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牢语言建构与思维发展的内核
——基于语文素养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

2020-02-25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建构素养语言

(秀屿区东庄中心小学,福建 莆田 35115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改进教与学活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应加强形成性评价。”[1]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因此,语文课堂不仅局限于简单的知识训练,习惯封闭思维活动,而要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基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成性评价方式,满足学生多种需求,促进学习活动的深入和语文能力的形成。

一、立足课堂,抓牢语言建构的内核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汉字、读文字,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其基本内涵是按照语言内部系统来建构话语。通过主动的梳理、积累与整合,逐步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培养提升语感能力。[2]语言运用则是在具体真实情境中,组织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促进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发展。教师要立足课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抓牢语言建构的内核,围绕过程性评价标准,搭建评价情境,实施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读书、交流、写作,并且有所学、有所得、有所获。

1.关注倾听能力评价,形成语言习惯

倾听能力是人运用思维接受语音信息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声音,并做出正面积极的回应。在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过程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由衷的赞扬、一个善意的微笑,都能收到显著的教育效果。例如,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关注学生的倾听行为,如“你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从你的眼神里看出,你在认真地听课”“这位女生不但认真听讲,还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真棒!”“你灵敏的耳朵发现了别人难以发现的问题”“这位小男生听得多认真呀!”评价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受表扬者有更为清晰的努力方向,也为其他学生的倾听提供榜样力量。因此,教师要采取真诚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倾听评价,对学生肯定、鼓励、欣赏,让学生在倾听中逐渐形成语言习惯。

2.关注语言表达评价,培养语言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要重点关注语言表达评价。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发言氛围,让他们爱讲,有机会讲,有话可讲。在语言表达评价中,引导学生注意说话语气,对学生明显的语言毛病、用词不够恰当的地方,及时予以指正。学生发言后,教师的评价要及时,表述要恰当,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克服发言时自卑害怕的心理,让学生能以快乐、阳光的心态,积极参与到课堂语言训练中,不断找出并解决语言表达问题,从而提高语言建构的能力。

3.关注朗读技巧评价,升华语言情感

及时有效、恰如其分的朗读评价,是指导学生朗读的重要途径。朗读评价也要从多角度入手,关注朗读技巧。教学中,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朗读,捕捉学生朗读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并使用丰富的评价语。如教学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有特点,适合学生朗读。文中裁缝和顾客的对话特别有趣,可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感受语言中蕴含的不同情感。教师评价善于表演的学生:“你的朗读声情并茂,读出了急性子顾客的急不可耐,有表情、有动作,让我们如临其境。”对于朗读时比较沉稳的学生,可评价:“你把慢性子裁缝慢悠悠的说话语气朗读得格外真实,让听者都有点着急了。”在朗读指导中,教师通过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培养语感,升华语言情感。

4.关注写作水平评价,实现语言运用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因人而异。对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强的学生,给予肯定的评价语,如“你的文章相当出彩,语言格外优美,让人不由地陶醉在其中。”“你真是一位优秀的小作家”。对于写作水平一般的文章,要披沙拣金,寻找“闪光点”,肯定一词之恰当,一句之美妙,批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如“你上下段过渡得真好,如果写具体点就更好了。”“你的文章真实感人,要是加上一些好词好句,就会更精彩。”此外,还可以在班级定期张贴优秀习作,欣赏、交流学生个性之作;鼓励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集结印发优秀作文……学生既从写作中尝到甜头,进入乐此不疲的佳境,又能从互评互改的过程中吸收写作技巧,碰撞出思维火花,在多元评价中加深语言积累,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二、延伸课外,抓牢思维发展的内核

思维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标志。教学中,要抓牢学生思维发展的内核,激活思维灵感,严谨思维路径,优化思维品质,拓展思维空间,为学生注入更多思考和理解的因子,以思维的力量点燃学习热情。

1.激活思维:善用课前预习评价

中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偏小,自制力较弱,教师有必要运用合适的评价语激励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前预习任务。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时,课始,教师首先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抽查评价。预习评价主要以鼓励为主,表扬课文朗读特别流利的学生,书写方面让同桌之间也开展互查互评,最后向教师反馈互查结果。如对于能找出描写荷花姿态的排比句的学生,教师给予肯定,并合理评价学生在重点词句方面的课前预习情况。中低年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被教师关注和表扬,因此会认真预习,主动查询不理解的词语,积极思考文中的练习题,从而激活思维,提升学习效率。

2.巩固思维:发挥课后练习评价

语文教材的每一篇精读课文后面都设计了思考题,这些题目针对性强,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巩固预习效果,促进思维发展。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课时,在读通顺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后,教师提问:“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后明白原因,从而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情,及时评价。适当的评价语,适时的表扬或提醒建议,对优秀的学生是一点鞭策,对学困生是一种鼓励。通过课后练习,对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学习状态做出过程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为后续学习夯实基础。

3.拓展思维:实施课外阅读评价

课外阅读评价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采取各种定量、定性的评价方法,对课外阅读的价值作出判断并寻求改进的一种活动。[3]教师可采用多元方法促进学生阅读。一是课内外结合法,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如学习三年级下册的课文《昆虫备忘录》后,让学生收集其他昆虫的资料,并思考它们身上有什么秘密?之后推荐阅读《昆虫记》,读完后,尝试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教师再对学生的阅读及表达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在收集、阅读、思考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升思维强度。二是表格评价法,即通过阅读反馈表,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此外,还有考级评价法、成果展示法等。这样多主体参与的评价,全面而公正,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总之,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通过多元化的语文课程评价体系,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改进教与学的方法,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建构素养语言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