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与文本阅读的互利互解

2020-02-23◎章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辛德勒艺术形象犹太人

◎章 超

江苏省新教材改革中,把《刮莎》、《辛德勒的名单》等等与电影艺术相关的文本选入其中,更注重了时代性与人文性。在必修2 中,课后习题还要求学生做一回编导,将《祝福》与《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进行剧本改编。这些都体现了现代艺术形式中文学与影视互相融合,培养学生审美与创作的能力。高中阶段有很多课文都适合把电影作为辅助教学手段,除了刚才提到的篇目外,还有《边城》《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雷雨》《史记》《游园》等等。

一、电影对相连文本阅读的化解作用

语言是人们用来传达思想、交流感情的符号,而不是客观世界的具体存在形式。因此阅读文学作品与看电影、看戏、观赏绘画、雕塑、舞蹈等其它艺术作品显然不同。对这些艺术品来说,艺术形象具有实体性,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人们只要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即能直接感觉它们。文学则不同,用语言塑造的艺术形象不可能直接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只有在了解语言的前提下,通过想象、联想、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才有可能感知和把握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我们也可以通过电影对文本的再现从而获得完全地进入角色和完全体验的能力。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读来如画如诗。但是对不识字的儿童,对不懂汉语的外国人来说,他只能看见印在白纸上的一堆抽象符号,无法通过语言的中介去感受这两句诗,因而也毫无如画般的形象感而可言。倘若诗中所描写的景象被拍成照片或电影,变成图画,情况又会不同了。所以,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中的艺术形象只能通过想象间接存在,只能在人们的想象世界中虚幻地存在着。由于学生社会经验、文化修养、思维能力的限制,当他们在阅读中遇到困惑时,如果有一个直观的电影引导,他们就更容易深入理解文本。

巴赫金说得好:“审美活动的第一个因素是移情:我应体验(即看到并感知)他所体验的东西,站到他的位置上,仿佛与他重合为一。”所以,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别人对文本的再创作,即电影。

例如,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导演巧妙地运用了色彩:整个影片以黑白摄影为主基调,以此来表现犹太人在集中营中暗无天日的绝望的苦难生活。但却在三处地方运用了色彩:

1.烛光是彩色的,以此来展现犹太人在黑暗中尚存的一线希望与信仰。

2.在辛德勒旁观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时,有一个镜头中出现了红色——在冲锋队屠杀犹太人的场景中,穿红衣的小女孩与画面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对比,产生了震撼的艺术冲击力和效果,而当这个红衣小女孩再次出现时,她已是运尸车上的一具尸体,这一手法堪称经典。对于辛德勒来说,这一小女孩代表了他所有看见的犹太人的不幸,正是这一抹红色改变了他,让他从一个惟利是图的商人,转变成一个人道主义的英雄。

3.在影片末尾,当犹太人被释放走出集中营获得自由时,银幕上骤然间大放光明,出现了绚烂的彩色。这一电影语言的运用,起到了极好的效果:由压抑阴沉的黑白两色到丰富自然的彩色,尽显了人们解除死亡危险,重获自由后的开朗心情。此时此刻,每个观众都会不由得鼓起掌来。这些经典色彩的运用,也成为日后中外电影竞相模仿的对象。而这些,在学生阅读文本时,是无法体会的,这是斯皮尔伯格对于文本的再创作,他把学生对文本的审美提升到了一个高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二、电影与文本的互利作用

一方面,文学可以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把那些难以言尽或不可言说的心理感受尽可能地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文学又可以直接运用语言本身,利用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个特点,去传达那些只能用语言才能确切表达的思想认识,展示思维活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似乎有着两种传达信息的媒介和手段,它能使思想感情的表现既保持了感性的生动与细腻,又具有理性的深刻与复杂。这一特点极大地丰富了文学对思想感情的表现力,使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其它艺术因形象的直观性和表现媒介的单一性造成的局限,成了思想性最强的一种艺术形式。文字本身的美是不可替代的。

像《红楼梦》《史记》等既广泛触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又细腻生动地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宏篇巨作,在其它艺术部门,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中,几乎不可能产生。虽然电影和电视艺术的表现能力很强,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当它们把这些文学作品搬上银幕或屏幕时,也不得不割舍一些人物和情节,或多或少地压缩文学原著的容量。

正如某位名人所说的一样:当我思考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富有;当我准备开口的时候,却觉得很贫瘠。电影把文本呈现出来的时候,就是电影开口的时候,它总是比思想少了很多空间。所以,电影欣赏,很多时候也要借助文本原作,以此更高层面理解电影剧情与改编艺术。

电影无法替代文本,文本阅读也不是简单观赏电影,二者可以建立在互利互解的基础上,互为利用,互为化解。有了这样的方式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帮助很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艺术是想通的,有比较才有提高。

尤其是网络时代,我们的阅读方式变化很大,而且表达方式多样,在这个读图时代,更要让学生明白,艺术欣赏不是那种快速的消解,而是慢下来的细读与深思。

猜你喜欢

辛德勒艺术形象犹太人
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形象的多元一体建设与推广研究
自尊
岸然的形象?唯美的语言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
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研究
中国的“辛德勒”
浅析《辛德勒的名单》中人性的升华
“辛德勒名单”背后的故事
“辛德勒名单”背后的故事
犹太人的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