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电影《恐怖直播》的镜头语言分析

2020-02-24江佳玉

视听 2020年11期
关键词:英华特写镜头特写

□ 江佳玉

一、引言

电影《恐怖直播》是由韩国80后导演金秉宇自编自导,韩国演员河正宇主演的犯罪悬疑剧情片,总投资35亿韩元(约人民币2000万元)。该电影于2013年7月31日上映,获得了当年电影票房排名第6的好成绩,也使得金秉宇导演斩获第34届韩国电影青龙奖的最佳新人导演奖。

该影片豆瓣评分高达8.8,且已有接近46万人进行评分,主要讲述了遭遇职场和离婚危机的广播电台Daily Topic节目主持人尹英华接到扬言要炸掉首尔麻浦大桥的“恐怖分子”朴鲁圭的电话,并通过直播连线的方式与其周旋的故事。这部长达98分钟的电影基本就在一间新闻直播间里进行,如何在有限的小空间内塑造影片大格局的立意,利用多种镜头语言以快节奏的方式为观众打造紧张、刺激的观影体验,是本文重点讨论和研究的内容。

在视听语言中,镜头是主要的、基本的视觉意义构成的语言单位,其在电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表现力。电影《恐怖直播》镜头语言丰富,利用多类镜头的急速切换,特别是运动镜头、特写镜头、长镜头等多种镜头语言的使用推进了跌宕起伏的剧情,让影片的叙事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更加流畅和饱满。

二、特写镜头:推进影片叙事

所谓特写镜头,就是指电影中拍摄人物的面部等人体的某一局部或一件物品的某一细节部分等镜头。特写镜头往往兼顾了叙事和写意两种功能,在呈现人或物细节的同时传递某种感情,推动情节发展。特写镜头画面大面积的主体呈现,让观众关注到影片想要表达的剧情细节、影片主旨与内涵。在《恐怖直播》中,导演通过大量的人物特写与物体特写镜头推动着剧情的快节奏叙事。

(一)人物特写——展现角色心理变化

《恐怖直播》这部小成本影片可以说是演员河正宇一个人的“独角戏”。特写镜头较多的影片对演员的演技也是一种挑战和考验。有限的空间、有限的角色,在这样的情况下,导演用了大量的人物特写镜头来刻画角色心理变化,进一步塑造人物形象。

影片从尹英华在直播间里与听众连线开始,导演一开始就给予了男主人公大量的特写镜头。最初,观众看到的是一位不修边幅的30岁大叔,其胡子拉碴的面容、戴着墨镜的散漫、随意的发型等细节无不展现了主人公落魄、失意的状态。并且,特写镜头中的人物形象也和尹英华与妻子离婚、被上司设计贬职的后续情节相契合。当尹英华得知自己可以利用与“恐怖分子”朴鲁圭连线直播的方式获得咸鱼翻身机会时,特写镜头与大量跟镜头组合,对主人公快速换装、与上司谈判决策等内容进行拍摄。而当人物特写镜头再次拉近,尹英华的眼神从最初的黯淡无光变成了犀利深邃,整个人也从一开始的颓废疲惫变得神采奕奕。在无形镜头语言之下,影片通过对发型、面貌、衣着等特写镜头让一个训练有素、轻车熟路的专业新闻主播形象呈现在观影者眼前。

随着剧情的推进和人物矛盾冲突的日益加剧,尹英华的角色心态进一步发生了转变。比如,当自大狂妄的警察局局长来到直播间与“恐怖分子”朴鲁圭进行连线谈判时,在局长不断输出咄咄逼人、冷漠无情的话语的同时,导演频频切换尹英华的面部特写。观众可以从其面部表情的变化看出男主人公对局长及其背后的政治力量对民众诉求的冷漠、敷衍态度的不赞成。这些特写镜头下,微表情的变化也为后面主人公站边“恐怖分子”一方的剧情走向做出了铺垫与暗示。

(二)物体特写——补充细节叙事

除了人物特写,影片还多次运用物体特写来呈现剧情细节、铺垫影片线索,进一步保障影片叙事逻辑的完整性。比如通过对话筒、调音台、耳机、摄像机、电话等多种新闻直播间元素的特写镜头来强调“恐怖直播进行中”的场景和主题。同时,通过各种物体元素与主人公尹英华之间的互动,比如男主熟练地操作调音台与话筒,用纸笔记录关键信息等画面内容,也可以从侧面烘托出尹英华作为一名前黄金档新闻主播的专业素养。影片多次对主人公正在记录或已经记录完成的手稿进行物体特写,通过对纸上具体文字的特写,如“朴鲁圭”“工地工人”“麻浦大桥恐怖袭击”“独家”等字样,既是在侧面表露主人公当下的想法和思考逻辑,同时在提示观众情节的发展和关键线索。

三、运动镜头:增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电影是一门“动的艺术”。电影艺术中的运动镜头,是指通过摄影机的连续运动或连续改变光学镜头的焦距所拍摄到的镜头。电影《恐怖直播》中,为了配合快节奏的剧情,让观众拥有沉浸式观影体验,导演运用了大量运动镜头的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多种形式来展现人物冲突,推进剧情发展,增强观众观影时的真实感和体验感。

(一)电影中的跟镜头分析

摄影机始终跟随一个主体被摄物移动的镜头被称为跟镜头。被摄物始终保留在画面内,且摄影机与被摄物始终保持匀速运动。影片多次用到该类运动镜头语言来带领观众了解主人公尹英华第一视角下的其他人物的形象、事发进展等。

影片一开始,尹英华以为扬言要炸掉麻浦大桥的来电只是一场恶作剧,便随意地挂掉了朴鲁圭的来电。随着窗外的几声巨响,以及直播间外其他工作人员不知所措的反应,导演选择用跟镜头的手法让观影者与主人公一起快速走到窗边目睹麻浦大桥的爆炸现场。同时,这一跟镜头配合着手持摄影技巧增强了影片的纪实感,让观众的体验感和真实感更强,易与处于事件中心的主人公产生情感与情绪共鸣。

影片第二个经典跟镜头是尹英华拿着自己的公文包走出录影棚前往卫生间为后面的出镜新闻直播做准备。这一段较长的跟镜头选择从主人公的后方和侧面视角进行拍摄,一路上,他既穿过了忙碌的工作区域,也通过透明窗户看到了麻浦大桥上的救援情况。跟镜头中,尹英华一边以“独家新闻”为筹码和局长谈判,一边麻利迅速地打领带、刮胡子、抓发型。这些镜头画面既体现了主人公从容冷静的遇事态度,也映射了其只关心自己利益的冷漠麻木。同时,跟镜头配合抖动性较强的手持摄影方式,也增加了电影的纪实感和真实感,仿佛把观影者也带到了紧张刺激的事发现场,跟随着主人公一起进行新闻直播前的分秒必争的准备工作。

(二)电影中的摇镜头分析

摇镜头是指摄影机在移动车或三脚架上拍摄一个画面时,摄影机的机位不做位移,只有机身进行上下、左右旋转运动,是运动镜头的一种。“摇镜头既可以使得画面显得特别真实,而且能使观众在与摄影机一同移动的时候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观众的眼睛可以看到一切东西,一样不漏。”①《恐怖直播》通过一些摇镜头的使用,展现主人公所处的环境与场景,抓住人物微表情与造型细节变化,给予观众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片中,当尹英华目睹身旁的警察局局长身亡后,导演给予其长达1分钟左右的360度环绕摇镜头,结合人物特写拍摄与十几秒的“耳鸣”配音效果,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爆炸现场。同时,这一组特写跟镜头集中于人物面部进行拍摄,将主人公目睹死亡后的恐惧、震惊、脆弱等情绪收录于画面中。无论是脸上溅射的鲜血、慌张的神色,还是其泛红的眼眶,尹英华内心的无助和害怕一一被捕捉。在跟镜头的处理下,观众意识到这场戏是重要的分水岭,让主人公终于明白,这一场新闻直播并非可以让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也并非可以掌控,而是让自己踏入了一场无法脱身的泥潭。

四、长镜头:深化电影主题

长镜头的拍摄与运用是导演们对电影叙事进行的探索,被称为电影叙事的实验与艺术观念创作的手段。“所谓长镜头,乃是连续拍摄的具有一定长度的深焦距镜头,从而能在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相对完整地展现动作或事件。”②

结尾长达29秒的长镜头是整部影片中最具有画龙点睛作用之处。从近景景别过渡到特写,镜头在晃动中层层推进,推向尹英华的面部特写。从男主角眼神与表情中最初的面对死亡与混乱的心力交瘁,到按下引爆开关的愤懑悲情与毅然赴死,整个长镜头都聚焦在主角个人的面部,虽然观众无法直观看到大厦的坍塌,但是可以从尹英华背后的窗口景色变化和愈发倾斜的镜头画面拍摄方式,感受到大厦的倒塌。在坍塌的一瞬,窗外的建筑愈发清晰,表明大厦正在倒向政府官员所在地——国会大厦。自此,画面一黑,影片到此戛然而止。在这个精彩的特写长镜头之下,电影将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有目睹死亡的痛苦和悲伤,有对自己成为“替罪羊”的无助脆弱,还有对韩国政府冠冕堂皇、欺骗大众的愤怒等等。所有的情绪涌上心头,男主引爆大厦之举的剧情走向也并非意料之外,这样的结局处理方式反而让观影者有刺激痛快的观影体验。

五、结语

“一句道歉就这么难吗?”这是电影结尾的一句台词,也是“恐怖分子”在生命的最后对尹英华和政府提出的疑问。在这一场“恐怖直播”中,故事直观地反映了韩国现行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下贫富两极的矛盾,既有上层阶级的冷漠,更体现了潜藏在人性之中的自私。当底层劳动者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表达合理诉求的时候,除了沉默,他们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往往就是破坏。

《恐怖直播》是一部反类型的类型片。它讲述的是恐怖袭击的人为灾难,却没有大场面的灾难和营救等画面,只有在演播厅里的小场景。在有限的空间格局内,导演通过运用成熟丰富的镜头语言和精湛的叙事技巧为观众呈现了一个跌宕起伏的快节奏故事。同时,随着剧情的推进,也引发了观众对众多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比如媒体究竟为谁服务,政府的尊严与百姓的生命之间谁更重要……这部影片其实对政府和媒体而言都是一次非常深刻且有意义的拷问。

注释:

①[匈]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M].何力 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8.

②潘秀通,万丽玲.长镜头辨析[J].当代电影,1990(01):29-42.

猜你喜欢

英华特写镜头特写
Influence of particle size on the breaking of aluminum particle shells
Empirical Likelihood for Partially Linear Models Under Associated Errors
从特写到长镜
摄影中特写镜头的运用
电视新闻特写的采访与写作研究
新闻摄像中特写镜头运用探讨
特写
特写镜头
How to Teach English Reading Effectively
Briefly Talk about Highly Effective English Clas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