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解读文本 透析人物内心

2020-02-23王春霞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人格障碍台阶小说

◎王春霞

对于李森祥短片小说《台阶》一文的解读,语文界的解读主要为:父亲最大的心愿是提高地位,赢得他人的尊重;而且之所以创业艰难,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而作者则认为父亲一生的遭遇和结局是在特定时代中中国大多数农民的宿命。在文中,父亲是一个十分有志气的农民,有强烈的自尊心,也有自己的梦想,同时还具有很多的传统美德,如勤劳、善良、乐观坚忍等。这些分析都没有错误,但是我认为这都是表面的东西。如果我们深入解读文本,会发现父亲还有自己的另外不为人知的一面:存在着近似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特征。这种人格障碍直接表现在父亲对家人的态度上,间接表现在父亲对台阶的过度追求上,隐性表现在父亲对新建台阶的不适应上。

一、父亲的人格障碍直接表现在父亲对家人的态度上

《台阶》是一篇小说,它的本质是虚构的,文中的“我”不能和作者本人划等号,文中的父亲也不能和作者的“父亲”划等号。但是我们在这篇小说中还是能够看到作者李森祥的影子,更离不开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李森祥在自己之后的回忆中写道:“十八年里,我父亲未曾对我温暖的笑过三次”,“因为有了这样的寻找,那一瞬间我以为找到了生命中的父亲,终于塑造出了《台阶》中的父亲”。这些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李森祥的父亲在世的时候就存在人格障碍,他与自己的儿子很难达成和解,和整个世界也有冲突。

我们再来回归《台阶》这部小说的第四段,其中写道“我”小时候在台阶上跳着玩,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二点事情,是不必要大惊小怪的,但是“父亲拍拍我的后脑勺说,这样会吃苦头的!”作者在这个地方写父亲,词句简练,仅仅是一个动作和一句话。父亲的这个动作充满了对我慈母般的爱,具有柔软的特点。语言后面是一个感叹句,要比说话的内容更让我印象深刻。语气具有父亲的刚性,这样父亲动作的柔性和语气的刚性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文本的整体上分析,父亲是一个过来人,一辈子没有享过清福,反而是吃过不少苦头,从这句话话中可以读出父亲是不希望他自己的悲惨命运通过代际传递的方式转移到自己儿子身上。他的这种语气中既有辛酸,也有警示,还有夸大苦难的一味。父亲的心理在这里浓缩为一句话。“我”能体会当时父亲的心理吗?不能,因为“我”和父亲之间存在着隔阂。

在父亲新台阶建成之后,文中写道父亲在挑水的时候出了点意外,“父亲身子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本来好心去帮助他,在这样的危急关头,本来想以“抢”的方式去结果父亲手中的扁担,没想到父亲却一点也不领情,还怒斥我。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比较异类,他不但动作粗暴,“一把推开我”;语言还粗暴,“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在这个时候,我已经深感意外,父亲分明是在赌气,是在逞能。如果我真的硬要挑了这担水,就是证明了他真的不中用了,父亲连生活中的这点小事都不能做了,这其实是父亲的心理逻辑。我们从表面上分析,这样似乎是强者的逻辑,但是仔细分析看出,父亲长期处于弱者的地位,由自卑变为极度的自负,出现这样反常的举动就不足为奇了。父亲的这句话中有个细节,作者用了破折号,这里既是声音的细节,其实更是父亲心理的细节,这个破折号彰显了父亲片刻的犹豫,他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反常了。或者他已经知道自己真的老了,但就是不想承认这个现状,还想刻意的掩饰。父亲的心里有一种英雄主义情节,这个情节导致他排斥他人,哪怕是自己的家人。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尽管“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很多事情,我和母亲只能选择尊重父亲的做法,毕竟父亲的老脾气很难改。

父亲的人格障碍,在对待家人上主要表现为:就是最亲的家人,也很难和他正常沟通,家人之间难以摆脱陌生感和疏离感。

二、父亲的人格障碍间接表现在对台阶的过度追求上

《台阶》这部小说的开头为整个内容奠定了基调。这篇小说是这样开头的“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一个“总”字揭示了父亲举动的反复性和性格的顽固性。父亲一直认为“台阶高”就说明房子的主人地位高。他的这个认识是因为当时的物资极度贫乏,父亲极度想改变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渴望改变现状,他是一个行动派,说干就干,而且是蛮干、苦干、奋不顾身。

我们家老屋的三级台阶是由三块青石板构成的,每块青石板重约三百来斤。它们是父亲和石匠打赌获得的。石匠说“能一口气背回家,不收石料钱”,石匠认定父亲背不动,打算看父亲的笑话,父亲可能从石匠的话语中读出了轻蔑和挑衅的意思,于是倔强的他,一口气背了回去,而父亲,“还没觉得没花了太大的力气”,这更能够看出父亲故意表现出的强大。“只是那一来一去的山路,磨破了他一双马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则凸显了父亲身上处于弱者的错位的价值观,也就是爱惜身外之物胜过爱惜自己,由此可见,父亲对台阶的近乎偏执的追求,已经胜过他生命中的一切。

父亲的意志和注意力完全转移到台阶上,台阶下面压着父亲自卑的心理。“我们家的台阶低”这句话既是对自我的暗示,也是在自我强调。他日夜盼望着建造有一个高台阶的新房子。在当时一个弱者的理想是多么的简单和朴实。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开始自己的准备工作,作者在父亲准备工作中,时间词用的很密集,父亲的时间被排的满满的,几乎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平日的娱乐就是过烟瘾,坐在自己选定的台阶上,过完烟瘾就继续干活,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台阶而来。“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一处描写把父亲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仍然坚持忙碌的形象淋漓尽致的刻画出来了,我们能够想到父亲为了这个家,为了自己理想的实现所做的努力。父亲同时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人,一切准备工作就绪的时候,父亲好像变了个人似的。“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父亲不是一般的兴奋,甚至是亢奋,精神异常焕发,为大家递烟送茶,忙得不亦乐乎。平时,父亲和周围的人是很少来往的,到了建造新屋的时候,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台阶和新屋的建造是联系在一起的,其实台阶在父亲心中的意义要大于新屋,父亲情感的改变实在让人吃惊。

在抬石板的时候,父亲继续和自己赌气,同时和“我”赌气。“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由于长期生活的贫苦,父亲内心深处压抑着太多的怨气要释放,这或许也是释放的时机。

台阶,在父亲的生活和生命中,是具有无法替代的宗教色彩的。为了新台阶,他不惜一切,甚至是为了台阶而活着。台阶主导着父亲的心理和情感,是父亲心理障碍的间接反映。

三、父亲的人格障碍隐性地反映在对新台阶的不适应上

按照常理,父亲完成了自己心愿之后,应该是十分自豪和高兴的,故事发展到这里,也应该是一个圆满的结局,更是读者愿意看到的。但是,小说中父亲的“不幸”在这里出现了转折。

父亲在搬进新屋后,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而且是坐在最高的一级台阶上,只是在磕烟灰的时候出现了意外,“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了”。文中解释说“台阶是水泥抹的,不经磕”。这只是表面的现象。其实是父亲努力改变了原来的生活,却对新生活表现得不适应。这,仅仅是开始。

例如有人问父亲吃过饭没有,父亲居然不能答对,这虽然可以解释为父亲紧张造成的,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父亲实现了愿望之后,反而迷失了自我,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表现出来就是父亲语言的混乱,甚至是心理秩序出现了紊乱。再如,新台阶虽然很高,父亲却不适应,他一级级往下坐,直到坐到和自己身份不相符的门槛上,我们从这里能够想象出父亲是多么的尴尬,父亲已经找不回自己的位置,无所适从了。

台阶,是父亲一生绕不开的情节,曾经的三级台阶让父亲感到内心的自卑,因为父亲不甘低人一等,渴望得到乡亲们的尊重和承认,所以要建新台阶。我国是一个传统的社会,也是一个人情社会、乡土社会。在一个注重面子的社会中,父亲通过抬升台阶来提升自己的面子,从这一点来看,父亲也是被当时的人情社会逼出来的,是艰苦环境的产物。父亲最终选择了改变自己家的物质条件,却他却改变不了当时的乡村环境,改变不了当时的人文环境。当时社会的闭塞和愚昧的文化紧紧束缚着父亲。

九级台阶,是父亲留给世人的最后佳作,更是父亲对生命价值的孤独的探索。父亲拼了老命建好了它,自己却一天天老去,精神也一天天垮下去,这也是中国当时千千万万农民的悲剧性的宿命的还原。父亲的形象是经过长期沉淀下来的乡土文化所造就的,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人格是很难达到健全的程度的,会表现出很多的障碍。小说中父亲对新台阶的不适应,映射的就是人格障碍的内在表现。

要研读一篇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只有深入解读文本,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从另一个侧面去透析人物矛盾心理,才能真正挖掘出小说所处时代的文化特质。

猜你喜欢

人格障碍台阶小说
儿童心理虐待与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成人依恋的中介作用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DSM和ICD诊断体系人格障碍诊断的最新进展
革故鼎新 尘毒治理上台阶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台阶
大学生人格障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