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中考复习“二次开发”的思考

2020-02-23詹晓玲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二次开发比喻中考

◎詹晓玲

我们的统编语文教材各个板块的设置要比旧版语文教材思路更清晰,但是各个板块之间的融合性、综合性增强了,这就给语文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加大了难度。我们仔细分析几个板块的划分,还是有序可循的,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适当的整合,这样才更加利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中考语文的复习。统编语文教材涵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板块,力求通过这三大板块贯穿整套教材,这条线索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以此内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由此可见,我们的中考复习要关注知识本身的固有体系,学生接受的认知体系,知识转化中的应用体系,要立足于教材,对教材中“知识”“人文”进行二次合理的开发,既是对教材的尊重,也是对学生日常学习的尊重,更是符合教材、学生、评价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梳理教材的语用编排,注重语用三态融合,提升学生语文训练能力

我在初三中考复习的时候把统编语文教材的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设定为三大知识体系:常态性语用知识注重基本概念和语言文字的训练;活动性语用知识注重语言和社会性的关系,以语文实践活动来展开;发展性语用知识注重语言和思维的结合,以阅读的发生和写作的实践合理切入。

我们在初中语文复习课的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例子”展开复习,做到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应对中考中语文知识题型的多样性和语文知识在阅读与写作、综合性学习中的复杂性。我们今天以“比喻”这一修辞方法的复习教学为例子来说明。

第一步是比喻句的常态运用——比喻三态的基本辨识以及教材中的实例欣赏评价。在比喻句中我们首先要注意有“像”的句子中,表示比较、举例、想象、猜测这些非比喻的特征。其次要以教材中的语言作为例子,为学生明确明喻、暗喻、借喻的差别,并指导学生写出比较规范的比喻的文字。我们不需要把自己知道的全部知识都交给学生,只要让我们的学生指导和掌握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东西就够了。

第二步就是把比喻知识和活动性语用结合起来。可以设计“比喻创造成语”的词语收集活动,设计“古诗俗语中的比喻”的欣赏活动,组织“借助比喻写诗歌”的创作活动,组织“古诗文比喻句翻译”比赛等,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即兴演讲、即席讲话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运用比喻句。

第三步就是把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开拓发展性语用——写对联,写广告,在实际生活的言语写作中反复实践。我们以钱钟书先生精妙的比喻句为例子,来提升学生对比语句的理解,明白比喻就是智慧和思维的延伸,体会有点距离、陌生化、小与大的审美反差。借助比喻句创作诗句:“修剪过的花,形成一首七律”仿写成“修剪过的草,长成一片地毯”。在这一系列的仿写活动中,引导学生明白比喻的产生,主要在于观察、模仿;灵活运用把知识生成生活中的智慧,言语中的感觉。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

二、整合教材资源,对接考试评价模式,优化指导性功能

学生应对考试的问题答案是很平常的事情。教师给学生记录下分数,不是对学生指导的结束,而正好是对知识加工的开始。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教师对综合性学习活动、任务单元、写作专题等教材上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二次开发利用,引导学生理解并落实编者的意图,来设计学习的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把过去学过的知识去重新温习理顺一下,回味体会那些已有的知识和体会,再去寻求那些新生的体会和理解,效果绝对不会比多上一篇新的文章来的少。”我们的统编本语文教材的“阅读提示”“积累拓展”部分非常注重“温理式”阅读方法的运用。七年级上册侧重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感悟、理解,促使温理式阅读的实施,例如《植树的牧羊人》这篇课文后面有这样一道题:“你认识或者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请你尝试着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一下他的内心感受”等;八年级上册教材侧重于节选文之外的同一本书相近章节的类型化阅读,例如《列夫·托尔斯泰》节选后的阅读提示“进一步阅读茨威格的《三大师》,走进伟大作家的内心世界”等;八年级下册侧重于相同类型文本的非连续性阅读,例如在《壶口瀑布》的课后积累拓展中“阅读郁达夫的《西溪的晴雨》、徐迟的《黄山记》,体会这些文章在选材、构思和语言等方面的特点等”。我们在中考复习中要善于整合语文教材的资源,针对中考的评价目标,确定中考的复习内容,就要从新课程标准、教材的体系和本质以及命题者的目的出发,紧紧把握住语文知识和人文情怀的边界,既不能划分的过于清晰,也不能在两者之间纠缠不清。我们要把复习内容的确定作为中考复习课堂的核心,充分发挥和提升语文教师对教材资源二次开发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关于“戏剧活动”部分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把戏剧知识、戏剧观摩、剧本阅读、戏剧表演、说戏评戏等环节进行整合,把这些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把这些环节完全打通。对课本剧《变色龙》的表演,就是把剧本写作和戏剧表演进行有机的融合,在学生具有初步的戏剧知识的基础上和剧本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戏剧评议的微写作。在初三紧张的复习过程中,我组织了我们的学生观看了当地组织的戏剧表演比赛的视频,并选择初二剧本的选段,对学生进行分组研读,然后对剧本进行合理化的修改;还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台词或者认为表演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改。这样的实践活动,使我们的学生个个成为了“导演”,他们对初中戏剧部分的复习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了系统化的巩固。

例如在复习关于“小说的结尾”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尝试着把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积累拓展或阅读提示进行有效整合。首先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每篇小说结尾的特点。在结尾的结构上看,有呼应式、自然结果式;在色调上进行分类,有暖色有冷色;从言语的形式上分类,有哲理式、日常语言式。我们在中考复习的时候,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结尾,因为小说的结尾不但是情节的形式,还是写作的形式,对小说结尾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文本解读能力。其次,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小说结尾的差异性。在复习的时候可以采用再创造结尾的方法去复习,例如引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跨界想象等,在小说多样性的结尾中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我们对小说这种类型化的聚焦学习,也是提升学生应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的途径,阅读由多种材料组成的、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引导毕业生领会文本的意蕴,学生的阅读体验会得到有意义的侵染。

三、迁移教材人文主题,打通阅读写作的本质,提升学生的本源性思维

人文主题和语文能力素养构成了语文学习的两翼。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卓有成效的教学,让学生从教科书反映的思想内容中汲取营养,提高他们认识客观世界、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在初三复习课的教学中,人文主题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入迁移和延展,把学生零碎的文化记忆进行有机融合,然后打通这些零碎记忆的通道,最后形成对核心价值的普遍性认知和自我化的感知体验。

初中语文教材文化知识中的“自然文化”提出:要求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复杂性和写作样式的丰富性。在教材的《春》《济南的冬天》《昆明的雨》等文本中,主要学习任务是引导学生体会节气时令的美好与忧愁,在自然情怀中体会春夏秋冬四季动物和人类的关系,在众多的关系中感悟人与兽性,领悟赞美、怜悯之情;在自然和人的关系中感悟人生的状态、故乡的情怀、家国情怀;在自然与生态的关系中接受尊重、平等的观点;在自然和科学关系中培养勇于探索、直面死亡的科学精神。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家文化”。我们在复习的时候首先要引导学生在人物形象和情节内容中形成对“家”的认识和理解。语文教材中《散步》《秋天的怀念》《背影》等文本阐释了家的核心价值:爱的本质、爱的样子以及方式,使我们的学生懂得了责任、孝道等,这些情感的思维核心都是“家”的核心知识,也是构成家庭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要素。其次是研读并提炼写作范式,从写作结构上学习《背影》,从写作视角学习《金色花》,从描写技法上学习《秋天的怀念》。再次就是给学生补充群文阅读,丰富学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如何体会对家的不同言语的表达,还可以结合整本书阅读,把《傅雷家书》《朝花夕拾》打通,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父亲、回忆童年的乐趣等话题。多种形式、多种侵染,在复习过程中形成符合个人性情、获取成长力量的精神。

在中考语文复习中,要针对统编语文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和需要提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进行有机的整合、融合,对教材进行合理、科学的二次开发,不但能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还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二次开发比喻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十个比喻 说透人生
比喻
买椟dú还珠
西门子Operate高级编程的旋转坐标系二次开发
浅谈Mastercam后处理器的二次开发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西门子Easy Screen对倒棱机床界面二次开发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ANSYS Workbench二次开发在汽车稳定杆CAE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