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理工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实训机制探析

2020-02-25罗志荣王仙婵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应用型实训专业

罗志荣 王仙婵

(百色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

教育部科学提出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大学生课堂教学;并要求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的同时,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为国家战略。这就给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方向。就应用型高校的根本任务而言,“如何培养拔尖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和“如何把高效培养出来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有特色地服务当地经济”成为应用型高校改革与发展亟需探索的热点课题。因此,具有应用型属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实现教育教学深层次改革提升水平与抹平差距的机遇。

1 应用型高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

在文献调研中,以“应用型高校”“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词同时进行检索,目前只查阅到55篇文献。同时含有三个主题词的只有19篇文献。在以上三个词语的基础上增加“融合”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同时含有以上四个词语的文献资料只有10篇。目前国内未见一所应用型高校具有系统、科学的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都处于探索、实践中,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

21世纪以来,国家致力于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顺势而生。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实践中,办学定位明确,旗帜鲜明地突出地方性、应用型特色,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经济办学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项目,为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平台与实践基础。应用型高校在深入贯彻《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的战略中,都展现出踊跃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专业教育”(即“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办学特色,以更好、有特色地服务社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譬如,黄饶黎提出应用型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更应充分认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依据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新构建,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来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刘玉威等在参考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先进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提出打造高校转型发展的新增长点、营造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以及建设“开放贯通式”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等建议。张建平等基于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提出了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发展新举措,介绍了我校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成效,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思路和参考。孙悦以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探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发展模式,对我国应用型高校开展双创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参考意见。巩丽霞以“育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为内涵,提出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推进本科教育改革,摆脱传统学科本位的路径依赖,突破教育者及教育管理者教育理念变革的难点。吕亮升等以人力资源专业为例,通过深入分析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与人力资源专业教育影响因素的剖析,运用层析分析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力资源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影响因素进行提炼归纳,按照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性建议,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路敏在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的前提下,结合内外因素科学分析了应用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创造性地提出了“强基础,搭平台,重引导”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思路,最终设计出一套较为全面、严密且操作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体系。韩丽娜抓住工商管理专业较强的实践性、创业性等特点,在分析工商管理专业与“双创”教育融合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融合路径进行设计,从教学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案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2 应用型高校理工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实训机制

2.1 以专业实验室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

专业实验室是学生专业学习的主战场,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窗口。根据专业特色,合理设计实验课程的内容是学生专业技能发展的基石。在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过程中,通过基础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在训练基本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不断规范和优化其基本的操作方法与技能,并使学生明白不这样操作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同时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讲述在创新研究过程中该实验技能所起的实际性的作用。另外,通过基础的实验内容,譬如酒精测试卡的制作等趣味实验和牙膏与肥皂合成等小化工实验,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加工与合成而进一步捕捉商机与创新构想,达到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的目的。

在专业实验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展“专业实验+研究性实验”,让学生根据专业实验里熟练的基本操作技能开展创新研究实验时感受到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的获得感,同时领受到创新实验所带来的喜悦,无形激发学生苦练基本功,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譬如,在有机实验《甘氨酰甘氨酸的合成》中,从成本、提高产率和便于提纯等角度出发,诱导学生全面查阅文献资料设计一定的合成路线进行探索式实践,在不断实践中优化实验条件和修正实验方案,最终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让学生在不断创新中迎接新的挑战,在挑战中不断收割喜悦,最终把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质得以激发彰显。

2.2 以研究室为中介,筑学生“创新创业”之梦

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如何有效把学生所学到的专业技能用于自主创新实践,是当前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亟需研究的课题。研究室是学生创新实践的主战场,是学生奇思妙想得以延续的发源地。学生在已有的基础实验基础上,更加规范和细化自身的实验操作,确保创新实践中不因实验操作误差影响实验进展。因此,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生产实际开展实践创新是学生检查自身知识水平、学习新知识和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学生在研究室开展创新研究时循环开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模式(图1),在创新实践中不断诱发自身的奇思妙想开展创新生产,奇思妙想寓于创新生产,共筑学生“创新创业”之梦。譬如,在研究室里,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实行导师负责制,学生进入相应研究室后依托创新创业项目开展实践创新,当创新实践开发出新的产品后进行产业孵化,最终踏上筑梦之旅。

图1:循环图

2.3 以校企合作为基地,圆学生“创新创业”之梦

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实践创新平台,让学生真真切切的开展实践创新。企业是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拔尖创新应用型人才的训练基地,也是高校培养拔尖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标杆。开展专业实习时,学生在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场所的过程中,学生在实训中充分运用自身的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开展实际生产,在日常生产中展开实践创新,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就业人文素质与实践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在不断的专业实践中进行实践创新研发,为后续新产品评价、设计与研发提供了新思路与新途径,最终为“双创”实践活动圆“创新创业”梦。

3 结束语

实践实训是创新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实践实训的归宿。利用“专业+创新创业”的教育融合模式去指引实践实训,给学生在加强专业学习与实践中下了一味兴奋剂,让学生感受到目前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学习是有特色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极大地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质,有效地实现学生由前期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积累到后续的实践创新角色的转变。因此,应用型高校理工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实训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仍是应用型高校改革与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

猜你喜欢

应用型实训专业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