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构建津津有味的语文课堂

2020-02-23孙凤丽

语文天地 2020年26期
关键词:新装骗子陶行知

孙凤丽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1919年陶行知先生首次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年龄特点决定了实践是学习语文的路径之一。教师应该善于将学生真实生活状况引入其中,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和实践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让学生在兴趣中感“知”

陶行知曾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责任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陶行知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南京高师时期,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晓庄学校时期及时进行环境改造,育才学校时期发挥认知激励。当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材料的实践者,教师是材料的供给者。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知行合一”,笔者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一文时,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古诗中最能代表诗的主旨的一两个词叫“诗眼”,报纸中最能传递新闻价值的一两句话叫“报眼”,文章中,最能提炼文章主题,表现文章内容的,叫“文眼”。《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中,你们认为,可以选哪一个词作“文眼”?分小组讨论一下回答。(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其间,并参与讨论。)

生1:我们第一小组觉得应该是“骗”。因为整个故事都是围绕“骗”这样一件事情展开的,骗子骗皇帝,骗大臣,皇帝甚至自己骗自己,最后是小男孩戳穿了这个骗局。

生2:我们第二小组认为是“装”。骗子装模作样,大臣们不懂装懂,皇帝乔装打扮,一切的故事都在“装”中开始了。

生3:我们第三小组经过讨论,认为是“假”。首先骗子们做新装“假模假样”,大臣看新装“真假难辨”,皇帝穿新装“假戏真做”,如果没有一个小男孩的“不假思索”说出了真话,假以时日,这个国家就成了“假国”。

师:刚刚每一个小组的讨论都很热烈,见解很高明,回答得很精彩,那么究竟哪一个词才是“文眼”呢?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去发现安徒生通过故事隐喻,来表达观点的奥秘。

在课文的导入阶段,通过在课前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讨论“文眼”,从学生对文本认知的角度出发,让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学习期待。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论语十二章》等课文学习时,就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谈起,再结合学生的少年时代的学习和成长过程,让学生把文本中的童真和自己生活中的童趣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对文章主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二、让学生在游戏情境活动中感“知”

游戏是随着早期人类社会活动而产生的,并伴随着人的一生。中学生个性已经基本形成,智力基本成熟,情感日趋丰富,动手能力获得一定的发展,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创设游戏情境来感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的故事,当一当皇帝、大臣、百姓、小孩和骗子。不过在表演之前,我得先听一听“演员”们的自我介绍,说一说你们准备怎么演好人物。

生1:我演的是“皇帝”,皇帝要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一幅盛气凌人的样子,同时也要表现内心害怕又装腔作势。

生2:我演的是“骗子”。骗子要狡猾,还要加上各种动作来表现厚颜无耻。

生3:我演的是大臣,大臣们内心要显得害怕,行为要显得恐慌,语气要流露出小心翼翼的样子。

生4:我演的是小男孩,小男孩要天真无邪。

师:听了同学们对自己角色的定位,都很准确,说明大家都已经深入地了解了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下面就准备我们的表演了。“观众”们在观看的时候要思考:如此简单的骗局,你们会不会上当?故事中的皇帝、大臣、百姓为什么上当?小男孩为什么没有上当?

通过游戏的形式,可以将文本内容外化为学习认知,让学生从理解文本到表达文本。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游戏情境的形式进行认知,寓情于景,让学生感同身受。如在教学《蚊子和狮子》《社戏》《春酒》等课文时,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通过特定的场景还原,把文本细节真实地展现在生活当中,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去学习。如在教学“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称”的时候,只有通过表演,才能让学生对古代的两种称谓区别有所了解,并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所运用。

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行”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告诉我们,“解放”的最终目标是“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初中语文课堂需要以知行合一为目标,实践形式为载体,书本知识为内容,开展创新性实践活动。

为了丰富学生的语文审美,让母语教学直抵学生内心,可以开展主题丰富的实践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活动,活动首先要设立主题,可以是围绕同读一本书,共读共写,分享阅读心得;也可以是好书推荐,成员相互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好书;还可以是创作分享,把自己的读写结合内容在组内分享,并请组内同学进行评价等。其次活动形式应该多样化。要根据小组的活动内容,发挥组内同学的特长。如诗歌组可以开展赛诗会活动;戏剧组可以采用戏剧融合的表演活动;写作组可以采用作文连登活动。活动可以采用讲座、交流、汇报、展示等不同形式,也可以是线上和线下的结合。最后,不论是哪一种形式,都可以邀请教师参与进来进行方法的指导。

为了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思维去释义,可以设置具有思维含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学习了《诫子书》一文后,围绕书中的许多反义词构成的对比与映衬,让句子的情感色彩更鲜明,说服力更强,让学生围绕当下的“防疫标语”,说一说可以创设哪些表达方式。通过实践,学生既进一步了解《诫子书》中对“志”与“学”的关系,又从生活语境中学会了运用“反义”的方式,组成了条条传播有深度,内容有温度的防疫标语,筑起遏制疫情蔓延的钢铁长城。

知行合一,构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还可以从对文本中人物再认识入手,如《观沧海》中的曹操,《秋天的怀念》的史铁生,《纪念白求恩》的白求恩等,这类文章可以从人物卡片入手,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人物的主要人生经历与关键事件进行梳理。可以从言语实践的角度进行,如在《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中,通过去发现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找到身边的景物与文中的景物对应之处,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的手法中,再认识自然之美。

有滋有味,多姿多彩。“知行合一”的语文课堂,落点在于让学生在激发兴趣中感知,在游戏活动中求知,在实践载体中探知,发现文本智慧,指向学生言语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真实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个性色彩。立足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教学理论,在课堂上以文本结合学生生活,找到语文学习的支点,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就能不断通过语文教材的言语形式与实践载体,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新装骗子陶行知
骗子?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陶行知教育名录
披新装的有理数运算题
《皇帝的新装》后传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诚实的骗子
骗子
开关的新装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