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准导读之点 拨响理解之弦
——依托经典名著导读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2020-02-25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名著想象

(德化县尚思小学,福建 德化 362500)

阅读理解能力是指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之一。《义务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应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堂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前沿阵地”,做好课前导读,能够起到提纲挈领之效。如何把准有效切入点,以“点”带“面”,通过经典名著导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一、寻“独特点”,领会内化语言表达

经典名著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广为传诵,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正因为有其独特魅力所在。在经典名著阅读教学中,要找出文本的“独特点”。教学时,可从语言风格、思想表达、人物构造、情节设计、情境创造、手法表现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与普通文本进行比较,从而发现经典名著的与众不同之处。然后,进一步揣摩,体会其精妙,最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以达到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如《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以儿童的口吻与话语叙述故事,语言风格清新、活泼。这一经典文本的“独特点”在于观察细致入微,表达准确传神,以及对生活的生动再现。在名著导读中,选取《城南旧事》第一章“骆驼咀嚼草料”的片段,要求学生预习时,找出这一段所应用的修辞手法,画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用“去词”“调词”或“换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感受词语恰到好处的使用效果,从而理解句子含义。接着,教师组织语言运用训练。在《城南旧事》第二章开头,林海音写到早上起床时,小英观察到的床头阳光、尘埃、空气三者所形成地巧妙关系。这段文字层次分明:先写阳光依次落到玻璃窗上、墙上、桌上,然后才落到“我”跟前的床上。跟着作者的视线观察,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为了学习作者的语言运用手法,在预习时,让学生先按顺序观察自己的卧室,然后以“我的卧室”为题,有层次、有顺序地进行描写。通过找、画、比、学等一系到学习活动,领会优秀作家的语言表达,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抓“思维点”,分析作品的内涵与外延

在阅读理解时,要求对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进行筛选并整合、思考与分析,而语言的编排与运作就是思维的体现与表征。经典名著是有识之士生活经验和智慧的集成,其构思精巧、思维严谨、特点鲜明、形象丰满,尤其是作品中关于生活的卓越看法,对小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大有裨益。然而,受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限制,小学生往往很难系统且深刻地认识到经典名著中的道理。导读时,教师可设置相应的“思维点”,引导学生分析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处事方法、写法用意、写作意图等,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帮助学生超越认知上的障碍和限制。此外,大量阅读也是提高学生理解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进行名著导读时,应对学生提出“广泛读”的要求。[1]即大量阅读与作者、与故事内容有关的书籍,还要提出一学期读多少本书的硬性要求。其次,引导学生纵深挖掘理解的深度,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作品的内涵与外延。

通过建立典型的金属矿体模型,运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对弹性波方程与声波方程进行正演计算,模拟了地震波在倾斜状金属矿介质中的传播,能获得较高的计算精度。经数值模拟发现,P波和S波在矿体介质弹性界面产生反射、透射,在不规则界面处易发生散射、绕射,以及波形的转换和干涉叠加,所呈现的波形复杂,较难分析。根据其复杂特性,采用声波模拟自激自收地震剖面,更易于分析较复杂模型下的地震波特征。通过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地震波在金属矿中的传播,对地震勘探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如导读《西游记》时,学生对书中的故事更感兴趣,但只追求生动曲折的情节,往往忽略人物形象的分析,更谈不上体会故事所反映的思想深度。针对以上问题,设置思维导图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分析《西游记》中的情节,体会作者“一波三折、惊险离奇、环环相扣”的精妙设计。在对《西游记》的结构了然于胸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反复查阅原著,分析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的性格特点,体会他们分别代表社会中的哪些人物。最后,分析《西游记》中所蕴含的思想。通过层层分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增强,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三、找“空白点”,合理推断所蕴含信息

术后复查手术部位正侧位X线片、CT平扫及三维重建。由一位高年资主治医师和一位高年资CT诊断医师分别观察手术部位正侧位X线片,CT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图像筛选出有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的椎体。按渗漏途径及骨水泥分布部位,将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分为B型、C型、P型,详见图1。

小学生在影视媒体的环境下长大,对于名著中精炼的文字表达体悟不深或根本理解不了,对于名著中的各家各派智慧宝藏往往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是缺乏质疑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核心素养视阈下的经典名著阅读教学,要求每次导读时都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内容矛盾、写法差异等方面质疑,通过内容的前后横纵对比,写法的“大众常态”与“别具一格”对比,从字里行间发现“矛盾点”,产生疑问。然后组织学生搜集材料,分组讨论,形成解决方法。

通过经典著作,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想象必不可少。[2]经典名著有的语言隽永,意犹未尽;有的对话有趣,精彩纷呈;有的思维跳跃,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有的意境优美,回味无穷。导读时,可让学生在文本的“空白处”展开想象:想象当时未描写的情节;想象作者未写出的心理;想象文中未说出的话语;想象作者未描写的动作与神态;想象作者未交代的内容等。

四、置“矛盾点”,通过批判质疑解决问题

以《海底两万里》为例,在这本课外书的导读课上,先向学生介绍《海底两万里》的艺术魅力:想象奇特、情节离奇、景色绚烂,再针对每个特点,列举出它们各自在书籍里面的体现。如“景色绚烂”,要求学生划出凡尔纳对“海底森林”的描写:生长的都是高大的木本植物,小树丛生的枝杈都笔直伸向洋面,没有枝条,没有叶脉,像铁杆一样。引导学生想象:不同的动物来到这里,看到这些小树丛会说哪些话?会做些什么动作?通过导读提纲,为学生进一步想象勾勒出大致角度。又如,导读《城南旧事》时,抓住作品“令人回味不尽”的特点进行教学。作品中的每个故事,并没有急于抛出结局,也没有刻意突出悲剧的气氛,在字里行间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疯女人带着女儿出走,怎样撞了火车?兰姨娘与叔叔到上海后的生活会幸福吗?宋妈回到了老家后,想要再生养子女,她的生活会再变好吗?挖掘作者未交代的“空白处”,找出“空白点”,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其中所蕴含的信息,对文本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杨慎《胡唐论诗》概述永乐至弘治期间诗坛流变,其中“陈庄体”虽被称为山林诗的代表,但也表明时人颇视其为“旁门”,作为“赤帜”的对立面而存在。复古派领袖李梦阳针对“陈庄体”诗歌言理、用理语的倾向提出批评:“今人作性气诗,辄自贤于‘穿花蛱蝶’、‘点水蜻蜓’等句,此何异于痴人前说梦也?即以理言,则所谓‘深深’、‘款款’者何物耶?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又何说也?”[28]卷五二《缶音序》

如导读《水浒传》时,有学生提出:宋江在做押司时喜欢结交江湖好汉,仗义疏财,救苦救难,与一众江湖好汉成为好兄弟。为什么在押赴江洲的途中,多次拒绝各路好汉的“挽留”呢?并且想方设法地躲避梁山兄弟们的“挽留”呢?在梁山好汉三败高俅、两赢童贯后,宋江为什么不杀这些奸臣,反而恭恭敬敬地将他们送下山呢?多数学生回答:这是宋江投降思想的表现。这种看似完美的答案,笔者并不满意。于是,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探究《水浒传》中的“义”与“忠”。然后组织讨论:宋江这样矛盾的做法,仅仅是他投降思想的表现吗?通过讨论辨析得出结论:宋江仗义疏财,救苦救难,与江湖好汉成为好兄弟是为了“义”;而恭敬地送走奸臣,是在朝廷打不赢的情况下做出的举动,是他对当时皇帝的“忠”。“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经典名著导读教学,阅读理解既要把握文化载体所使用的语言文字,也要理解和提炼人文涵养和文化内涵,同时对作品的不足之处保持批判与怀疑精神,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总之,经典名著是难得的教学“干货”,把准导读之点,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应通过名著名篇导读,充分发掘其教学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独特点”“思维点”“空白点”“矛盾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名著想象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