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与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2020-02-25夏光兰蒋晓华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安徽红色资源

夏光兰,蒋晓华

安徽财经大学 1.团委;2.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国文化传承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工作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形式各异、内容多样的文化如潮水般涌来,为新时代中国优秀文化传承和高等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成为当前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核心任务。

安徽省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红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而红色文化资源在推动优秀文化传承、引领思想潮流以及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等方面至关重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现阶段将极具特色的安徽红色文化资源引入高校文化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和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文化教育的迫切需要,对提高安徽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现阶段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更加准确地掌握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状况,挖掘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019年3月,安徽财经大学团委组织实施了“红色教育资源对高校文化教育改革的影响”主题的实地调研,样本对象包括安徽省10所高校。通过对所收集数据的细致整理与科学分析,发现现阶段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优秀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当前,高校文化教育及相关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大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优秀文化内涵、思政教育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国家方针政策。这一目标设定能较好地促进大学生自身文化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的提升。然而,此次的调查数据显示,约40%的学生认为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尤其是思政理论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与现实联系不够紧密。从大学生对优秀文化传承理论的认知和学习态度来看,部分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认同度不高,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学生主动思考的动力不足。上述现象明确反映出当前高校还存在着传统文化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

第二,传统文化教育“说教型”现象仍然存在,师资的教育视野有待进一步拓宽。在此次问卷调查中,针对“贵校在文化教育开展过程中如何利用红色教育资源”的问项,约30%的学生选择“做成素材,教学中引用”,另有30%左右的学生选择“在红色教育基地进行教学”。相应地,在教育效果问项中,有超过30%的学生认为“感触不深,效果不明显”。诚然,现场解读和素材引用均是很好的教育教学方式,且被广泛使用,但如何更好地将文化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并与当前实际情况、学生兴趣与需求相结合,是对高校师资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受教育者自身文化视野及其对文化教育内涵理解度等多方因素的影响,“照本宣科”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结果造成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感触不深,教学效果不佳。在信息化网络时代,单一的课堂教学和“填鸭式”讲授均会限制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因此有必要充分借助信息网络来调动更广泛的文化资源,全面推进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

第三,高校较为重视专业课程等教学改革项目申报,但在文化教育研究和实践方面相对薄弱。当前,高校普遍关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拓展、考核方式优化等方面的项目研究申报,但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薄弱,且此类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效果往往被忽视,因此文化教育很难真正深入地落实到学生的教育学习中。

2 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与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在联系

安徽是“红色故土,改革之乡”,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皖南有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皖西有皖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皖北有淮海战役和为改革开放拉开序幕的小岗村等红色文化资源,皖中亦有渡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等。除了拥有物质形态的有形红色资源外,还有许多重要的精神资源,如革命时期新四军的“铁军精神”“云岭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科学求实”的建设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精神”,小岗村的“沈浩精神”以及洪水肆虐之际的“王家坝精神”等,无不激励着无数的后来人。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金寨县时指出:“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两源两地”的重要定位以及与此同脉的“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无不凸显安徽红色文化基因的源远流长和红色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安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当前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及教育成效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思路。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间有着完美的契合和必然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安徽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可以提升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认同感。阮晓菁认为,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髓,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认同的有效载体和依托[1]。安徽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直观、形象和生动的形式存在,是历史的承载者,具有重现历史的重要特征。

将安徽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有形有质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无形的精神遗产引入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一方面,可以利用教学活动中的讲述、视频、音频或网络文本图像等形式,让大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先烈们内蕴丰厚的传统文化,以及由此激发的救亡图存、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体验先烈们无私奉献和为祖国繁荣富强奋不顾身的建设精神,提升大学生对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认同,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信仰和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引入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内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建立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强烈的政治自信,提升文化知识和思想认识水平。李东坡等[2]认为,红色文化资源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特色思政教育,是在革命和建设实践基础上的自觉理论创新和文化发展,两者之间存在天然的共通性。另外,行为科学领域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外在行为受其内在认知的影响,而内在认知又是在其知识积累和不断接收到的外部新信息的联结交互作用中形成的。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处在发展完善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红色文化资源既是历史的切实体现,又饱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以及党的方针路线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呈现了先烈们矢志不渝、英勇献身获取革命成果的英勇事迹。在开展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如皖南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和“云岭精神”,以及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等,对提升和引导大学生文化修养与内心政治价值评判,激发其政治认同意义重大,有助于促进政治信仰转化为思想政治认同的自觉行为,最终实现两者间的良性循环。

第二,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改进高校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模式。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性、哲理性和故事性等特征,为其快速深入地融入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孙兆静[3]认为,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主题明确且具有区位特色,这些优势使得安徽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相关课程建设必要且可行。传统高校文化教育通常以零星的组织活动或定期的课堂教学为主。尽管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教学材料中也逐渐融入了图片、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但在灌输式的讲授模式下,仍然存在诸多局限和不足,如教育教学资源有限、载体形式相对单一、教学内容难以拓展以及学生的感官刺激不明显等。

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更为有效地改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一是有利于充实文化教育教学的内容。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涵盖有文化内涵的艰苦奋斗革命史、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创业史和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本身就是一部生动而鲜活的教科书,与高校文化教育内容一脉相承。因此,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育活动中的文化内涵讲解和经典文化案例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实现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性改革。二是有利于拓宽文化教育载体。安徽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天然的载体,有助于推动高校文化教育从简单的文字说教向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背景及影响拓展。三是有助于创新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组织活动和教学方法也需不断更新。安徽红色文化资源形式多样,每一个资源的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真实事例。将安徽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有助于改进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做到现实情境、文化背景与事例讲解的相互交融,实现寓教于境、寓教于情、寓教于乐。

第三,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推动高校文化教育实践的开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应用是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实践环节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充分利用安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开展。一是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为大学生参与文化教育实践和研究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内容。比如在文化背景和知识内涵启发下开展红色精神的实践活动,包括文化宣传、扶贫帮困、爱心捐赠和真情慰问等。二是通过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研究,以研促教、教研互动,在促进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实现两者间的良性互动。三是在文化教育中充分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建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授知育人,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文化教育教学活动,有助于促进理论知识、红色文化精神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使无形的精神文化逐步内化,成为学习者认知评判的重要依据和外在行为的重要指导,进而为构建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3 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在提升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定位和功能

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禀赋深厚,且高校众多,应因地制宜地开展高校文化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拓展和创新。现阶段,安徽红色文化资源在提升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定位和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3.1 安徽红色文化资源在文化教育活动中的定位

安徽红色文化资源承载了安徽诸多的优秀文化和传统,其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无法估量,是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整体文化教育体系难以分割。然而,红色文化资源不是文化教育的唯一,文化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知识体系,以及严谨的教育教学要求。安徽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和融入只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辅助和必要组成部分,而非全部覆盖或简单替代。

3.2 安徽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在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功能

一是价值认知提升功能。安徽红色文化资源拥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在现实中为个体的学习生活提供价值指引和行动指南[4]。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文化教育,例如将革命时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较为直观地传递给大学生,可以提升当前大学生对文化教育背景、历史知识、理论体系等方面的认知,加深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现代历史发展的全面了解与深刻认识,从而自觉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纠正错误认知,消除虚无主义,坚定维护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是坚定理想信念功能。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大学生置身于象牙塔中,优越感往往较为突出。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极速发展,多元文化和思潮给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思想和政治上建立强大自信,是当前高校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实践工作的一个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思路。常江等[5]认为,文化教育有效性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水平。因此,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内蕴的理想信念与感召力所能发挥的作用和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安徽红色文化资源中的一个宝贵财富就是关于个人如何确定和坚定其理想信念,以及如何实现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契合。红色资源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对处理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亦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多元思潮的冲击下提高明辨是非的理性思维能力。

三是示范引导功能。安徽红色文化资源中涉及诸多英雄形象以及标杆式的榜样人物,各类感人事迹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念和思想境界,对当前大学生有很强的示范作用[6]。那些感人的场景和可歌可泣的事迹,可以让大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促进他们以榜样为目标,向示范学习,调整思想认知和价值取向,形成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正能量。因此,安徽的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能够产生或发挥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4 利用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提升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途径

4.1 丰富红色资源网络文化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革命遗址、红色精神、红色名人使得土生土长的和在安徽求学的大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为此,一方面,要在安徽高校深入开展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如大别山精神),着力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剖析等方式,识别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红色文化资源,并进一步凝练出红色文化资源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将研究成果以青年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传播,大力开展特色文化教育。一是可结合实践育人协同设计,增设网络课堂等形式的安徽红色文化通识课;二是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微课,建立网上微课学习平台,通过课堂外的文化体验或感悟活动等,启发和引导学生产生兴趣;三是讲好网络红色故事,通过将安徽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名人名事录制成网络故事,使学生从听故事中找到兴趣。另一方面,可结合红色资源网络文化产品,壮大学生理论社团,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红色歌谣(如《新四军军歌》等)、红色家书和红色剧目,以及红色文化交流会等形式,不断发展和提升学生红色理论水平,壮大学生理论社团,有点及面地推进融入安徽红色文化资源的高校文化教育。

4.2 用红色文化资源做活文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

新时期,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与时俱进、因势而新,照本宣科式的课堂讲授不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单一形式的反复灌输更是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习近平在视察金寨时曾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首往昔的烽火岁月,无不激励着一代代的后来人,同时也时刻告诉人们,不忘初心,才能砥砺前行。因此,一方面,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安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日常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内容上的创新,做活做强文化教育。例如,可以将与安徽相关的红色视频、新闻、书刊、图片等,通过网络加入文化教育课堂,激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与讨论,甚至可以将文化体验以网课的形式进行呈现。另一方面,在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坚持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统一”“素材和实地相结合”。例如,通过参观革命遗址、慰问革命前辈,将革命教育基地作为组织活动或移动课堂,开展情景教学,以此增强文化教育的时效性,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水平。

4.3 设立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文化教育改革

安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的设立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同时也为高校文化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案例。比如,以安徽省第一个党组织诞生地的六安寿县小甸镇红色资源利用来说,该镇不仅历史文化悠久,也是革命老区,拥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基础,不仅有小甸镇特支遗址纪念馆和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寿县革命烈士纪念塔亦建立于此。通过加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充分挖掘该地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更好地推动优秀文化教育。为此,一是可以依据所处地域的红色文化建立校内文化教育基地,促进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拓展教学和体验教学的融合发展;二是可以与其他单位合作建立红色教育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期积极参与红色教育基地义务讲解员体验活动等;三是注重历史细节的还原和代入,精心设计体验式环节。比如,在六安寿县小甸镇模拟安徽第一个党组织诞生场景,深入体验党建活动等;四是组建学生团队开展红色文化理论研究。

4.4 建立健全机制,全力打造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品牌

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品牌的打造需整合安徽全省的资源,建立健全各类保障机制。一是积极筹建安徽红色文化资源研究所,组建一支队伍、创新一种思路、开发一批产品,统筹安徽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的无缝对接,形成长效机制。二是推进安徽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公共服务机制。通过安徽红色文化资源的系统化采集、梳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安徽红色文化资源公共数字化服务资源体系,推进文化教育创新。三是建立红色教育基地与高校共建的机制,促使高校与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互帮互助,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四是从省级教育主管层面推动高校设置相应文化教育课程实践环节,一方面可以倒逼高校多方位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促使地方特色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的优秀文化教育之中,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5 结 语

将安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保护好、传承好红色文化,既是再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迫切需要[7],也是新时期高校文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以及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文化教育的时代要求。本文从现阶段高校文化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入手,对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与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在联系和功能定位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红色文化资源网络文化作品、红色教育实践基地设立和红色教育品牌打造等方面,提出了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提升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途径。通过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红色文化伴随着每个大学生的成长,也能够让红色文化的育人功效得到充分彰显[8]。

猜你喜欢

安徽红色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资源回收
追忆红色浪漫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