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文明规则面前没有“孩子”只有“公民”

2020-02-23河北李英锋

师道(人文) 2020年11期
关键词:讲文明民事行为语录

(河北)李英锋

10月7日,广西涠州岛一名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被拍下,引发网友愤怒。监控画面显示,一年轻男子多次尝试用脚踢仙人掌,一连尝试5次后,终于将一棵较大的仙人掌踹断,随后离开现场。……事发后,二人已被找到并带回景区,母亲称自家儿子还只是个孩子。目前这对母子已被当面批评教育并赔偿500元。 (10月8日澎湃新闻)

又是熟悉的 “还是个孩子”,又是尴尬的“护犊式辩解”。如果要选一条使用频率最高、最流行的“护犊语录”,那么,非 “他 (她)还是个孩子”莫属。在很多父母的眼里,他们的孩子似乎永远是个孩子,永远长不大,尤其是当 “孩子”犯了错、惹了祸的时候,父母便会下意识地搬出这句经典的“护犊语录”来为“孩子”开脱,哪怕“孩子”早已超出了孩子的年龄范畴。从画面看,涠洲岛这名游客比他的母亲高出几乎一个头,妥妥的一个青年,他的母亲以为抛出“护犊语录”,便可以理所当然地遮羞掩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母子二人还是为不文明行为付出了代价。

诚然,从情感角度考量,子女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孩子,但跳出情感的范畴,在相关的责任关系中,就得依据法律和文明的规则来说理,来评价定性,无论是谁,都得遵守相关规则,触碰了规则底线,都得承担对应的责任,不能总是把某些责任人当成“孩子”。鉴于很多“护犊语录”都与不文明行为有关,需要特别强调一下:在文明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孩子”只有 “公民”。

在民事领域,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概念,在刑事领域,也有追责年龄线,但在文明范畴中,是没有所谓的减责年龄线或免责年龄线的,也即所有人无论长幼,无论年龄大小,都有讲文明的义务。即便是年幼不懂事的儿童,家长也有义务引导他们在公共场合讲文明。文明教育理应从小抓起,家长们应该承担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主要责任,通过言传身教传承良好的家风,培育孩子的文明意识和素质,让孩子心存敬畏、言有所规、行有所止,这样,才能让孩子摆脱 “巨婴依赖”,真正长大,在规则社会中找准自己的责任定位和行为边界。

猜你喜欢

讲文明民事行为语录
讲文明·树新风
一言一行讲文明,一点一滴筑文明
前夫病逝,必须按照公证遗嘱继承遗产吗
讲文明树新风 公益广告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诉讼离婚代理问题探究
语录
语录
民事行为能力类型的局限
论无效民事行为转换的适用要件
不讲文明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