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儒江藩交游补考

2020-02-25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交游

高 明 峰

(辽宁师范大学 古籍研究所,辽宁 大连116081)

江藩(1761—1830),字子屏,号郑堂,江苏甘泉(今扬州邗江)人。为人权奇倜傥,豪饮好客。早年受业吴门,从余萧客、江声学,传惠氏《易》;后交游四方,为名公巨卿王昶、王杰、阮元等所重,踪迹遍及“齐、晋、燕、赵、闽、粤、江、浙”,曾数应乡试不第,以监生终老。江藩挚友阮元曾评论曰:“(江藩)淹贯经史,博通群籍,旁及九流二氏之书,无不综览。所为诗古文辞,豪迈雄俊,卓然可观……所著《周易述补》《尔雅正字》诸书,皆有发明。为人权奇倜傥,能走马夺槊。豪饮好客,至贫其家。遍游齐、晋、燕、赵、闽、粤、江、浙。”[1]168-169可以说,江藩其人其学,与其广泛的交游密不可分。

关于江藩的交游,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略有述及,漆永祥先生《江藩与〈汉学师承记〉》第三章《江藩交游考》则考订较详。漆先生考得师长辈13人,友朋辈64人,弟子及晚辈11人,总计88人。笔者亦曾考述江藩之交游,又补得交游人物173人。根据笔者所考交游人物来看,大体可分为师长、友朋、后学三类,突出表现出两大特点:转益多师与相容并包;地域特性与师承特征[2]24-96。

在师长辈中,余萧客、江声乃惠栋弟子,江藩因之得传惠氏之学;汪缙、薛起凤二人,皆为儒佛兼修的居士,江藩因之兼通佛理;至如袁枚、王鸣盛、王昶、王杰、钱大昕、朱筠等,或为文坛领袖,或为经史名家,或为朝廷重臣,江藩因之博览多识,学问精进。

在江藩交游的友朋辈中,既有过从甚密、论学契合的挚友,如汪中、袁廷梼、焦循、阮元、汪莱、李锐、黄承吉等;亦有意见相左、堪称诤友之学侣,如洪亮吉、方东树、龚自珍等;更有于文人雅集、修书纂史、游山玩水、舟车馆舍中偶遇之芸芸众生——其中既不乏声名赫赫的达官显贵,如翁方纲、伊秉绶、曾燠、阮元等,延聘江藩修书、讲学,江藩因得著述与衣食之便,亦有沉沦不彰的贫寒士子,如汪绲、黄景仁等,江藩惺惺相惜,屡有接济,更有混迹楚馆之歌手舞伎、隐逸山林之高士能人,如王浩亭、琴婉、江增等,足成江藩之多才多艺。

在江藩交游的后学辈中,或为友朋之子嗣,或为友朋之弟子,或为慕名求教之门生。诸人或传江藩之学,如黄奭长于辑校,钟嘉葵略通乐律;或承江藩之书,如汪喜孙,抄校江藩《尔雅小笺》,于是书之传承功莫大焉。

今在此基础上,对江藩交游续作考订,计考得交游人物6人,辑录重要文献数篇,并就其价值稍作阐发,以此就正于方家。

一、吴照

吴照(1755—1811),字照南,号白庵道人,江西南城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官大庾教谕。善画嗜饮,兼通六书。著有《说文字原考略》《听雨楼集》。事具《墨香居画识》《墨林今话》等。吴氏与江藩的交游,主要在二人同客王昶幕府期间,时王昶官江西布政使。考江藩十八岁即受王昶赏识,后从王氏游“垂三十年,谈学论艺,多蒙鉴许”[3]71。乾隆五十三年(1788)十二月二十一日,王昶招江藩(时年二十八)、吴照等江西官署小集。五十四年正月初八日,王昶复邀江藩等官斋小集(1)参据王昶《春融堂集》卷十九《腊月二十一日招翁学使振三及曹仲梅(秉钧)家若农金宝函(鸿书)施锡蕃(晋)江子屏(藩)汪上章(庚)吴照南(照)何梦华(元锡)诸君小集》、卷二十《初八日复邀振三及仲梅诸君官斋小集》。。吴照《听雨斋诗集》卷二十三《古今体诗·广陵漫兴》载:

郑堂能文兼好武,凛凛须眉真丈夫。二十年来豪兴在,醉中垒块一些无。(吴县江藩号郑堂,向同客兰泉先生幕中,精通经史,旁及诗词杂文,皆卓然可观,且兼习技击,迅人中所罕觏也。)[4]120

“向同客兰泉先生幕中”点明二人交游的场景,也表明此诗是事后追忆所作。吴氏称江藩“凛凛须眉真丈夫”“醉中垒块一些无”,生动真实展现了江藩放达的个性,而“好武”“兼习技击”,则展现了江藩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恰与阮元所评“为人权奇倜傥,能走马夺槊”[1]169相印证。

二、钱泳

钱泳(1759—1844),字立群,号台仙,一号梅溪,江苏金匮(今属无锡)人。长期入幕,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工诗词、篆、隶,精镌碑版,善于书画。著有《履园丛话》《梅花溪诗草》等。事见胡源、褚逢春《梅溪先生年谱》。

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本《鼎帖》,末有江藩、钱泳、秦恩复、翁方纲等人跋语题记。所谓鼎帖,又名武陵帖,是鼎州(旧称武陵郡)太守张斛刻印的汇集多种《秘阁法帖》,并择《潭》《绛》《临江》《汝》诸帖以增补《秘阁法帖》而成的南宋丛帖,凡9卷。江藩跋语云:“《鼎帖》,绍兴十一年辛酉十月,郡守张斛刻于常武。常武为鼎州,武陵乃常武之附邑,所以每数十行后有‘武陵’二字。刻时以《千字文》编号,又有‘海盐称’字样也。余访求是帖垂三十年,不见真本,所见者皆俗工以《新蜂帖》伪为之者。今年夏五月,得此本于吴下,宝之无异珊瑚钩矣。嘉庆十六年六月荷花生日,江藩记。”[5]273另有江藩题记曰:“《闲者轩帖考》云:‘《武陵帖》小字《黄庭经》精妙绝伦。’惜予未之见也。节甫又记。”[5]270(2)此跋文和题记均未收入《江藩集》,可辑补。李科《江藩跋文辑考三则》(《版本目录学研究》第七辑)已予揭橥。而钱泳题记则云:

嘉庆辛未腊月廿二日,郑堂持以见示,同怡泉稔斋左君拜观于警斋太守寓中,钱泳记[5]269。

据此可知,江藩于嘉庆十六年(1811)夏五月在吴地觅得此帖,嘉庆辛未(即嘉庆十六年)腊月廿二日,江藩又在警斋太守寓中展示此帖,钱泳得以观赏并题记于后。按警斋太守即杨兆鹤,陕西眉县人,官温州知府。怡泉稔斋左君,当指胡源,字左君,官知事。张问陶《船山诗草》卷二十有《十七日泊扬州廖复堂都转假馆以待赋诗志感并谢杨警斋太守兆鹤胡左君知事源》诗。

三、王文诰

王文诰(1764—?),字见大,号二松居士,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尝客粤三十年,得朱珪、阮元等称赏。工诗,尤深于史学,著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韵山堂集》《二松庵游草》。《(宣统)番禺县续志》卷二十六载:

王文诰,字见大,浙江仁和人。学问淹通,尤深于史。年少时以诗文鸣于大江南北。兼工书画。生平服膺苏诗,虽行役亦手一编,未尝或去左右。乾隆五十六年,游广州,会大兴朱文正公珪巡抚广东,引为上客,称其有述作才。布政使曾燠、督部蒋攸铦、阮文达公元皆倚重之。甘泉江藩在阮幕中,少所推许,而称文诰为镕经铸史之学[6]347。

据之可知,文诰与江藩的交游,当在二人客阮元广州幕府期间。江藩博通经,自视甚高,向来不轻易许人,然对文诰经史之学评价颇高。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于古今注苏诸家编年纪事之舛误者,一一考正……阮文达为之序,叹其精博”[6]347,江藩所评,确有所据。值得注意的是,江藩对苏轼诗歌亦情有独钟,自觉学习、模拟苏诗,以至于时人称其诗歌有苏子之风(3)江藩《伴月楼诗抄》卷上《和答黄大石航见寄之作时石航在广陵》云:“六根静业得声闻,愿学朱陈旧使君(东坡诗‘我是朱陈旧使君’)。再向苏门求下乘,秦张或者是同群(石航来诗,谓予近日诗文有苏子之风)。”。

四、胡世琦

胡世琦(1775—1829),字伟人,号玉樵,安徽泾县人。少有才学,为文卓异。与姚鼐、程瑶田、洪亮吉、段玉裁等交游。嘉庆甲戌(1814)进士,官费县知县。有未刊稿本《小尔雅义证》十三卷。事见胡承珙撰《墓志铭》。胡世琦有赠答江藩诗二首,移录于下:

赠江上舍藩一首

全家小住在雷塘,春色何由共一觞。

忽漫题襟来汉水,便因怀笔问江郎。

烟花明月皆新格,云鸟青山此故乡。

便拟得闲同载酒,闻君高密许升堂。

原注:上舍本旌德人,占籍扬州。深于汉学,自号郑堂。

江上舍藩以日前在鲁太守铨筵上辨《说文》中“五龙六甲”之义,因步前韵见答,复迭韵奉柬一首

偶拈疑义费商量,按席千言佐一觞。

杜邺书多堪作训,子云年少未为郎。

戈操学海虽同室,帜树经神自有乡。

聚讼千秋成故事,况君师阵本堂堂。(4)载《国粹学报》宣统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原第73期,《诗录》,第7页。

据上引第二首诗题可知,江藩有赠答胡世琦的步韵诗,已佚。诗因在鲁铨宴席上辩论《说文》“五龙六甲”之义而作。据考,嘉庆十一年(1806)春,江藩在宣城,时洪亮吉应宁国知府鲁铨(字选堂,号子山,丹徒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任直隶广平知府、保定知府等;卒年五十四)之聘主修《宁国府志》,二人在鲁铨筵席上辨析《说文解字》“五龙六甲”之说,争论不已,各执己见而交恶[2]236-237。“戈操学海虽同室”“聚讼千秋成故事”云云,可见此次辩论之激烈。江藩《隶经文》卷三有《六甲五龙说》一篇,卷二有《六龙解》一篇,可阅知江氏之见解。

五、谈泰

谈泰,字阶平,一字星符,上元人。乾隆五十一年丙午(1786)举人,官山阳县学教谕、南汇县学训导。凡音律历算,无不精通。撰历算书三十余种,传世者仅有《王制田亩算法解》一卷、《王制井田算法解》一卷、《礼记义疏算法解》一卷数种,收录于江宁傅氏晦斋一九○○年刊《金陵丛刻》中。谈泰与江藩的交游,有《谈阶平遗书叙录》一文可证。此文出自阮元《儒林传稿》卷二,为漆先生整理《江藩集》失收,移录于下:

谈泰,字阶平,江宁举人,官南汇县训导。泰博览勤学,精于天算,得梅氏算学之传。所著考证经史之书曰《观书杂识》二十卷。其算术之书有《测量周径正误》《周髀经算四极南北游法》《增补武城朔闰谱》《召诰月日谱》《岁次月建异同辨》《春秋岁次考》《三统历推》《一岁食限数交食一月终数推》《汉高九年六月晦》《孝文十一月晦》《孝文元年至七年大小余》《孝文二年五年天正冬至》《灵帝光和元年大小余》《四分历谱》《刘宋武帝五年天正冬至》。又著《三统历谱冬至权度纪略》《天官书节次斗分辨分野辨》《操缦卮言正误》《圆壶周径积实》《祖冲之鬴法辨》《鬴内方非十尺辨》《丧服传溢说》《五服绖带数》等书。又著《古算书细草》十余事。(江藩《谈阶平遗书叙录》)[7]652-653

据考,谈泰从钱大昕游,与焦循、汪莱等相友善。钱大昕尝嘉许谈泰:“中法之绌于欧罗巴,由于儒者之不知数……予少与海内士大夫游,所见习于数者无如戴东原氏。东原殁,斯学无传。比来金陵,得谈子阶平,其于斯学,殆几于深造自得者。”[8]31谈泰与算学名家焦循、汪莱交游,且“见循(焦循)所撰《天元一释》,遂涣然冰释,谓可与同门李锐所校《测圆海镜》《益古演段》相辅而行”[9]5592-5593。而江藩亦曾向钱大昕请益,其《国朝汉学师承记》卷三《钱大昕》称钱氏为先生(5)江藩立传时,一般于友朋称“君”或称其字号,于师长称“先生”或“师”,余则直呼名讳。。江藩与焦循、汪莱更属密友[2]47—51。由此,尽管目前除了《谈阶平遗书叙录》外,尚未发现更多江藩与谈泰交游的资料,仍可推知二人主要探讨天算之学,且与钱大昕、焦循、汪莱等人相关。而通过江藩《谈阶平遗书叙录》所记算学书目,虽然典籍散亡,我们仍可一窥谈泰的算学成就(6)《清史列传》卷六十九《谈泰传》载,谈泰著作有《王制井里算法解》一卷及“《礼记源流考》二卷、《先圣生卒年月日辨》二卷、《三十六字母阴阳辨》一卷、《古今音韵识余》二卷、《古今乐疑义》三卷、《丝竹考异与人歌谱》三卷、《九宫辨》二卷、《春秋战国岁次考》二卷、《谈氏族考》一卷、《多闻缺疑》六卷、《偶读漫记》四卷、《岁次月建异同辨》一卷、《明算津梁》四卷、《推步稿》三卷、《天元释例》四卷、《平方立方表》六卷、《北斗考》三卷、《畴人传》三卷、《桐音馆杂文》四卷”,可与江藩《叙录》所载互参。。

六、顾清泰

顾清泰,字函三,宝山人,乾隆六十年(1795)副贡。历署吴江、上海青浦教谕,镇江府训导。著有《禹贡订注》《渔经家塾绪言》及《淞云草堂吟稿》八卷。俞樾纂《(同治)上海县志》卷二十三记载:

顾清泰,字函三,宝山人,乾隆乙卯副贡。嘉庆初昭忠馆议叙,选授安徽宁国县敎谕,署上海县学事。孜孜以培养人才为急。将代巡道,龚丽正惜其去,留监敬业书院。性孝友,两弟殁,抚其遗,男女皆成立。在昭忠馆,朱相国珪倚以为重。工汉隶,成亲王延课王子书法。著有《禹贡订注》《渔经家塾绪言》及《淞云草堂吟稿》八卷。扬州江藩序以为嗣响梅村。《棉花十二咏》尤传诵于时。[10]14

由此可知,江藩尝为顾氏《淞云草堂吟稿》作序,且评价颇高,将之与清初“江左三大家”之一吴伟业(号梅村)相提并论。惜顾清泰诗稿及江藩序文皆未得见,今已无从详论。

综上所述,可增补江藩交游人物6人:吴照、钱咏、王文诰、胡世琦、谈泰、顾清泰。他们与江藩或赏鉴金石,或唱和诗文,或序跋题词,既增进学问,又陶冶情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鼎帖跋》《谈阶平遗书叙录》《淞云草堂吟稿序》(存目)等为漆永祥先生整理的《江藩集》所失收,应予补入。

猜你喜欢

交游
郑巢与僧人交游诗歌考
高启与北郭诗社成员交游考
黑水城所出《慈觉禅师劝化集》作者宗赜生平交游新考
周桂笙交游考
明末岭南诗人黎遂球与复社成员的交游情况分析
李鱓的生平、宦迹与交游四题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浅谈刘禹锡交游与创作之间的具体联系
清代辽东诗人戴亨交游考
王同轨交游及其小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