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工智能的三亚市智慧交通发展探讨

2020-02-25郑丹肖灿雷春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2期
关键词:三亚市三亚交通

郑丹,肖灿,雷春

(1.三亚学院传媒学院;2.三亚学院教务处;3.三亚学院管理学院)

1 引言

1.1 国内外智慧交通的发展概况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等多项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交通建设成为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优化居民出行体验和促进物流运输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政府管理部门一直注重交通运输战略的规划,2019年9月24日发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与2017年发布的《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行动方案(2017—2020年)》中“推动智慧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宗旨一脉相承,智慧交通建设的发展前景和规模已经上升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战略。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AI)是在1956年达特茅斯会上,麦肯锡、明斯基、香农等获得图灵奖,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们共同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1],希望确立人工智能作为一门科学的任务和完整路径。21世纪以后,人工智能进入新阶段,2006年杰佛里·希尔顿提出了深度学习概念,模拟人脑分析学习神经网络,依托互联网提供的海量数据,从海量数据中寻找特征量并建立学习模型[2]。人工智能在解决了算法问题后也迎来实际应用领域的突破,在智慧交通的建设上能够发挥效用,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四项核心基础,通过对大数据信息进行准确识别,随后将读取出来的信息上传到控制系统中心,进行分析与决策。

西方国家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投入智慧交通的研究,将交通运输的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方向。国外城市从政策规划到基础设施建设上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城市现状相结合,展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西方国家部分城市一直考虑优先发展智慧交通建设以解决交通管理问题,收集大数据平台所需的海量数据信息,提供人性化的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在无人驾驶汽车、智慧道路、智能路灯、车载终端和城市交通信息管理系统上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日本和新加坡通过车载终端和道路监测系统,规范车辆和行人出行,通过大数据技术积极推动交通管理水平提升。例如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导入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公交优先控制系统目前已经普及[3]。法国里昂和IBM打造的决策支持优化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 Optimizer),为解决当地的城市拥堵、提升交通运输效率、优化公共交通提供了技术支持。我国部分城市已经在智慧交通方面已经进行了相关实践。上海通过“上海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对全市高速公路、快速公路、地面道路等路网实时状态进行监控,还可以管理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的线路分布、站点设置等。洛阳市建立了行车引导系统,它能够通过信息发布为人们提供实时、准确的道路现状和行车信息,通过出行者与系统的信息互动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最佳的行车路线。[4]“落地杭州”和由心理学博士王坚带领阿里巴巴技术团队主导的“城市大脑”通过对杭州128个信号灯路口的管理直接减少了道路通行时间,有效实现了交通疏导。

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外智慧交通建设发展来看,智慧交通的研究和发展有助于实现对城市交通、居民出行和物流运输的智能化管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达成提供更高效的出行效率、降低交通成本、创建更绿色环保的城市空间和更舒适的出行体验。

1.2 三亚智慧交通建设的背景

三亚市拥有良好的地理环境,地处海南岛最南端,面积1919.58km2,2018年末户籍人口达61万人。伴随着三亚市经济快速增长,旅游人口逐年增加,由此造成的旅客交通运输量在2011年后出现了迅猛增长。从三亚市2008年~2018年户籍人口和旅客过夜人数统计表来看,三亚市户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过夜旅客人数一直处于稳定增长态势,三亚市交通拥堵问题每到旅游旺季便成为舆论关注焦点。这一问题不仅影响三亚国际旅游城市的服务体验,也对本地安全生产、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城市道路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亟待尽快提升。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智慧交通”在三亚市的推广和实施,有助于改善现有交通信息系统的管理问题,不仅能有效优化当下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城市管理,对三亚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完善综合立体交通建设提供信息化决策支持,促进国际物流运输体系发展,提高交通运输系统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三亚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建造一个安全、环保、高效、便捷和舒适的城市生活空间。

表1 三亚市2008年~2018年户籍人口和旅客过夜人数统计表

近年来,三亚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优化交通建设,《三亚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行动计划(2016—2020)》着重强调建设涵盖各级道路网络、不同交通方式、交通枢纽为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行协调体系。三亚市交通局在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中提出“城市发展,交通先行”,重点围绕港口规划、邮轮游艇等配套建设、水上交通、农村公路及村庄道路改造、重大交通项目、公共交通运营及国际航线等七个方面进行提升。另外,作为“一带一路”参与城市,三亚在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进程时也将提高建设邮轮港口升级及航线运营的标准提上日程。在布局智慧交通方面,三亚多方引进资源以弥补本地人才和资金不足的劣势。2017年与高德地图的合作涉及手机APP,2018年3月与京东进行战略合作探索智慧小镇,2018年11月与平安公司合作开发车辆保险。金融领域,2019年1月与腾讯合作“WeCity未来城市”解决方案。

2 三亚智慧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理念未能结合本地实际

三亚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经历了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和自贸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城市交通管理方面由于发展的多阶段性始终处于变动之中,未能找到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长期规划理念。在探索城市交通管理的过程中,较多参考借鉴像新加坡等先进城市的交通管理经验,但是从面积、人口、公共交通和技术支持等各方面来说,新加坡的智慧交通建设在于解决城市通勤人口与稀缺道路资源的矛盾,仅在拥堵收费治理这一形式上就难以效仿。新加坡的地铁、公交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是其能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保障。三亚的交通管理中主要矛盾在于旅游高峰期和通勤时间的管理问题,伴有季节性和潮汐式特征,拥堵收费不仅不能解决居民出行需求矛盾,反而对旅游行业体验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单纯地照搬新加坡经验对于三亚解决交通问题并无帮助。

2.2 未能建立统一的交通信息处理平台

智慧交通信息感知包括行人、道路、私家车、紧急管理车辆、电动车、道路信号灯等,终端收取的信息最终分属于不同部门和企业,未能形成有效的统一管理平台,交通管理各部门缺乏协调。三亚政府交通管理各部门现在已经运用大数据进行相关信息管理,但由于路政、交通、企业之间缺乏协调统一合作基础,采集的大量数据未能进行整合,因此无法真正发挥大数据的功能作用,无形中降低了交通信息和道路资源的利用率。三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已初步构建“互联网+车驾管服务”体系,将机器人小薇引入业务办理大厅,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公共管理服务,三亚市智能公共交通信息中心的运行提升了公共汽车的管理效率。但从整体来说,交通数据未能达到实时、准确和全面覆盖的程度,城市私家车和紧急管理车辆信息未能有效覆盖,影响旅游消费群体出行路线的最优规划。在交通管理过程中,缺乏统一的交通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缺少电瓶车、自行车、行人等其他交通方式的信息获取有效渠道。在此情况下,三亚智慧交通建设无法进行共享化的服务运作,在节假日旅游高峰期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影响游客群体的旅游体验,最终对城市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2.3 城市道路规划紊乱,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

由于三亚一直处在高速发展的态势下,城市规划的历史并不算长,尤其是城中心主干道在当时未能考虑到城市规划的长远发展,现在成为交通拥堵的重要区域。三亚从南海边的小渔村发展到如今的旅游城市,以往的城市建设未能考虑人口的增长容量和居住环境的协调,缺乏长远的规划,城市道路网无法满足不断激增的交通需求。近几年,为解决城市内涝、绿化建设和畸形路网处理,三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对城市道路进行更新改造,无形中又增加了城市道路拥堵问题。电瓶车道路规划、交叉口红绿灯设置、台风灾害天气等问题都成为发展三亚交通的阻碍,在遇到交通高峰期时,往往需要现场人为的指挥调整。停车场供少于求,停车场规划远远跟不上旅游高峰期需求,影响旅游城市形象。高德地图在《2017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分析报告》中对城市行程时间进行了分析,其中三亚城市行程时间平均值为59.58min,排名第二,城市单位距离行程时间平均值3.85min/km,结合三亚地域面积和人口等信息,公交出行服务并不理想[5]。

3 对三亚智慧交通发展的建议

3.1 创新智慧交通规划理念,引领城市智慧交通建设

从三亚市的长期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出发,完善城市交通相关管理体系,加强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日常管理和法律体系保障。在建设智慧交通体系的过程中,注重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对比和分析,不仅要借鉴某一个国家或城市成熟的经验,还需要实地参考智慧城市应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管理理念和落地过程,结合地方的地理位置优势、产业优势和交通特点提出科学、合理、适宜城市发展的交通规划思路。另外,三亚智慧交通建设不应只局限于解决现有交通拥堵问题,还需要将其与自贸港建设结合起来共同规划,充分利用自贸港建设的契机建构国际化的物流体系,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3.2 科学管理交通信息服务,优化公共出行服务

三亚目前缺乏有效的信息开放平台进行智慧交通信息的系统运作,也没有统一的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和传播平台,导致城市交通管理调控效能较低,交通运行效率发展严重受阻,体现在节假日旅游高峰时尤其明显。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是智慧交通运行的保障和基础,目前三亚大部分景点和公共服务区域已经覆盖iSanya无线网络,可在此基础上建设覆盖全市的交通运输节点,并与城市管理部门、互联网企业等整合,成立共享共通的交通大数据管理平台。在此前提下,通过合作企业高德地图、腾讯等企业的手机终端,结合车载终端和道路管理部门数据进行信息手机,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尽心分析,并进行最终的信息传递,尤其注意公交车辆、紧急管理车辆监控数据,对车流监测、事故预测等建立预警。在引进资源方面,鼓励更多具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和社会资源进入到交通行业领域,并建立统一的交通信息管理平台,健全交通运输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机制,规范交通信息和隐私信息的安全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增强交通安全预警能力等。

3.3 全局统筹交通发展,推动基础建设项目

智慧交通建设在规划中需要与三亚城市整体发展建设相结合,与智慧城市规划相一致,对照国际和国内城市建设标准,实行开放、共享、互通的信息管理平台才能真正发挥智慧交通建设的效用。三亚建设智慧交通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建立统一的交通运输数据交换共享标准,像欧盟目前对于车辆信息互联的技术标准还未最终确定,围绕WIFI技术和5G技术两大技术系统的企业处于争执不下阶段。为达到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的目标,建立旅游城市智慧交通行业的服务标准,有助于提升三亚的旅游城市形象。因此,三亚在建设智慧交通过程中应从整体出发,实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执法部门、互联网企业和保险公司等各方信息的共享,让政府管理部门与参与智慧交通建设的企业形成统一的交通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互联网大数据资源的共享。在统筹管理上,三亚智慧交通建设需要将国际国内的民航运输、道路运输、船舶和物流多方面进行整合,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要工具,在5G时代到来时更好利用移动互联技术不断拓展智慧交通的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通智慧化。

猜你喜欢

三亚市三亚交通
三亚学院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繁忙的交通
An Analysis of Zhuang Language Policy in Guangxi
小小交通劝导员
跨境电商背景下三亚市服务业总部经济发展路径探讨
三亚市幼儿海洋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三亚市小额信贷业综合改革政策优化研究
被惯坏的三亚
日本农业对三亚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