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节目《中国篮球众人谈》的文本分析

2020-02-24王子纯

视听 2020年11期
关键词:周琦中国篮球失利

□ 王子纯

《中国篮球众人谈》是一期体育话题访谈类节目,于2019年12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5G新媒体平台“央视频”上发布。该节目以群际交流的形式逐步形成话语建构。

一、叙事主体和叙事议题

节目文本的叙事主体由中国著名篮球评论员张卫平、徐济成、杨健、于嘉、苏群、杨毅组成,他们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张斌的发问和陈述中,围绕“第一章:至暗时刻”“第二章:孰能无过”“第三章:匹夫有责”“第四章:前路坎坷”四个叙事议题对中国篮球展开话轮交谈。文本内容涉及诸多方面的篮球元素,如中国篮球的发展:从中国男篮国家队放眼到亚洲篮球、欧洲篮球、世界篮球生态;如中国篮球的关键人物:姚明、李楠、周琦;如中国篮球面临的问题:CBA改革、青训改革。这些分析对象之间表现出了一种主体间的组合关系,并且这种关系的建立表现得非常明显。

二、叙事内容分析

(一)内容的解析操作

节目开篇即谈到本次世界杯中国男篮“黑色三分钟”式的失利表现,观众的情绪被重新带回失落的现场,但随着徐济成的一句“到底必然回去”,似乎又带来了一些冷静和希望。这就是该文本最擅长使用的冲突对抗性的叙事图示,同时也采用了协调性的、批评式的话语模式。第二章以社交媒体上呼吁“李楠下课”和毁灭性的舆论截图引出话题,先声夺人,刺激了观众的感官,但随后通过杨健叙述2017年中国男篮在窗口期的优秀表现以及徐济成阐释2018年中国男篮用半支球队的力量夺取亚运会冠军的事实,平衡了观众的情绪。

该文本中也运用了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的事实之间关系的新闻选择和表达方式,历史话语频频出现,用来分析中国篮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节目中,徐济成利用一张曲线图呈现了从1992年至今中国篮球的发展及成绩:1992年职业运动员进入国际篮联的舞台,但亚洲篮球仍处于洼地;中国男篮是亚洲冠军的常客但在世界比赛中最好成绩只是八强;2013年国际篮联改制世界杯,中国面对的不再是亚洲的球队而是世界强队,但2014年错失竞赛机会,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再次拉大。文本中多次利用历史话语呼应现实问题,目的是在批判中反思并提出发展策略。例如,文本第二章内容中提到周琦在本次世界杯中边线发球的关键失误,叙事中先行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原因:没有高水平竞赛塑造的周琦注定在这一刻为他两年间没有踏实打联赛的过程付出代价,继而肯定周琦对中国男篮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提出科学使用周琦才是真正的解决路径。当然,周琦并不是中国男篮的全部,在这次世界杯中表现出的罚篮问题是全队要面对的,所有球员都要加强投篮训练才是根本。

(二)量化的表现方式

姚明是中国篮球的集大成者,通过量化表示的方法,可以看出姚明在这一文本中是频繁出现的关键要素,是中国篮球绕不开的关键人物。文本的第三章内容围绕姚明展开,到第四章内容都是通过第三章的分析引申到中国篮球改革发展的问题。第三章开篇,插入现场采访同期声画面,姚明一个“我”字言简意赅地回答了记者的问题,扛下了世界杯兵败的所有责任。姚明自出任中国篮协主席以来已经做了许多努力。文本中插入姚明在2018-2019赛季CBA新闻发布会上的视频,以示姚明所进行的CBA改革初见成效。然而,这次世界杯失利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各个方面面临着倒退和威胁。如何让CBA在下一个商务周期顺利运转,这是姚明需要面对的又一问题。中国篮球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需要揣摩,文本中再次插入姚明以及CUBA比赛画面,暗示中国篮球每个阶段搭建的问题;插入姚明在2019中国小篮球论坛的画面,暗示姚明也在关注“体教分离”的问题;插入外援在CBA打球的视频,说明姚明在做许多大家不知道的事,例如艰难的外援限薪问题。通过这些话题的呈现,节目构建出姚明身负重担的形象。叙事中强调,中国篮球用20年完成蜕变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姚明固然是关键人物,然而他从球员转型到管理人员也是没有经验的,他需要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同时,有自己主见,把改革往前推。第三章文本末,通过叙事主体话语重构了姚明的“我”字含义,每一个篮球圈人都应该把这个字深化到自己身上,做好分内之事,为中国篮球发展贡献力量。

文本的最后一部分针对中国篮球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国家队提升水平的路径:提早更新换代;利用每年夏天的机会打更多高水平比赛;国家队和基层普及篮球要两手抓。通过对文本内容分析可以看出,该文本体现了深刻的话语建构能力。节目从简单的篮球世界杯失利的行为书写转为深入分析这次失败的背后原因,以及中国篮球未来的发展路径。同时该文本具有非常强的编码意识,从青训、CBA联盟的职业发展等多方面强化叙事的意识,拓宽了新闻视角和新闻主体,提高了信度和效度,给观众带来更全面、更长期、更深入的理解。

(三)显性编码和隐性编码

该文本在叙事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显性编码和隐性编码。隐性编码因依赖编码者对于语言和社会意义多掌握的知识,表现为主观性,同时也是主体间性的客观反映。首先,该文本在对“中国男篮兵败世界杯”进行新闻选择时充分体现了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重要性、时效性。这是当时中国的一个重大媒介事件,吸引了受众的广泛关注。虽然该事件是文本叙述的核心,但是该文本对中国男篮的认同超出了此次的世界杯失利表现,体现了这一文本报道的倾向性。其次,文本的内容与当下的社会语境有冲突,因此采用关联的手段,强化隐性语言的报道力,让公众随着节目内容的不断深化,体会到新闻价值的选择,打开话语的向度,组织篮球评论员进行必要的点评,从中国男篮的失利,分析到中国篮球现状和未来,构建出了一种价值认同,这些价值都包含在了访谈的问答中。虽然对这件事的解决没有一个正确答案,对已发生的事不能改变其结果,但仍然可以让观众产生深度的思考。文本中的显性编码包括比赛画面、采访视频、人物特写等。这些内容具有高度的信度,带给观众直接的视觉冲击。而主持人的语言也是一种显性编码,张斌利用四个话轮进行牵引,最后做出陈述性总结。其他六位篮球评论员作为叙事主体,针对男篮世界杯失利这一狂欢事件,进行了包围式的谈话,通过他们认知向度的异同,展现这一群体对事件的认识和深入分析,使得文本的信息量非常丰富。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该文本隐性编码的效度超过了显性编码的效度,因为整体语境依存度高,文本深入地探讨了存在的社会问题。

(四)叙事结构

该文本呈现出的是超文本结构的叙事图示,即遵循主要事件—背景—后果—评论—展望的结构。这是一种多线程叙事,不是单向进行的。在文本分析中多次强调了主要事件是中国男篮在世界杯中的失利表现,但文本从头到尾并不只是在分析这一事件,而是通过这个引子对中国篮球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是一种多点开花的形态。同时该文本也使用了组构的文本语义结构,在片头展现中国男篮在世界杯中的失利表现,抓住新闻热点具有的新闻性,再用四个章节的内容进行逐步深入的拓展性分析,这是一种主体块状的组合。

三、结语

该文本采用限知和半知的叙事视角,内容中没有过多强调中国男篮在与波兰对抗中的具体表现,没有过多说明最后7秒周琦的表现以及李楠的战术安排等背景,而是将重点放在解析和评论中,展现出了四个方面的视角,最终对中国篮球的发展提出建议。节目把不同历史时期的话语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话语,形成逐渐理性的偏宽的语义结构。通过一系列的评论,可以把受众从愤怒的情绪中拉出来,进行冷静思考和理性分析。评论员的谈话内容对新闻话语的建构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建设能力,中国篮球及其相关人物在话语中展现出新的价值。

猜你喜欢

周琦中国篮球失利
中国篮球服饰文化研究
我回来了 周琦
周琦NBA首得分
中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
周琦,中国男篮的“大魔王”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东风二号首射失利之后
中国篮球掀起头脑风暴
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以军为何失利?
英军考文垂防空战为何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