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品质高中精神文化建构的语文教学落脚点

2020-02-24

语文天地 2020年28期
关键词:文天祥高品质苏轼

陆 阳

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普通高中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承担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重大使命。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高品质高中来示范引领,需要建构高品质高中的精神文化。

建构高品质高中的精神文化,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且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灵魂教育。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应当建构适合高品质高中的特色课程,围绕“敦品、力学、大气、卓越”的海门中学校训,将学校的精神文化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在道德、审美、情感等各个方面培养学生,让学生的素养得到提升。而对学生“精神文化”的教育应首先落实到学生的道德教育上来。

一、砥砺品行:刻苦钻研踏实肯干的勤奋

清代梁章钜在《归田琐记》中写道:“先生敦品励学,实为儒宗。”梁章钜提出“敦品励学”这四个字,以此评价可为儒者典范之人,这其实也是在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必须历经痛苦的学习过程,只有勤奋努力,踏实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所谓“大道不器,大信不约”。至简的规律,不会仅仅局限于某一种事物;简明的誓言,不需要任何信誓旦旦的承诺。不必多说空话大话,只需要落实行动,砥砺前行即可。在日常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敦品力学”,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刻苦勤奋的学习中砥砺品德。

如在《五人墓碑记》的教学中,介绍作者张溥时会涉及到“七录斋”,“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讲到这里时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大声诵读,反复诵读,抄录相关的内容,从而加强记忆。张溥正是因为刻苦学习、勤奋钻研,才能最终收获成功,成为一代大儒。

对学生“精神文化”的教育应首先落实到学生的道德教育上来,一个品行端正的学生才可能是一个合格的学生。古有谚语“先修身而后求能”,这就是讲品行对个人成长的重大影响。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良好的品行,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因而,在教学中需要渗透对学生道德的教育,要告诫学生勤奋刻苦,只有学生自己刻苦钻研、踏实学习,才能获得知识。

二、开阔胸襟:纵浪大化不喜不惧的豁达

高品质的高中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不光要有过硬的文化知识,还需要涵养“大气卓越”的人格特质。大气是一个人独有的精神特质,是一个人内在世界的外在表现,所谓“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顺应规律,宠辱不惊,这不仅是一种淡然,更是一种豁达的胸襟。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的,其中蕴含着苏轼积极乐观、旷达洒脱的精神气质,教师在授课时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这种特质。在创作这首词时,苏轼已经47岁,盛年不再。此时的苏轼担任黄州团练副使,虽曰副使,实则虚职,并且还时常受到长官的监视。苏轼侘傺穷困,颓唐独居,故而常常自我放逐于江上,寄情山水。面对奔腾而来的大江,他喟然长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一开始就以一泻千里的长江着笔,气势磅礴,毫无颓唐衰败之感。而后苏轼笔锋一转,“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将“赤壁之战”的图景呈现于读者的面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更是将山石陡峭峥嵘的险峻、波涛汹涌澎湃的气势传神地描摹出来。这三句写景,可谓字字珠玑,让人身临其境。

当然,面对羽扇纶巾、雄姿英发的周瑜,苏轼自惭形秽,难免产生时光易逝、年华不再的心绪。周都督“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即使强盛如斯的曹孟德,也在周郎的指挥下败得丢盔弃甲,而苏轼此时仅为团练副使,故而悲从中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但苏轼并没有因此意志消沉,并没有就此沉沦,而是显得旷达乐观,以酒祭奠江月,既然一切都已无可挽回,倒不如让它过去,且享受这“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自然风物。这种豁达大气的心境在苏轼的很多诗词中都有体现。

因而,高品质高中为了培养“大气卓越”的学生,在日常教学中也应当渗透这种精神特质的教育。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豁达洒脱的精神气质,在授课时教育学生于逆境之中应当做到志不衰、气不馁,时刻体现高品质高中的精神文化建设要求。

三、厚植情怀:心忧天下关注现实的意识

唐代李希仲有诗云:“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当然,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进步,“忠诚”这个字眼的含义也在发生着变化。高品质高中应当厚植学生心忧天下、关注现实的意识,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所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先烈们为了解除国难而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我们在和平年代也应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讲授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除了让学生感受到文天祥“几自刭死”“几从鱼腹死”“几彷徨死”“殆例送死”这种种层出不穷的危险境地,也要让学生体悟文天祥在濒临死地时的顽强,即使屡陷险境,却能置生死于度外,为了南宋的“中兴”而顽强斗争的精神,要让学生学习文天祥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又如“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表明了文天祥此时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这种生死观,是文天祥冲破网罗、战胜困难的基础。“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即使历经磨难,遭受非人般的苦痛,却不改初心,正是因为内心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文天祥才能在如此惨淡的境地中坚持操守,即使九死一生,也不改变自己的爱国情怀,始终心忧天下,关注苍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渗透爱国情怀,不仅要向学生教授书本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师要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习惯,厚植“舍生取义”,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的精神。正是因为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延绵不绝。因而,在授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拳拳爱国之心,启发学生思考自身的不足,培养学生“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从而发挥精神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培养作用。

总而言之,高品质高中注重学生精神文化的教育,而对学生精神文化的教育最主要的还是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课程为基础加以设计,从各个层面引导、感染和影响学生,培养学生“敦品、力学、大气、卓越”的精神,砥砺品行、勤奋钻研、开阔胸襟、关注现实。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高品质高中的精神文化,让学生从内心认同这些文化。只有学生从内心认同了这些文化,才有可能培养出灵魂高贵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要让学生自我砥砺、自我反思,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心忧天下的情怀,教会学生关注现实,以奋发有为的积极心态面对生活,成为一个灵魂高贵的人。

猜你喜欢

文天祥高品质苏轼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正气文天祥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光伏扶贫如何保证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