会、不定期举办的演讲赛、宣讲会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每一个培训课程讲授结束后的小组讨论、提问互动、头脑风暴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日常培训结束后,要求学员将研究室打扫干净,桌椅物品摆放整齐,扔垃圾时要对保洁员致以谢意,培养大家感恩意识;暑期40多天的培训中有大小不等的60多次测验,有的测验时间长达一整天,有的测验一天就进行2—3次,以锻炼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随时复盘的学习思维。在暑期训练营结束后,全面考核学生日常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决定能够进入研究室的学生名单。事实证明,将诚实、勤奋、谦虚、守时、守信、正直、主动、感恩、严谨、礼貌等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融入日常学习任务和生活中,对学生的影响更持久、更深刻。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体现的育人作用

2003年以来,晓明研究室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上百种科研仪器设备,从默默无闻发展到在业界享有盛名;被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为实践育人的品牌项目,培养的学生因思想品德好和创新能力强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精神对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大学生首先必须成为文化人。“要成为真正的文化人,不仅要熟知专业知识,而且要触类旁通,成为学识广博,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道德水准、审美情趣、交往能力的新一代学人。”[6]教育的本质不在于让学生学习了多少门课,了解了多少知识,重要的是帮助大学生选择和确立人生的理想、目标、志向,为其铸造心灵之家园,学术之慧命,文化之灵魂。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大学的文化生态,教师不能只埋头于学术研究,更要创造育人环境,在教学和实践中引领学生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决不能把大学降格为职业训练场。培养学生也要摈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培养出超越眼前利益的杰出人才。

2.师德师风对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各类教学环节都有育人育德的内在功能。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体现了“同向同行”的要求,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指明了方向。良好的师德师风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非常重要。晓明研究室有一种理念,即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思想道德培养、科学精神培养与人文精神培养同向同行的理念;正是这种理念激发了育人热忱,在常年的坚持不懈下带来育人的成果,研究室因此进入良性循环的育人轨道。

3.团队学习对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团队学习或协作性学习需要良好的氛围和人文环境,这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协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协同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的提高,健康个性的发展,以及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晓明研究室多年来一直坚持团队学习,所有的课程资源、研究资料常年在研究室网页中展示,学生在研发过程中共享学习资源,共闯学习难关,共创学习成就,成为不可分割的学习共同体;这样的学习共同体极大地促进了团队健康和谐发展[7]。而这一点,正是许多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所缺少的。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同向同行,还有很多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内容和方式。找好同向同行的着力点,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立系统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晓明研究室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新新机甲研究室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三分能干什么
他们用“五招”育人
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在京召开(2010年7月22日)
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2010.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