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理路分析

2020-02-25侯羿君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侯羿君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2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参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对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论述、新要求。 随着新时代强国使命的召唤,要“拓展方式手段,增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着力在生动鲜活、具体形象、入脑入心上下功夫”[1]。 在如此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结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和实践成就,探究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路径与策略,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现代性。 因而择取我国常见的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环境教育法、网络教育法等进行政策性的梳理,有利于总结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新鲜经验。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理念解析

(一)弘扬科学精神

我国学术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问题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 探讨方法创新的价值、原则、思路和趋势等要素,涉及具体实施方法、运用艺术和技巧等层面。 总体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指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对不适合时代发展和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教育方法进行改造、重新组合或创立新方法,以提升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活动或过程。 这从两方面得以实现,一是根据多方面实际对原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改进与完善,包括教育方法运用理念的发展、运用领域的拓展、运用原则的完善、运用策略的革新、运用艺术的优化等,而不是另起炉灶、全盘否定;二是超越现实存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教育方法,要想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于历史的教育方法具有一定难度, 但我们也不否认这种可能性。由此可见,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从新的时代视角对既有的传统方法进行调试性的继承;另一方面要全面开拓、积极创造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2]。 事实如此,十八大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二)遵循实践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一种历史知识、实践智慧,由教育者应用于教育实践,并通过教育活动不断创新与完善。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研究丰硕,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应该遵循的原则,在选择和实施具体教育方法时把握实践原则,有利于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特性与科学规律。 一是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这要求既必须坚持党对高校的绝对领导及保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坚决抵制和防御各种错误思潮的消极影响, 又必须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推进科学文化教育、实践精神教育和方法论教育,真正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二是坚持先进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 需要对应“国家、社会、个人”等多个层面的教育,尤其是通过网络技术宣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与激励作用,同时要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注意个体差异、贯彻因材施教,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柔和力和包容性。三是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 坚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通过正面的灌输、说理和引导来进行教育,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多样化的教育载体和资源,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渗透。四是坚持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当今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必须与时俱进地利用大数据、自媒体、云计算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同时要继承行之有效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结合民族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等资源加以创新发展。

(三)彰显时代特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与发展,具有一般方法运用的科学性、中介性、工具性和目的性等特征,也具有明显的主体性、实践性、传承性、现代性等时代特征。第一,关注方法选择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对象是有思想的、 能动的个体,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与群体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参与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活动。 第二,突显方法运用的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随着具体实践不断发展变化, 其运用效果通过具体实践来检验。在建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坚持问题意识、问题导向,解决大学生面临的思想、心理和生活等实际问题,才能发挥教育方法的工具性价值。 第三,重视方法原则的传承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一种应用型的知识体系,本质上是在社会实践经验之上的科学理论形式。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原则具有继承性特征,需要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有条件、有辨别地进行汲取和革新。 第四,注重方法理念的现代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需要科学理论、先进理念的指导,教育者也要有开放的、现代的发展理念。 要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科学对待“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借助现代科技改造和整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依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理论教育法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又称理论灌输法或理论学习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常用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3]。 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最新理论成果,在课程、 教材、 教学和师资等方面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教育部指导有关专家编写高校思政课教学系列用书和教学活页, 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实施思政课教师培训、教学观摩、微课比赛等教学方法改革。2015年7月,教育部等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指出:“培育推广理论联系实际、 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多种教学方法”,“建设理念科学、形式多样、管理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4],修订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等文件也对“教学方法改革”作了明确的规定。 总体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逐步改变了单一的“我讲你听” 式的灌输方法,运用易班、慕课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革新了案例教学方法、网络教学方法、专题教学方法等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多维互动、实时互动。 与此同时,高校思政课结合系列纪念活动,运用融入式、感悟式、体验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方法体系建设。

(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教育法就是组织、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方法。 军训锻炼、公益助人、勤工自强和科技发明等活动方式是社会实践教育的基本形式, 而 “红色之旅”、 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等活动方式在近年来得到蓬勃发展。 在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之后,各地高校扎实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与之相关的主题宣讲、文化创意、作品摄影及微视频制作等活动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进行的,围绕中国成就、中国力量而展开。2014年11月,教育部提出构建师生志愿服务体系、开展“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 深化主题实践和志愿公益活动等方法措施,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创新发展。2015年3月,教育部印发《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推进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2016年7月,中宣部等《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 为高校网络社团、公益社团等组织的志愿服务提供了思想指导, 例如“积极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安全合规利用互联网优化服务”等创新方式方法[5]。这些社会实践政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构建了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三)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

环境教育法是指通过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环境, 让受教育者无意识地接受优良环境的影响、熏陶和感化, 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方法。 我国高校历来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为主体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校园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组织育人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调发挥高校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6]。 各地高校除了完善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还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将网络自媒体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打造特色的校园德育文化。 较为突出的措施包括,在全社会大力树立先进典型、抵制“假丑恶”现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等,从“五位一体”布局优化社会教育环境;根据国家建设的需求, 各高校积极推动 “双一流”建设,优化校园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网络环境和制度环境等。 要做到这些,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以“文化自信”净化各种教育环境。

(四)紧跟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趋势

网络教育法是指有效利用网络技术、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是传统教育方法在网络上的全新拓展和延伸。 我们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7]。 十八大以来,各地高校响应国家推行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利用微信、微博、微视、易班网络社区等开展富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网络安全宣传周”“易班推广行动计划”“精彩课堂”网上展播、“光明校园传媒”项目等网络教育。 这些新颖的教育方式方法,以高校师生为主体,实现全国教育联网、资源共享,推进网络自律、网络互动、网络体验,推动着高校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从事实来看,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猛,高校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都得引入互联网技术,否则学生参与度不高、创新性不足、影响力不强,各项学生教育活动必须符合网上传播规律,有效运用案例展示、媒体交流、动漫创意等多种新媒体形式,方能强化凝聚力和引领力。 从政策来看,教育部颁布的系列思想政治工作政策文件都会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有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及时研判网络舆情、引导学生网络行为等要求。

三、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策略分析

(一)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指导。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文化自信教育等进行了话语指示和悉心指导,中宣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下发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有关青年成长成才重要指示精神等的重要通知,并提出创新开展宣教工作的具体工作要求。 从思想方法视角来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自觉贯彻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自觉运用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认识方法,自觉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等,体现着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 从工作方法视角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8],使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他的系列重要讲话阐述了读书学习法、道德修养法、榜样教育法、调查研究法、网络分析法、合力育人法等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与发展的重要论述,强调实现“增强国家精神力量”的发展目标,强调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强调抓典型、树榜样等方法艺术,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发展政策和基本理论,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1984年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教育部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等杂志举办相关的学术研讨会或座谈会,开展相关的研究论著评选表彰活动。 我国学术界围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着力研究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过程,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具有指导意义。 其一,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着眼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具有自身的特殊规律。 但也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紧跟国家发展目标、布局、环境等的发展变化,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规律。其二,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我国高校坚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发展立场,已经形成“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关键是如何提升教书育人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这就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发挥各类课程的德育功能,要强化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其三,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妥善处理学生成长中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三)实现教育方法继承与发展相统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与发展,需要在实践基础上继承中国古代德育方法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相关学科方法。 除此之外,还要通过教育方法自测自评,总结教育方法运用的成功经验, 重点查找问题和不足,制定落实整改措施。 只有实现教育方法继承与发展相统一, 才能使教育方法链接现实与未来实践。其一,要改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新方法取代旧方法的“扬弃”过程,新方法汲取科学合理的要素, 摒弃消极腐朽的要素,新方法与旧方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要关注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发展需求,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精细化。 其二,要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相关学科方法。 西方国家公民教育具有成熟的方法体系,他们的网络分析方法、道德教育方法、政治社会化方法等对当代中国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借鉴意义,近年来兴起的 “学习学”“行为科学”“积极心理学”等关注人的主体性发展, 也可为大学生心理咨询、道德养成等提供知识参考。 其三,要超越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理论成果。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成效,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载体、理念与体制机制的现代化,要体现在卓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换言之,要致力服务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好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四)坚持有效利用现代网络科技成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既要有现代化的教育工作者,又要有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将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科技融合起来,与虚拟网络空间结合起来,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然趋向。2017年2月,我国《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9]。 这一话语阐明了新时代的重要经验:其一,要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开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载体。 主要体现为利用易班、慕课、播客等开发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业指导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现教学手段的网络化、微传播化,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 其二,要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 主要体现为积极抢占网络意识形态新阵地,打造马克思主义专题网站或网页,整合校报、广播、电视及新媒体平台资源, 充分利用微信、 飞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探索“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其三,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领域。 主要拓展为开发民族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网络游戏,开办网上心理咨询和测评业务,举办网上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活动,组织学生榜样微评选、网上系列讲座和专家访谈,组织“中国梦”微电影、摄影作品网络展播等。 总之,就是要运用网络新媒体、新技术使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动起来、活起来。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