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浅析

2020-02-23

语文天地 2020年26期
关键词:问题链泰山诗句

季 敏

“问题链”设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将学生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层次化和系统化教学。其设计的问题是相互独立以及相关关联的。但是,在课程教学中,一些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问题难易程度不适合等。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链”设计,以促使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轮辐向心式问题链

该问题方式在课堂上的应用是问题归为轴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问题的指向非常明确,在设计期间,要对教学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效分析,抓住知识的矛盾点、发展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教学课堂的高效完成。比如,在《登飞来峰》教学中,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景物赏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了解。课前,学生通过查字典以及相关资料,掌握了诗句的大概意思。该教学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提出问题。

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飞来峰吗?你知道它的奇特之处吗?下面,老师带领你们到杭州飞来峰去看看。

首先,用多媒体播放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能激发兴趣。然后朗读诗歌,不仅要明确字音,还要把握好读古诗的节奏。朗读后,透过字面含义以及画面,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随后提出几点问题。

问题一,分析诗人写景时的立足点。分析:“飞来峰上千寻塔”,该诗句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其中的千寻、飞流表现了多、长等含义。

问题二,诗人是否看到了“鸡鸣日出”的景象,从哪个句子能看出来。分析:“闻说鸡鸣见日升”,闻说,译为听说的含义,站在塔上,在五更天鸡叫的时候,就能看到升起的太阳。

问题三,作者在飞来峰上,其感受如何呢?分析:“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问题四,“浮云”一词在现代为流行词,其含义是什么?在该诗中,浮云的含义又是什么?浮云在当时背景下是保守势力的含义,其“不畏”表现了当时王安石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敢直前,无所畏惧。“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从该诗句,理解了要想看得更高、更远,就要站在更高层次上,也恰巧如王之涣诗句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一线贯珠式问题链

当前,在课堂上的很多问题都较为凌乱,将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无法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在课堂上也无法明确知识重点,不利于课堂的教学开展。为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在设计中,可以进行一线贯珠式问题链,将其有效连接,并作为问题的核心,如:场景的变换、文章线的连接等,都能使学生更为准确地分析教学思路。

比如,《望岳》。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泰山吗?了解泰山的不同特点吗?下面,老师带领你们学习《望岳》,在了解泰山景色的同时,也体会下作者当时的情感。

首先,用多媒体播放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能激发兴趣。然后朗读诗歌,不仅要明确字音,还要把握好读古诗的节奏。朗读后,透过字面含义以及画面,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随后提出几点问题。该诗句作者是否围绕“望”来展开的呢?但全文中并未出现一个“望”字,是怎样体现的,在该问题分析中,就可以逐句翻译。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该诗句为设问,诗句描写泰山山脉卧于齐鲁大地,应该是远望。虽然作者未亲身经历,但十分仰慕。“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该诗句虽然表面上是虚写独爱泰山,实际上是对泰山的仰慕,将泰山分为明暗两个部分,通过虚实写法,这两句将泰山的整体形象表现出来。后两句主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点面结合方式,再加上诗句,诉说作者心胸坦荡的情感。基于对该诗的全篇了解,也可以再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诗句如何表现出泰山的宏伟壮观,这时候,可以引出《孟子》中的典故“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利用夸张的手法烘托泰山的壮观。

三、拾级而上式问题链

问题是按照循序渐进、从简到难的顺序来提出,使学生加强思考,以促使学生探究思维的形成。

比如《登幽州台歌》中,结合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认知变化规律,增加对不同问题的设计。

导入:孤独是人的一种心境,它表现的是感伤、超然,是内心的酸楚,是怀才不遇,现在,老师带领你们体会一位诗人表现的孤独情感。

首先,介绍该诗歌以及陈子昂的背景,让学生对当时社会初步了解。然后,识记注释,了解“幽州”“念”“悠悠”“怆然”“涕”等字词含义,学生自由阅读古诗,并提出: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来者”是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诗句是按照前后时间写的,其中的古人代表古代的贤明君王,来者是指现代的明君。时间是不断的,但自己的生命短暂,因为自己见不到君王而无法施展才华,功绩未成,在当时社会发展中怀才不遇,表达了作者内心苦愁。

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前两句诗较为急促,后两句中多了“之”“而”虚字,通过音节,读出作者的无可奈何,在不同诗句结合以及音节变化下,展现较强的感染力。这时候,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分析作者在当时,人生态度是否积极,从整个诗句来看是消极的,但是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是积极的,表现了对建功伟业的渴望。

最后,总结这首诗作者通过沉思,虽然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对人生积极的追求,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通过作者登幽州台抒发情感,表现了陈子昂寂寞无聊的孤独情感。

四、回环往复式问题链

该问题形式的提出,是将一个问题在不同的课程环节中反复思考,因为问题提出的目的、结果不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作用也是不同的。虽然这种课程提问方式是重复的,但能表现出问题的巧妙设计。所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比如,在《泊秦淮》学习中,对其中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进行分析和掌握。

学生看注解了解到商女是指卖唱为生的歌女,犹唱是还在唱的意思,这些无知的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难道还会唱这种亡国之音吗?最后两句是对歌女的训斥吗?不是的,歌女是以卖唱为主,卖唱是有观众的,那么,这些观众都有哪些呢?

在当时社会发展中,能够有金钱、有时间听曲子的观众,多为豪门贵族,他们明明知道是亡国之音,也要听。这些人在当时社会多为寻欢作乐、过着灯红酒绿生活的人。通过这些景象和这些人,请学生思考,作者当时的心情。

该诗句使用了曲笔,真正的未以国事为主, “不知”体现了作者的感慨。“犹”表现作者的忧愤。虽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但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对那些豪门贵族予以批判和鄙视,不仅如此,作者也是对历代兴亡的感慨,从这些问题分析和深度研究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心情。

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链”设计,这是促进问题和理念教学的实践依据,结合不同情况来设计,能使问题符合学生认知程度,这样语文教学效果也会更有效。该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为了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的设计策略十分重要,不仅能使教育工作者将其作为参考,也将达到教学实践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问题链泰山诗句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读诗句,写成语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