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户思维、跨界经营:互联网思维下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考

2020-02-24徐心桐

视听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融合内容

□ 徐心桐

一、传统媒体的发展现状

媒体一直以来在大众眼中是走在最前沿的,无论是接触的信息还是事,都是最新潮的。近年来,受到互联网影响的传统媒体,迫不及待地着手策划一条转型升级之路。2015年前后,因为传播单向性的弊端和传播渠道的单一,传统媒体出现了最典型的共性,那就是坚持“内容为王”“守正创新”,传统媒体凭借着多年内容创制的经验,放大内容优势,打造精品内容。但这一坚持并未让传统媒体相比于互联网显露出更多优势,反而在经过了多年的打磨之后,互联网发展下的产物,如新媒体,内容打造能力、传播力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社会影响力日趋增强,对于传统媒体的“威胁”也更加显著。

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相融合是大势所趋,面对时代的进步,同时也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必将走上与互联网相融合的道路。面对这一趋势,传统媒体迫于压力,急需破圈,踏出传统圈层,步入互联网圈层,快速转换思维,适应时代潮流。

二、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媒体融合现状

互联网思维并非是在互联网之后而产生的某一种思维,而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使得这些思维在使用过程中集中爆发,或者说更加凸显。

互联网思维由“互联网”和“思维”两个基本理念组合而成。互联网技术架构的原理是互联互通,互联网思维则是基于这一原理之上,形成的体验化、开放式、自主化的双向互动思维。这一思维在互联网的任何产物中都得到了很彻底的体现,当然也包括媒体产物。2002年起,各大门户网站相继推出,典型代表产品有搜狐、网易、新浪等,此类门户网站开启了UGC(用户生产内容)的时代,也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渠道输送信息的状况。门户在演变过程中,最为重视的就是与用户的关系,这也是互联网思维最为基础的底层逻辑。

2011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其题为《中国互联网创业的三个机会》的演讲中提到了“互联网思维”一词,一瞬间,全国开始风靡“互联网思维”,中国各大行业纷纷开始尝试与互联网的融合。然而,总有一种操之过急的感觉,传统媒体人开始成为融媒体创新中摸不着方向的“先行者”。

放眼望去,众多行业相关文章都有提到,传统媒体提出了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发展方向,然而这并不是本质上的互联网思维的转变。细究其内部逻辑,只是将内容涌向一个新的技术平台,抢占“地盘”的一种形式。换言之就是一个内容的搬运工。时至今日,有些媒体已经意识到这是一种错误的方式,但很多传统媒体依旧只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发布传统媒体的内容。例如,2019年末至今,爆红于人们生活中的“直播”,对于互联网而言,直播不过是一种手段,是千千万万种销售渠道中暂时火热的一款。但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却将“直播”定义为媒体破圈的形式之一,仿佛看见了“新大陆”,一拥而上,开始进行花式直播,综艺节目中夹杂着直播,明星日常参与直播……不否认直播这一形式带来了不少利润点,但传统媒体进入直播,却只是一种简单的跟风,而非真正的媒体融合。目前,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举步维艰。因此,要真正突破这一瓶颈,还是需要深入探究互联网思维的内核,在此基础上抓住时代机遇,促使传统媒体改革。

三、互联网思维下传统媒体的发展方向

对于互联网思维的融合,最终是希望这一思维逻辑可以运用于传统媒体转型升级中,辅助传统媒体打破固有思维,接受“互联互通”原则,开放包容,走出去,打通全媒体格局。笔者认为,要想从互联网思维角度进行发展,传统媒体必须做到重构观念体系,建立用户思维;采用多元经营的理念,建立跨界思维。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原本的用户习惯已经被逐渐改变。麦克卢汉曾经提出:“新媒介并不是对旧媒介的补充,它也不会让旧媒介得到安宁,它永远不会停止对旧媒介的压迫,直到它为旧媒介找到了新的形态和地位”。既然原本稳坐的位置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那么传统媒体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寻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尽快落座,开启新篇章。

(一)重构观念体系,建立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互联网媒体平台为用户打造的是平等、开放、共享的模式,而传统媒体固有的“输出式”传播在这个时代已然不占优势。并且,互联网媒体平台也在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思维习惯。传统媒体想要转型,就要普及用户体验的重要性,用“用户思维”来推动内容的生产和传播。

笔者认为,从“用户思维”着手,传统媒体最重要的是增强用户体验感。搜集用户的收看习惯、收看偏好、收看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细分内容创作,在此基础上对用户进行精准投喂。此前,传统媒体一直关注的是用户的增量,因此在内容上往往是求多、求丰富,而如今,传统媒体需要做的是保障现有存量用户的稳定性,增强存量用户的黏性。就传统电视而言,不同时段收视观众年龄层的细分,对于内容创制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传统电视台在充分了解观众的数据之后,再进行专业化、有方向性、高品质的内容创作,并快速精准地将内容展示出去,尽可能快地满足用户需求,让用户产生共鸣,打破用户和平台之间的障碍。

(二)采用多元经营的理念,建立跨界思维

互联网讲究的是长远发展,并且互联网公司进军媒体行业的想法也非一朝一夕,定是长期打下的基础才使其进入行业的速度如此之快。对此,传统媒体也要有长线思维,而非只是解燃眉之急。商业上最经典的案例就是亚马逊,这家公司保持20年不盈利,却获得巨大的增值,从用户规模可见,亚马逊持续维护用户,提高用户黏性,着眼于长远的布局。多年的亏损后,亚马逊才开始释放其在图书、媒体、云服务、医疗等多领域的能力,将触角延伸至各个领域。

传统媒体当前的一个通病就是“着急”。急于产生利益,急于获得名誉,急于抢占市场。一旦着急,就容易乱了阵脚,被互联网一个接一个快速产生又快速消亡的产物牵着鼻子走。对此,传统媒体要想获得更持久的发展,必须遵循互联网的发展规律,做长远计划。

要想有真正的突破,就要转变经营策略。首先要打破单纯依靠广告收入的形式,开放媒体平台,整合平台资源,开展多元化经营,拓展深挖产业链。传统媒体首先要利用好自身平台的优势,打造矩阵式资源池,获得数据;其次可以跨行业多元经营,传统媒体具有先天的内容优势和政策优势,可以大胆深入某些细分领域,比如音乐、短剧、微电影等,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

四、结语

互联网思维流行至今,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但是真正能够将互联网思维与某一行业完美融合的案例少之又少,这也说明互联网思维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着一定难度。

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需要结合互联网思维。深入探索互联网思维、深度学习互联网思维对于传统媒体的变革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互联网思维是一片探索不完的广阔海洋,随着其蕴含的奥秘被一点点解读,它的神秘之处却越发凸显。

传统媒体要在这不断涌起的浪潮中长久占领一席地,就必须从思想上跟紧脚步,坚定维护好用户这一决定性因素,构建新型媒体平台,真正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强化互联网思维,优化用户互动机制,增强用户体验感,探索长远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融合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主要内容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