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观察、解读和引领时代的三重意蕴

2020-02-25陈继雯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矛盾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陈继雯

(中山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深刻改变了人类探索社会的历史进程,激励着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需要和现实境遇,丰富、发展和完善自身理论与实践,彰显出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1]27。这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时代特质和独特价值,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理论视角和现实指引。

一、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的理论意蕴

凡获取事物认识,首要在于观察,而观察又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时代作为一种时间存在,是对于人类社会特定历史阶段的集中表达,具有特定时空规定性,是任何思想得以产生的客观基础。毛泽东曾用“望远镜和显微镜”[2]来形容马克思主义之于政治和军事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也是观察时代的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时代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之于时代的理论意蕴。

时代首先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任何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代表和体现了该时代的特质。马克思说过:“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就认识到什么程度”[3]。马克思对于时代的清晰认识是从世界观的转向开始——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正是因为其彻底唯物主义转向,才开启了真正探索现实世界的大门。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马克思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联系感性主体与客观实在,用实践的观点解释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人的对象性关系。马克思把现实的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即人的物质实践活动是研究和观察时代发展的逻辑起点。正是在这样一个唯物主义的前提之下,才能科学认识时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501,不论是处于什么时代,其区别在于具体的生产劳动方式,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5]。人通过对象性活动创造现实,实现自我确证和自身存在,成为历史的前提和创造的主体。同时,人的实践活动决定着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当人的活动方式发生变革时,自然影响思维认知方式出现变化。相比马克思之前的旧唯物主义离开历史性和实践性,抽象地看待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马克思以现实的人类社会为对象,在把握人的本质在于社会联系和社会存在的基础上,来理解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人和劳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产生于现实社会关系和思想形式的批判,赋予了人的现实活动以历史性和共在性,为认识社会历史和时代发展提供解释性方向。历史证明,只有坚持彻底的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才能够拥有看清时代本质的慧眼,不至被社会表象和错觉所遮蔽。

其次,时代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和场域,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分期。马克思说过:“现代唯物主义把历史看作人类的发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6]422基于人的现实力量始终建立在物质生活这一客观前提,马克思通过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观察社会规律,找寻时代的发展方向。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作为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缘由这一前提下,马克思将人类历史分为亚细亚社会、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剖析,发现了剩余价值以及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对立。按照“商品→价值→货币→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矛盾→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逻辑,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全过程以及资本家剥削的秘密,重构了国民经济学理论体系。恩格斯说过,“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6]407,从这个意义上,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特殊发展规律可以说是解答了人类社会“历史之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一个观察资本主义弊端的显微镜,也是观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显微镜,指引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是观察时代的价值所在。当前资本逻辑运行下的世界格局风云变幻,资本主义出现的危机和结构性矛盾,要求我们进一步认识并理解马克思主义之于现今时代的内涵与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1]7马克思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划分出人类社会形态发展历史进程,解开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为观察时代提供了有力思维望远镜。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于马克思当年所处的时代,但马克思对于世界历史发展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判断,对于我们观察当今时代,把握历史脉络,明确时代方位,坚定信心定力,具有指导性意义和理论根据。

二、马克思主义解读时代的实践意蕴

解读时代是观察时代的进阶,时代中的种种现象构成了解读时代矛盾问题的线索。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时代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7]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抽象的理论体系,本质上说,是解读时代、破解问题的方法,因而内含着丰富的实践指向。我们不仅需要借助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特质,还需要进一步把握时代问题,明确时代任务。

第一,以问题为导向来解读时代。问题是矛盾的表征,是分析和解读事物的出发点。而问题意识作为一种思维向度,是关注现实的一种自觉意识和理性审思。问题意识具有鲜明的逻辑结构,其中,正确地提出问题是关键所在,然后找到其中的基本问题和具体问题,发掘其隐含的矛盾因素。问题意识涵盖对于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两个基本解释维度,两者相互融通、彼此呼应,体现了强烈的理性关照和时代关怀,是深度认识和解读时代的切入点和原动力。马克思说过:“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8]203判定一个理论是否具有价值,通常以能否科学解答时代课题作为重要衡量标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产生,就是为了科学而准确地回应和解答时代问题,因此探寻时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和精神取向。恩格斯说过,马克思之所以能够比别人站得高、看得远,是因为“在前人认为已有答案的地方,他却认为只是问题所在”[9]。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病,马克思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哲学基本问题开始,从现实生活实践的本质出发,对黑格尔与过往的历史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区分开,建立历史唯物主义论域,并深入社会实际,聚焦经济领域的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剩余价值等具体问题,深刻解读资产阶级时代的弊病和实质,思考现存社会的未来走向和发展路向。问题意识与现实情况是密切相连的,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要求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分析时代、求解时代,要求发扬传统的批判精神和求索精神,增强发现问题的自觉性和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在时代域中实现更大的对话与整合。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4]12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满足程度体现了浓厚的问题意识和政治指向。毛泽东曾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解决的问题。”[10]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直面社会种种矛盾问题,实现了诸多重大跨时代的历史变革和社会变迁,生动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和开放性。

第二,在问题意识导向之下,重点回应问题并分析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说:“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8]203世界是矛盾统一体,问题在本质上是主客体矛盾的体现,矛盾又是现实生活的具体体现。社会基本矛盾是其他矛盾的根源,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矛盾。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各种矛盾关系的集中展现,社会的主要矛盾成为倾听时代呼声、解读时代问题、满足时代需求的重要线索,在阶级社会通过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创立初期并没有明确使用“社会主要矛盾”这一术语,但实际上是以社会矛盾的考察为主要切入点,其理论建构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现和阐释上。“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11],也就是说,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现存的社会生产关系)之间便构成了基本矛盾。由于时代条件和社会实践的不同,社会矛盾在不同的国家和社会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要以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为指导,具体分析特定的时代特点和社会环境,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现时代的矛盾问题。经过40年改革开放,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最大发展中国家地位没有改变的大前提下,党中央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现实,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战略判断。人民对于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属于人的“需要”与“生产”的矛盾范畴,本质属性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心任务未曾动摇。可以说,这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位和征程的准确预判,也是问题导向下遵循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发展矛盾规律思想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12]这就要求强化问题导向,密切关注解决问题,充分考虑各种客观条件和矛盾变化,把握观察时代和解读时代的主动权,为引领时代做好铺垫。

第三,时代由人民实践造就,解读时代还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和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作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说:“人民的发展正是在这个喧嚣的舞台背后悄悄地进行的,并且起着真正的推动作用。”[6]502马克思自青年时代便立志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其毕生都在追求人民解放,谋求绝大多数人的长远和根本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人民为中心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归依和主旨所在。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旗帜和根本态度,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在本质上回答的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主张依靠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力量构建共产主义社会,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初心和使命,也是破解各种矛盾的关键所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来解读时代问题,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和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1945年毛泽东回答黄炎培提出的关于阶级社会“历史周期律”问题,指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3]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向,以人民为根基和标准,破解执政的历史难题,不断推动新的时代发展。人民的命运与党和国家民族发展紧紧相连,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人民始终是党的根本立场。时代是命题人,共产党是答题人,而人民群众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1]8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让人民满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再阐释,对于科学准确地理解时代发展要义具有指导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的现实意蕴

马克思主义不仅提供了认识时代、解读时代的钥匙和锦囊,其内在精神更是引领着无产阶级在时代洪流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历史和现实证明,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和精神向导,引领中国实现了历史变革,取得了巨大成就,进一步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蕴所在。

回顾马克思一生,他在对资本主义的现实批判和斗争中吹响了引领时代洪流的号角,改变了时代潮水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为人类指明如何从必然王国走到自由王国。对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者来说,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政党行动纲领,是关于现实的深刻关切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宏观叙事。其对于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批判和超越,指引着无产者们不断进行斗争和反抗,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在马克思主义引领下,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从一国变多国,深刻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这是引领时代的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价值理想、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等给近代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指导和精神高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找到适合中国自身的发展道路。毛泽东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14]在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带领人民彻底推翻旧中国社会制度,建立新的政权组织,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初心和使命,也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所在。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从生产力角度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恢复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标准,并通过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改革开放作为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不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纵深发展,使得中国赶上了时代,而且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以说,“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15]这三大里程碑事件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再次展演出广阔的光明前景,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航船,是其在当代具有时代精神的具体呈现。

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的崇高使命还远未结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领时代才能走向世界。”[16]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的命题。但同时机遇与风险交织。全球性的生态问题、粮食安全问题、传染病毒问题、贫富分化问题以及国际犯罪、恐怖主义以及网络安全等问题,都是不容规避的新的时代挑战。面对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时代方位,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在理论与实践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三大规律的科学认识,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用体现中国智慧的理念和行动为人类命运和世界发展谋福祉,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发挥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引领力。作为马克思主义再次创新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容,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引领作用的新时代标志。其成功实践向世界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活力,既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又引领新的发展航向,并为世界人民的发展做出贡献,昭示其特有的时代价值和意蕴。

猜你喜欢

矛盾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马克思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对矛盾说不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