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02-24陈佳新

语文天地 2020年28期
关键词:史铁生笔者文章

陈佳新

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是让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篇文章的不同片段,让其参与讨论以建成综合知识结构,该方法集合了讨论、知识体系构建、阅读材料分析、阅读方法研究等多个内容,在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中作用明显,能让学生在更短时间之内具备良好的语感。

一、建立阅读讨论组

教师可以将素质相似的学生组织到同一个讨论小组之内。如在小说教学中,某小组学生关注环境描写的作用,笔者让其共同研究的是《骆驼祥子》中的片段:“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笔者提出的问题是:“仅仅通过这一片段,你是否可以感同身受?天气对于拉车人的影响有多大?”小组成员可以精准表述,之后我将问题升级成:“如果祥子没有和虎妞成亲,这种天气下他会怎么活动?”某学生认为,这种天气下祥子也会休息,另一个学生则认为,祥子会出工,原因是祥子为了买自己的车一向不惜命。该过程只是让学生形成“环境描写要为情节和人物服务”的意识。最后向学生分发的材料是后续情节:“祥子有些胆怯了,肚子里光光光地响动。”提出的问题是:祥子还是出门了,如果小说里直接写“天热得发了狂,祥子都有些胆怯了,肚子里光光光地响动”不就行了?为什么要把环境写得那么具体?这就涉及环境描写的作用了,笔者的启发性问题是:“这能否引出后续的故事情节?是否寄托了作者老舍先生的某种情感?”为了让学生自主分析,我并不要求其立即回答,而是让学生在后续的讨论中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二、选择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择应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缺陷为基准,文章类型包括小说、散文和议论文,比如某个小组的学生对于文章的情感把握能力较差,笔者为其选择的阅读材料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并提出三个问题:

①史铁生无法依靠双腿行走,那么他当前的心境是什么样的?

②史铁生说一直住在地坛附近是他的一种“宿命”,为什么会生成这种感觉?

③很明显,地坛是少有游人的,为什么史铁生却把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了地坛中呢?

学生在看到这三个问题后,如若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这三个问题本质上都是研究作者的情感问题,某学生认为,作者在双腿残疾的初期无法接受该事实,之后在地坛中自己的理念得到了升级,不再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这一点。笔者追加的问题是:“地坛为何有这种力量呢?”学生思考后给出的答案是:“地坛中游人稀少,和作者双腿残疾后的处境相似,都表现为被社会孤立,所以,史铁生对地坛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感,事实上这是作者的一种托物言志。”可见,该学生已经具备了情感分析能力。

三、设置讨论问题

教师根据内容提出学生参与讨论的问题,这些问题要和文章内容匹配。比如学生阅读的材料是鲁迅的《狂人日记》,高中生已经具备了理顺文章框架和内容的能力,只是难以深度探讨该文章的核心,笔者提出的问题是:“文章末尾的‘救救孩子’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意思?”该问题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同时,教师向学生说明《狂人日记》的创作背景,并进一步向学生介绍鲁迅的生平,学生给出的结论是:“孩子还未受到封建礼数的摧残,‘救救孩子’是指让儿童接受新的教育以获得进步思想。”提出的追问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狂人’形象呢?”该问题的设置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挖能力和归纳能力,唯有如此,学生才可使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解构文章。

四、促进群体交流

在群体交流的促进阶段,教师一方面可以面向不同的小组成员分配问题,另一方面要硬性要求不同的小组成员进行深度交流,这样才可以让构建的交流体系发挥作用。比如对于心理状态描写中的思想表达,提出的问题是作者情感的变化,让学生交流分析。而小组之间的交流则要侧重融会贯通,如对于心理状态描写和环境描写,让学生分析是否可以由环境描写引出心理状态或者心理状态对于环境造成的观察视角变化,从而让学生能够建成综合知识结构。另外,教师也要在授课之前向所有学生说明综合性思维的重要价值,明确告知学生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做好准备,并明确学习方向,及时调整学习思路。

五、建设跟踪体系

全文阅读的核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探讨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水平,为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达成目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进行持续跟踪,如通过对同一篇文章的不同段落进行解读,或者学生对同一内容的个性化分析来发现和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选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些段落,主要选择范围为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和丽达之间的情感变化,文章经过分解后分配给不同的小组,笔者提出的问题为:“保尔柯察金对于丽达的情感究竟如何?”某学生通过分析对话描写和环境描写,得出的结论是单纯的革命情谊,而另一名学生则通过段落中的场景描写和心理描写,认为保尔和丽达之间已经暗生情愫,另外一些学生通过后续讲解对本章对话描写、心理状态描写及环境描写进行了综合分析,也给出了相应的结果,发现经过理论讲解之后,所有学生获得的知识储备量获得了提升,之后让不同的小组交换阅读材料,再次提出该问题,检查学生对各类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效率的提高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确定,笔者在讲解议论类阅读材料的分析方法时,向学生提供的文章是光明日报上的《大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所有学生发布的文章内容相同,并准备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两颗巨星同日陨落,一个学术时代结束了”?

②文章中说:“两颗巨星同日陨落,一个学术时代结束了。”“两位先生的生命虽然逝去了,但他们的文化精神不死。”是否矛盾?

③你认为大师的“文化精神”是什么?

教师在课堂中先让学生阅读前4 个自然段,让学生自主总结,某学生认为,季羡林和任继愈先生淡泊名利、不图虚名的精神当代难以寻找;另一学生认为,当前的文化研究过于浮躁。在学生给出结果后,当即提出问题③,而跳过第二个问题。在学生完成了分析之后,并且给出了结果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②,并让学生阅读,在问题的提出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完成了前置信息的分析,所以,学生可按照形成的思维路径回答问题,提高了授课效率。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思路包括讨论小组的建设、阅读文章的选择、选择文章的分解以及后续的成员讨论,教师要建成综合性的工作路径来提高教学水平。实际教学方法要根据当前的考试模式和学生的知识点疏漏,选择最佳的管理模式,让不同的小组成员在阅读内容之后组内讨论,然后参与组间讨论,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猜你喜欢

史铁生笔者文章
老师,别走……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