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会议报道改革与创新路径再探

2020-02-24金昳旻刘如良王春艳

视听 2020年11期
关键词:电视记者会议内容

□ 金昳旻 刘如良 王春艳

对于电视会议报道,业界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有的记者认为,只要是会议就是新闻,不管是重要会议还是一般会议,无论有没有新闻价值,都会去报道。有的记者认为,会议中抓不出好新闻,因而只是被动应付。笔者认为,会议是挖掘新闻题材的富矿,关键是记者能否慧眼识珠。电视记者要把会议活动作为重要信源纳入报道题材选择的视野,以自己的新闻敏感去区别对待各类会议,善于从中发现可以报道的内容。

一、遵守新闻规律,突破固化模式

电视会议报道属于时政新闻范畴,时政新闻重指导性而轻娱乐性,在可看性上肯定比不上民生新闻和社会新闻。但时政新闻的主要收视对象是机关、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以及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影响有影响力的人①。观众通过收看电视会议报道,了解党和政府当前的工作,非常有必要。然而,现在有的会议报道已走入了误区。各类名目繁多的会议,不管有没有新闻价值,主办方都会要求电视媒体去报道,千篇一律的“会八股”报道因此充斥荧屏。没有新意的会议报道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无法满足观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从而使部分会议报道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与作用。

轻新闻、重程序的套路,使电视会议报道充满着工作性语言,导致信息量小、形式呆板,模式化、程式化现象严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影响了实际传播效果,浪费了电视宝贵的播出时间,而观众由此产生的逆反心理也不利于收视率的提高。

现在,地方媒体一些跑时政线的电视记者私底下都在叹苦,说会议报道可看性最差,但会议报道最难拍,最难写,拍会议不但很辛苦,责任还很重,并且不被人理解。有些记者写好电视会议报道稿后,会议主办方还要逐字逐句审稿,于是播出的电视会议报道在叙述时就新闻语言少而工作套话多了。这是因为记者与主办者对会议的解读角度不同,前者是用新闻眼光看会议,后者是用工作眼光看会议。许多电视记者都不愿意拍会议的另一个原因是,拍会议投入大产出少(工分不多),还不如去拍社会新闻。有时一个会议要开上3天,电视记者就必须跟着拍3天。但对于许多会议报道,编辑部都是以政治任务下达给记者的,因此记者不愿意去也得去。在这样的氛围里,要减少会议报道,对会议报道进行改革,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有时说说容易,做起来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会议报道的改革不是对任何会议都作简单化处理,而是有所选择地搞好报道。电视会议报道是党和政府通过电视媒体直接宣传政策、指导工作、动员群众、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和手段。重要的会议报道可以让群众及时而准确地知晓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当前的中心工作,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践。像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物价、社会治安等问题,既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又是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话题。这方面的会议,如果以老百姓的视角去切入,以群众的语言去叙述,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报道,那么就能拉近会议报道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真正把会议报道的“三贴近”落到实处。

电视会议报道的改革与创新不仅是一个技巧问题,也是一个观念问题。记者要遵守新闻传播规律,从受众对电视新闻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实际出发,使会议报道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要增强会议报道的感染力与吸引力,记者就必须改变语言风格,多用新闻性语言,杜绝工作性套话,特别是要舍弃观众反感的公文腔,不用官话、大话和空话。只有语言高度概括、简洁明快,报道既反映会议内容,又形式新颖直观,才能更好地为观众所接受。

二、跳出会议程序,传播实质内容

群众、生活、实际,这是每次会议报道必须具备的三要素。以平民视角去报道会议能让会议更加贴近群众,人们将更愿意了解会议内容,会议报道传播会议精神的作用就被体现了出来②。会议报道除了正确运用新闻要素,叙事手段也很重要。会议仅仅是报道的由头,反映的应该是从会议中透露出来的实质内容和有效信息。电视记者不但要有从会议中发现新闻价值的娴熟本领,更应该具有较高的新闻叙事能力,能跳出会议程序来展开报道。

除了当地的两会、党代会、年度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必须按程序报道,一些动员会、报告会、总结表彰会、论证会、验收会、研讨会以及许多行业会议没有必要报道其繁琐的程序。普通而不重要的会议如果也只报道议程,无非就是某某某指出、某某某强调、某某某再指出,相应的画面是摇来摇去的人头展示,既无法传递有效信息,又没有多少可看性。观众对这种程式化、公式化、枯燥乏味的会议报道已十分反感。有人曾经调侃说,如果把20年前本台的会议报道文字稿件调出来,把里面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改一下,与现在的会议报道稿进行比对,只是会场不同了,领导换了。这说明,地方电视媒体现在的会议报道还是几十年一贯制,变化不大。在目前收视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如果电视会议报道的改革不动真格,要提升电视时政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仍然是一句空话。

对于地方电视媒体来说,一般无实质性内容的会议当然是报道得越少越好,但这不是电视媒体自己可以决定的事。现在有不少地方的部门负责人已经把上电视当成一项政治待遇,“电视记者不到,会议不开”成了惯例。首先,某些会议主办者对电视传播特点不熟悉,对电视观众的需求和兴趣不了解;对于是否进行报道,不是看会议有无新闻价值,而是把它当作一种摆设,来展示会议的规格、档次。于是,不论重要会议还是一般会议,工作会议还是行业会议,都要求当地的电视媒体派出记者报道。其次,会议主办者过于要求报道内容的全面和详尽,从而使会议报道篇幅冗长、面面俱到、镜头单调、文稿枯燥。最后,会议主办者通常把电视图像看作会议纪要和会议公报的图解,从而导致日常的电视会议报道没有可看性。

要改变程式化地报道会议新闻,电视记者就应该跳出会议程序,把会议中出台的新政策、新精神、新举措、新要求传播出去,强化会议传道的指导性。首先要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采访报道;其次要不局限于会议本身,而是以会议为切入点开拓新思路,扩大新闻线索。这样一来,记者还能够通过参与会议报道挖掘到有新闻价值的报道题材③。除地方党代会、两会等一些重要会议必须报道好议程及出席的领导外,对一些可报可不报的行业会议,记者完全可以不报议程,只报会议传达的实质内容和有效信息。

三、丰富呈现形态,讲究报道艺术

会议通常是信息发布、政令下达、行政决策的重要手段。一些政策、法规出台或者重大决策实施,往往是先在会下经过多方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最后才在会上形成政策和法规条文的。因此,许多会议内容往往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值得记者去深入报道④。但如何报道则是一门艺术。电视记者要从传统的程式化、记流水账式的固有模式中走出来,丰富呈现形态,讲究报道艺术,用新颖的角度去解读会议。要发挥电视媒体的自身优势,综合运用电视媒体的多种传播符号与表现手法,多用人物同期声、现场音响和现场报道形式,增强报道的口语化、感染力与亲和力,同时注重字幕、图表、图片的运用。另外,在会议报道中,根据报道内容适当编入相应资料画面,也能丰富会议报道镜头,突出会议报道主题。

记者在参加会议报道时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善于从会议召开的过程中寻找新闻点,并迅速判断会议内容中的新闻价值,及时抓住领导讲话中的新闻亮点。在报道的体裁上要打破以会报会的老套路,把会议做成会议特写、会议花絮和会议解读等多种形式,让观众耳目一新⑤。其实,电视会议报道的呈现形态最能反映记者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优秀的电视记者能把单调的会议报道做得有立体感和信息量,把静态的会议报道做得富有动感。

为了丰富电视会议报道的呈现形态,记者也可以在标题制作上动一番脑筋。新闻标题既可以概括新闻报道的核心内容,又能够体现报道的主题思想。如果对会议报道的标题进行精心制作,那么也能产生点睛的作用。如柯桥传媒集团的《柯桥区新闻》(电视版)在报道一些非重要会议时,经常会用跳出会议传播实质性内容的标题与观众见面,不但信息量大,还容易吸引人。由于观众关注的是会议的信息,因此,要在标题中淡化一般的会议报道,就必须增强标题的新闻性。如一个动员会,“我区召开某某动员会”可以改为“我区将开展某某活动”。

为了丰富会议新闻的呈现形态,电视记者还可以站在会场之外的角度选择报道内容。2020年以来,柯桥传媒集团的《柯桥区新闻》(电视版)在报道区委区政府重要会议的同时,都会要求记者采制一条新闻综述,编排在这条重要会议新闻的后面。这类新闻综述既能够作为会议的背景,又延伸了会议的内容,对于全区上下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效果非常明显。这一做法不但让领导满意,观众也纷纷叫好,对提升整档电视时政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帮助很大。

四、结语

改革和创新电视会议报道既离不开外部环境的配合,更需要电视记者练好内功。电视记者不能仅仅只做会议的参与者、议程的记录者和领导讲话的概括者,而且要做新闻的发现者。电视记者与普通参会人员不同,在“听会”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会议中透露出来的新闻性内容。电视记者只有全身心投入,多动脑筋,吃透上头精神,了解基层情况和群众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从会议中挖掘出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不落俗套、有价值的电视新闻。

注释:

①孙愈中.努力打造时政新闻栏目竞争优势[J].当代电视,2006(12):38-39.

②张明员.增强电视新闻中会议报道的可视性分析[J].记者摇篮,2017(11):13-14.

③江河.浅析注入电视会议报道的活元素[J].科技资讯,2007(05):180.

④黄亚林.改进电视会议报道初探 [J].新闻知识,2007(12):93-94.

⑤党俊元.电视会议新闻报道如何出彩[J].新媒体研究,2017(01):88-89.

猜你喜欢

电视记者会议内容
《八七会议》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会议通知
电视记者编辑的职业素养
新媒体时代电视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研究
对新时期电视记者新闻敏感性的探讨
会议通知
对电视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探析
ISO/TC8/SC8 期间会议在沪召开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