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语行:孔子怎么做父亲

2020-02-25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诗孔子儿子

和孩子做朋友,当然可以,但孔子也提醒,朋友是不能多劝的,劝多了,关系就生疏了。

在孔子众多的门人里面,有一个很特别,既是学生,又是儿子,他就是孔鲤。孔鲤是孔子的独子,出生时,鲁昭公送来一条鲤鱼庆贺,孔子深以为荣,给儿子取名“鲤”。圣人或伟人的儿子,大都资质平平,就像长在大树下的小树,长不高,长不大。

孔鲤也是如此,在《论语》里,出现过三次,没说过什么出彩的话,表现得很普通。他的儿子孔伋,就是大名鼎鼎的子思,上承孔子,下启孟子,在儒家发展史上是一个很关键的人物。如果不是作为孔子的儿子、子思的父亲,史书上不会留下关于孔鲤的只言片语。这是历史有趣的地方,自己不行,如果有个好爸爸、好儿子,也可以跟着名垂千古。

一般的读者对孔鲤多有好奇,因为他是圣人之子,很想知道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如何教育自己的儿子。关于这个问题,孔子的学生里面,有个叫陈亢的,早已替我们打听过了: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伯鱼就是孔鲤。这个陈亢很八卦,问孔鲤: “你从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言下之意,孔子是否给自己的儿子开过小灶、吃过偏饭。

出乎陈亢的意料,孔鲤的回答是—— “没有”。下课之后,孔子对儿子没有特别的提点,不过是一再重复对大家都说过的内容:要学诗,要学礼。

陈亢听了孔鲤的话,很高兴,问了一个问题,却有三个收获:要学诗、要学礼,还明白了“君子之远其子”的道理。学诗、学礼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我们今天比较难理解的是:君子为什么“远其子”?孔子对自己的儿子难道很疏远、很冷漠吗?

今天的教育,主张亲子之间做朋友,提倡“爱的教育”,相较于以前的父权主义,无疑是教育观念的大大的进步。我们看《红楼梦》,贾宝玉见了贾政,犹如老鼠见了猫,惶惶不安,手足无措。贾政对这个不成器的儿子,痛斥的时候多,温情的时刻少,即使那次在大观园题联,宝玉的表现很出色,贾政喜在心头,但口头上仍不留情,说宝玉出风头、卖弄才情,半嗔半喜地骂了几句。这种古典主义的父子关系,今天大概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父子如兄弟,母女如姐妹,大家淘在一起,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孔子如果在世,大概又要感慨“父不父、子不子”了吧?

和孩子做朋友,当然可以,但孔子也提醒,朋友是不能多劝的,劝多了,关系就生疏了。我们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父子、母子的关系是永定的,而朋友的关系是可以解除的,说散就散,朋友绝交的事情,历史上、现实中都不少啊。

事情有一利必有一弊。这符合辩证法。权威过度,则没有自由;自由过度,则没有秩序。较好的做法是,在自由和秩序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父母和孩子做朋友,风平浪静的时候,万事大吉,其乐融融;但遇到危机时刻,总得有个拿主意的人,总得有个拍板的人,那时候,很多事情,就不是朋友间的商量就能解决的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君子远其子”符合孔子一贯的理念:即使亲如父子,也要有个“度”,有个“距离”。如果亲密无间,“礼”就没有了容身之地。“礼”就是孔子所看重的合适的距离、平衡的秩序。

古人有“易子而教”的说法,细细思考,大有讲究。有些内容,不适合父母教,以古书为例,《诗经》里的炽热的爱情诗、《春秋》里的乱伦、弑父,父亲就不便讲,如同今天的性教育 ,父母也不好意思开口一样。另外,父亲教孩子,必然会求全责备,孩子不听,就会大怒,伤感情。现在有个调侃,“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形。何况,父母所讲的道理,自己也未必能做到,如果一味要求孩子做到,孩子掉过头来指责父母言行不一,那可就更不妙了。“易子而教”,不是不教,主要是身教,身教胜于言教。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一件。

孔子的时代,没办法“易子而教”,那时候教育不普及,只好把儿子放在身边教,但与学生一视同仁。知子莫若父,孔子显然看出了孔鲤的材质,对儿子没有过高要求,甚至连小灶也不给他开。这不是说孔子不关心孔鲤,孔子也是父亲,也希望孩子上进,这才鼓励他上进,学好诗,学好礼。孔鲤如果学得好,孔子岂不是也有面子?孔鲤是他教学的活招牌,最好的招生广告啊。但孔子毕竟是智者,智者考虑问题,总有他的高远之处。

对于资质平平的孩子,过高要求,只会让他身心压力过大,如果再过于责备,还会伤及父子之情。孔子的可贵,在于他有平常心。尽管自己有高明的教学方法,但不能保证把孔鲤教成像颜回、子贡那样的学生。因材施教的办法,对学生如此,对儿子也是如此。

对孔鲤,孔子以平常心对待,也没有私心,所以陈亢很高兴,他所听到的知识,和孔子教给儿子的,居然是一样的,——老师没有藏着、掖着,而是把学生当儿子,把儿子当学生。说得大一点,孔子所提倡的“仁”,不就是把天下人视为自己的亲人吗?同理,自己的儿子,也视同天下人,这样的胸襟,这样的境界,令人赞叹,令人向往。

相对于大名人的父亲和儿子,孔鲤没有什么建树,但很有可能做成了一个快乐的普通人。有一个关于孔鲤的段子,很有意思:在一次家宴上,孔鲤对子思说:“你父不如我父”,对孔子说“你子不如我子”。故事真假不论,但可以想象,由于孔子恰当的引导,孔鲤得以按照自己的天性发展、成人,这不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吗?

猜你喜欢

学诗孔子儿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打儿子
学诗偶感
学诗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文史大家浅谈学诗——《学诗浅说》前言
儿子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