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丕烈佚诗五十六首辑考

2020-02-23陈雨星胡鹏

语文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次韵诗社集会

○ 陈雨星 胡鹏

(1.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234;2.浙江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系,浙江 杭州 310028)

目前学界对于黄丕烈(1763-1825,别号有荛夫、荛圃等,另有别号“独树”,鲜为人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刻书、藏书等方面的贡献,但对于其以诗人身份所创作的大量诗歌文本,关注并不多。黄氏作为当时江南地区重要的文化领袖之一,其影响力不止于藏书界,在诗文创作和文坛风气转关上也颇称作手①。本文以南京图书馆藏《问梅诗社诗钞》[1]四卷本(以下简称“南图本”)以及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三卷本(以下简称“复旦本”)[1]为对勘②,辑得黄丕烈诗歌五十余篇。《黄丕烈评传》曰:“黄丕烈生命的最后几年,恰好也是其诗作最多的几年。”[2]82诚哉斯言。据《黄丕烈年谱》载,黄荛圃有《士礼居诗钞》二卷。王大隆按语云:“先生诗集未有传本。据石渠《问梅诗社册》跋云:‘闻其三代诗集,皆在庙湾司墓者某姓家。然至今无有传者,殆已不可复闻。’隆从所见者,随时手录,釐为二卷,拟为付刊。”[3]下卷164石渠,即徐校,为嘉、道间苏州地区著名刻工,字范江,号石渠,曾刻印过所作《石渠文钞》四卷[4]715。疑《问梅诗社诗钞》之刊,即出徐校之手。王大隆言拟将所见手录二卷诗集刊刻,今未见传本,似并未付梓。黄氏既无别集刻印,现今出版的清代诗歌文献如《清代诗文集汇编》等亦未辑录,故将其一一整理刊发,以飨读者。黄氏晚年参与问梅诗社后所创作的这部分诗歌,不仅对于研究问梅诗社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有助于对黄丕烈晚年的交游与创作有深入地探赜,借此管窥江南文坛风气之消息。

《问梅诗社诗钞》每年辑刻一卷,收录当年社集之诗。因黄丕烈道光五年(1825年)离世,故黄氏晚年所作社集之诗皆收入前三卷之中。卷一收录道光三年正式成立以后的唱和之作,后附“东篱会”诗。

1.诗社成立以后第一次集会由尤兴诗(号春樊)首唱,与会者有尤兴诗、黄丕烈、彭希郑(苇间)、石韫玉(竹堂、琢堂),诗题为《正月二十五日问梅诗社第一集,春寒惮赴西郊禅院,招石竹堂太史、黄荛夫主政、彭苇间太守小饮延月舫赋诗》。诗社的成立,缘于黄丕烈、尤兴诗、彭希郑三人访梅于城西积善西院,故本题云云。延月舫为尤兴诗书斋名。因社集中和诗者往往仅题《次韵》《和韵》之类,同时为了不代古人拟题,故每将首唱诗题列出,后附黄丕烈所和之诗,以免混淆。需要说明的是,下文凡引文有小字自注、夹注者,悉加括号,并调整字号与正文同,以清眉目。

次韵 黄丕烈(荛夫)

不是攒眉入社来,吟朋半出古城隈。

山游独我如灵运,佛学群公尽辩才。

斗室最宜文饮乐,寻盟相戒绮筵开。

喜神动与梅花会,打迭诗笺具别裁[1]卷一2a。

2.第二次集会在积善西院,由黄丕烈首唱,诗作:《二月十六日举问梅诗社第二集于积善西院,看玉兰后展谒周忠介公墓,先一日以诗订诸君子》。

春风次第来,春花逐渐盛。玉梅萼已残,玉兰苞乍迸。西郊古招提,积善最清净。似与诗社宜,聊尔寄吟咏。前度去问梅,三人一意并。同心臭如兰,清游不妨更。花乃为诗媒,先使一力遉。归述老僧言,花开为我请。因此兴益佳,订期须践盟。佥曰斯游乐,奔走谨唯命。回想结社初,高山与景行。曾过小云栖,肃然为起敬。昔贤已步趋,鉴古堪作镜。披寻到荒邱,正值三月令。我辈则效之,事事必究竟。僧寮且盘桓,稍养足力劲。兼有扶老资,一枝竹瘦硬。世勿笑我痴,好古有至性。花特其藉端,诗亦为谈柄。索解果何人,窃慨题竹孟(谓余姻袁寿皆留题西院壁间)。仰天笑口开,花若私相庆。四时不绝来,主莫劳将迎[1]卷一2b。

3.第二集时,黄氏诗兴大发,另作《晨起快晴迭第一集韵》两首:

今朝真个快晴来,路绕城西曲岸隈。

非为时花添酒债,却因古木寓诗才。

近攀龙树行踪合(谓龙树庵忠介与文朱二公同行),遥接天池社会开(谓天池山落木庵钟谭徐三人诗社)。

暂借已公茅屋下,诗吟几迭费删裁[1]卷一3a。

4.青邱梅花诗有九,佥谓空前而绝后。

梅花开落自年年,独有诗人名最久。

积善西院遗古梅,不比凡材易枯朽。

萧萧松竹与为邻,此生直结岁寒友。

蕊冷肯教蜂蝶媒,枝奇定使龙蛇走。

看花尽是白头人,但爱花妍忘己丑。

肝霜肩月奚其辞,铁心石肠有所受。

咏花人作鸟声春,一种芳香常在口[1]卷一4a。

5.同日又偕竹堂、苇间二人谒周忠介公墓,作:《同日偕竹堂、春樊、苇间赴白莲泾谒周忠介公墓,谨次彭南畇先生韵》

莲泾屈曲绕孤坟,阅尽西山几夕曛。

一代文章二友合(谓公友文、朱两先生),千秋俎豆五人分。

参天松柏成春树,没地蓬蒿起莫云。

我仰清忠躬展谒,灵祠此日正凄焄(祠在卫前,今日裔孙适举春祭)[1]卷一5a。

6.第三次集会由彭希郑首唱,其诗题为《三月二十一日招竹堂、春樊、荛夫饮于静怡书屋,为问梅诗社第三集》。

次韵 荛夫

青镫翠幙众争夸,暮景飞腾日已斜。

何似囊诗裒近草,不教杯酒酹时花。

可闲岁月人忘世,最好情怀客到家。

况是枝头梅子熟,几番风信入春赊[1]卷一7a。

7.《食莼迭韵》

鲈乡风景尽堪夸,莫待秋高咏日斜。

三尺清波牵水荇,几丝红雨罥林花。

采来滑腻资渔户,烹去芳馨付酒家。

却忆中吴吟课里,当筵得句兴何赊[1]卷一7a。

8.第四次集会由石韫玉首唱,诗题为《三月二十八日邀春樊、荛夫、苇间雅集五柳园食莼,为问梅诗社第四集》,荛夫所作诗无题,如下:

未仕先归忘世味,莼鲈秋思几人同。

优游田里师彭泽,笑傲湖山爱石公。

每日但求疏食饱,良辰莫放酒杯空。

筵前细数县车者,识得吴中退让风[1]卷一7b。

9.第五次集会由黄丕烈首唱,诗作:《四月八日,将邀同社诸君子为西山之游,因雨未果,遂赴五柳园中小饮,为诗社第五集。以“赏雨茅屋”分韵阄得“赏”字》。

呼朋偕访僧,甚雨滞孤榜。

重过五柳园,一植千峰杖。

草没径泥深,浮萍池水长。

物情宜静观,人意惬幽赏[1]卷一8b。

10.第六次集会由彭希郑首唱,诗题为《六月二十五日招集静怡书屋,为诗社第六集》,荛夫所作诗无题,如下:

漫邀避暑到仙坛(先是苇间订六月中游穹窿),且尽高斋永日欢。

户外波光浮碧玉,帘前日色漏红珊(今午开霁)。

披襟不觉风来热,却扇因留雨过寒。

多感主人情意厚,及时行乐愿加餐[1]卷一10a-10b。

11.第七次集会由黄丕烈首唱,诗作:《七月二十有八日诗社第七集,集学耕堂。邀榕皋、玉松二老作竟日谈,更辟为谈社。“谈”与“诗”字皆从言,亦取乎“言之有物”而已。主人先以诗纪事》。

今年欢会多,所会必良友。同年与耆老(二会名),欢会月其有。我因诗兴豪,诗社独举首。始之以问梅,尤彭实左右。推广到同人,嘉宾得石叟。由是获四人,举社分先后。入夏天淫霖,灾荒及畎亩。宴乐复何心,吟咏竟辍口。水阻路不通,往还废已久。敝庐城东偏,其地尚高阜。舟舆可通行,速客召某某。为言结社初,曰诗出于偶。清谈良足娱,一洗耳中垢。四皓变六逸,谁欤曰否否。榕翁与玉翁,闻之神抖擞。昨雨今已晴,宿约谅不负。埽径好迎宾,清风来户牖。鹤发与童颜,故交尽黄耇。四百一十四,问年可云寿。忧患果何为,不如且饮酒(是会宾五人,榕翁年八十四,玉翁年七十七,竹翁年六十八,春翁年六十四,苇翁年六十,主一人,则荛翁也,年六十一)[1]卷一10b-11a。

12.第七次集会黄丕烈还展示了《秋亭良话图》并作诗《题秋亭良话图》一首,后附短文一篇,故设主客问答之辞以解释画名,并抒发怀抱。因文献稀见,今不避冗长,皆附于后:

秋亭良话图,梅叶道人笔(陆铁箫自号梅叶道人)。余于数年前,藏弆我书室。道人性耿介,踪迹侪隐逸。身居梅叶阁,键户不轻出。家无担石储,自给资技术。一水与一石,能事王宰匹。尺幅悬蓬庐,清风四座溢。一朝持赠来,不啻获万镒。每遇清秋时,空庭鸣蟋蟀。时复忆及之,佳境虚当实。何期良燕会,朋旧聚促膝。话此空亭秋,情谊胜胶漆。对景复吟诗,诗思抽乙乙。屈指诗社开,阅月已及七。今番得六人,数比旧时轶。论年皆耆英,适意贵真率。宾主尽欢然,写怀操不律。高尚是吾徒,富贵莫我必。四美洵难并,同心最易昵。起视放言人,孰得而孰失[1]卷一11a-11b。

是会以谈为主,诗则具文而已。虽多亦奚以为?榕、玉二老未入社,可无诗。同社四人以秋亭良话图为题,序齿分韵,各赋五律一首。客有笑余者曰:“以其时则秋矣,以其事则良话矣,以其地,则亭于何有?”余笑应之曰:“子何见之泥乎?亭之为言,民所安定也,则见诸《说文》;亭之为言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则见诸《释名》;亭之为言留也,行旅宿会之所馆也,则见诸《风俗通》。今吾与子生长太平之世,又居吴会之区,近日偶有偏灾,而城中与城外所处皆高爽,不致为水漂荡,则安定之民也。在会之人皆六十、七十、八十岁人,揆诸《桃李园序》所云‘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则道路行旅亦不过暂时停留而已矣。所处之地无亭,而其实无地之非亭也。杜文贞云‘乾坤一草亭’,岂欺我哉!” 客首肯曰:“然。”遂以其说附于册。)[1]卷一11a-12a

13.诸人以“秋亭良话”分韵赋诗,荛夫又作一首:得“良”字。

秋风起天末,心赏此辰良。

幸得诸朋旧,偕来一草堂。

有谁殊静躁,随地异温凉。

数点催诗雨,分题远寄将[1]卷一12b。

14.第八次集会尤兴诗首唱,诗题为《八月二十二日秋社,招社友饮于延月舫桂花下,为诗社第八集》,荛夫次韵两首,并无诗题,如下:

秋燕归飞已及期,吟秋却与社相宜。

愿为同社鸡豚宴,秋亦如春醉不辞(末二语本昌黎诗)[1]卷一13b。

15.最喜花香客到门,琼筵开坐酒盈尊。

秋光四野今疎旷,争羡南园胜北园(首句下五字用薛卤斋句)[1]卷一13b-14a。

16.第八次集会后因理学名臣汤斌从祀孔庙,诸老喜不自胜,因集会作诗,以“从祀孔庙”四字分韵,石韫玉首唱,题为《汤文正公从祀孔庙,赋诗恭纪,分韵得“从”字》,黄丕烈所作为:得“孔”字。

天道屈终伸,人心静极动。绣的必获报,至汉乃祀孔。何论古大臣,代出实林总。我 朝汤文正,学不异贾董。忆从抚吴来,待理事倥偬。观其措施间,优优非懵懂。民之不能忘,坊表临蒙澒。崇祀入贤良,肖像仰巃嵸。奈何两庑祀,议格殊暡曚。迟久晦而明,见底如脱桶。敢告从政者,毋自为蠛蠓。俎豆足千秋,彪炳南人[1]卷一15a。

17.第九次集会由石韫玉首唱,诗题为《九日集五柳园,为诗社第九集》。荛夫步韵一首,无诗题:

重九闲居爱,同人结社便。金兰征谱合,风雨忆床联。诹日逢佳节,先期达寸笺。客程贪昨岁(去岁九日在栖霞道中),乡味饫今年。竟敢题餻字,休论止酒篇。黄华犹有待,高会集群贤[1]卷一16a。

18.酒半登凌波阁迭前韵 荛夫

爽垲凌波阁,登高此地便。山光青欲滴,竹影翠交联。一雁书空字,双鱼寄远笺。风雨吟昨日,杞菊颂延年。逸兴珠联句,秋心宝剑篇。把杯欣共饮,偏爱浊为贤[1]卷一16b。

19.第十次集会彭希郑首唱,诗题为《十月十八日集静怡书室,为诗社第十集》。是日蒋寅(宾嵎)入会,因又以“绿萝笑簪绂”五字序齿分韵,荛夫所作三首,两首绝句无诗题:

豳雅歌来据郑笺,冻醪助养饮团圆。

主人漫说留宾俭,屡费坡翁挂壁钱。

20.宾筵喜有一人加,游宦沅湘并到家。

此日尊前仍聚首,果然晚节爱黄花。[1]卷一19a

21.得“簪”字 荛夫

由豫勿疑朋盍簪,言如兰臭喜同心。

辞官就隐开三径,寓道于诗见二林(是日出《观河集》相赠)。

白发齐年交谊久,青云励志教思深。

观河五老风流继,好向梅花社里寻[1]卷一19b。

按:“二林”指彭绍升,其文集名《二林居士集》,二十四卷,《郋园读书志》卷十二“《测海集》六卷、《观河集》四卷”条[5]564曾著录。

22.“东篱会”在道光三年(癸未)重九,尤兴诗作《东篱会记》一篇,由是可知集会起因。春樊嗜读陶渊明诗,欲绘《东篱图》,而荛夫之孙媳李慧生先于尤氏绘作此图,黄氏因而出示。二人赏图兴致高涨,故而作诗,继而宴会,又邀请了石韫玉、彭苇间、吴云(玉松)、潘奕雋(榕皋)四人,是集过玉松居所,因而邀其加入,遂成东篱会。玉松作《日晡再饮,再赋诗,以“园日涉以成趣”为韵,序齿分得“园”字》,荛夫次韵作诗:得“以”字。

岁歉遗我忧,解忧问何以。唯有酒一杯,陶公云可止。偶然赋闲情,不自嫌绮靡。召彼弹筝人,新声动十指。对酒复当歌,人生其暂耳。座中九十翁,开颜笑露齿。今朝天气佳,乘兴些来此。诗卷携袖中,肃闲味深旨。传观遍同人,迭和渺难企。其次老耆艾,大半爱田里。留取杖头钱,与人分利市。我愧囊空空,糇粮秋菊是。傲霜余残枝,荒径剩冷蘂。清言岂寡欢,敬迓诸君子。[1]卷一22

以上为第一卷。

《问梅诗社诗钞》卷二收录道光四年集会的社集诗,后附“消寒会”诗。

23.第十一次集会由黄丕烈首唱,诗作:

正月十六日集宋廛,为问梅诗社第十一集

一年佳节始,最是上元时。

猛发同人兴,长吟味道诗。

春风吹渐暖,好雨洒方滋。

试问南窗下,梅花放几枝[1]卷二a。

24.第十二次集会由尤兴诗首唱,诗题为《二月二十八日集延月舫,以舫中匣剑为题,为问梅诗社第十二集》,荛夫次韵,无诗题:

及锋未曾试,韬晦莫如深。有备又何患,相交惟以心。秋风腾虎气,夜雨动龙吟。勿谓沉埋甚,悲歌意不禁[1]卷二2a。

25.第十三次集会由石韫玉首唱,诗题为《三月晦日五柳园赏牡丹,为问梅诗社第十三集》,荛夫次韵,无诗题:

病起看花第二天,留宾难得主人贤。繁华不敌友朋乐,冷淡常辞歌舞筵(是日同人皆有彩觞未赴)。开到盛时宜粪本(主人素以处富贵盛时必当培植真得种花之法),种非奇品总逢年。眼前莫道春将尽,自写长情入短篇[1]卷二2b-3a。

26.第十四次集会由彭希郑首唱,诗题为《立夏日,静怡书室饯春,为问梅诗社第十四集》,荛夫次韵,无诗题:

春去尚留纵,落花随逝水。多情赠可离,进酒斟婪尾。忆此饯春筵,非自今伊始。白堤停画船,欢叙有诸子(苇间于去年立夏日为同年会)。人老越周年,芳心托黄紫(玉松于二十六日招看牡丹有人老周年感岁华句)。欣欣以向荣,安得如群卉。岁华感迁移,缠绵不自已。诗豪故态萌,气象陡然伟[1]卷二4。

27.第十五次集会由荛夫首唱四首,诗作:

四月二十二日集宋廛,以红豆为题次榕皋丈韵,为诗社第十五集

学圃荛夫病愈时,出门未久访君迟。

何期小隐葑溪叟,赠我名花有折枝(彭吾冈赠红豆花)[1]卷二4b。

28.又是春归欲尽时,奇葩莫道破胎迟。

娑罗谢后开红豆,眼福今夸见两枝(榕翁题红豆花先是于三松堂见娑罗花皆有诗)[1]卷二4b。

29.赠花作绘忆当时,芳草王孙我见迟。

文采风流今未替,东禅南圃挺双枝[1]卷二5a(王忘庵画红豆花有国初诸贤题咏)。

30.读书哦诗又一时,昔贤莫笑我生迟。

分明留得清芬在,不数琪花一两枝(三孙妇李慧生写红豆花一册一轴各自出新意为之)[1]卷二5a。

31.第十六次集会,尤兴诗作序曰,吴兴闵中丞公子于旧书肆得周忠介公像,于是集会重装,并作诗,由春樊首唱,诗题为《五月十八日会饮延月舫,时重装周忠介公像,同人题诗,为诗社第十六集》,黄丕烈次韵,该诗无题:

神物由来谨护持,清风百世可为师。

文章久晦终当著,道影常新监在兹。

韦布部更居室素,典刑惟有及门知。

至今设供春秋日,庙貌同尊夜古祠[1]卷二7b。

32.第十七次集会由竹堂首唱,诗题为《夏至后三日集五柳园,为诗社第十七集》,荛夫次韵,无诗题:

凉风飒然至,秋令仲夏行。君子节耆欲,一阴重泉生。乘此天气爽,开筵各飞觥。意在薄滋味,适口屏大烹。乡党守古训,脍细配食精。肴核列诸品,知味鲜知名。食谱自心造,治庖费经营。饭罢且休息,赫曦光晶明。新泉煑活火,清音调瓶笙。却嗤褦襶子,驰骛徒纷争。不如定心气,静事阴所成[1]卷二8b。

33.第十八次集会由彭希郑首唱,诗题为《七月二日泛舟石湖,小饮范文穆公别墅,雷雨大作,凉风飒然。以“应是雨催诗”句分韵得“诗”字,为诗社第十八集》,荛夫次韵,诗作:得“应”字。

我心方惮暑,室处苦炎蒸。忽报诗坛建,将呼画舫乘。酒泉睎郡领,茶磨爱山登。出郭尘氛净,临湖爽气澄。赐碑经几徙,祠宇仰重兴。故迹田园废,幽踪涧壑仍。抚今情已异,怀古兴弥增。杂坐耆英集,随行几杖承。茗泉烹沸雪,瓜果浴沉冰。薙草因驱蚋,攀松待拂蝇。铄金红日照,泼墨黑云腾。雷电光千丈,烟波势万层。稻畦停犊驾,莎岸下鱼罾。泛宅犹思范,居山竟慕应。世缘都谢却,仙境可飞升。此地秋先到,今宵雨不憎。晚凉宜返棹,夜燕好张镫。射覆争谁健,猜枚斗孰能。错陈遥及海,杯挹广如渑。主贶嗟何厚,宾心愧不胜。言怀聊自述,纪事敢无征。退叟余清福,抽帆忆武陵[1]卷二10b-11a。

34.第十九次集会由黄丕烈首唱,诗作二首:

闰七月社日集宋廛,时竹堂将之天台,诗以送行,为诗社第十九集

又是逢秋社,吟情动砚池。良朋违两月,小集恰三期(自春徂秋适得三集)。健策天台杖,欢胪祖道巵。江山凭眺处,应有壮游诗[1]卷二11b。

35.自觉精神减,年来惮远行。江头思狎鹭,湖上忆听莺。转瞚三秋隔,牵怀数日程(壬午春赴武林秋赴金陵迄今已逾三载)。衡茅跧伏久,不尽故乡情[1]卷二11b-12a。

36.第二十次集会由尤兴诗首唱,诗题为《腊月十九日,东坡先生生日,县(笔者注:即“悬”字)象设祭于延月舫中。祭毕赋诗,以陶诗“一条有佳花”句为韵,拈得“有”字,为诗社第二十集》,荛夫次韵四首:得“条”字。

东坡生日是今朝,多感良朋折简招。春在先生之杖履,县来小影一单条[1]卷二13b。

37.又:东坡生日是今朝,速客花桥与县桥。十八年来始展拜(春樊于丁卯冬举苏会),清香一炷烛双条[1]卷二14a。

38.又:东坡今日是生朝,杯酒时将磈礧浇。趁此雨丝风片里,春光飞上早梅条[1]卷二14a。

39.又:东坡今日是生朝,情景难将握管描。记取潍州风雪卷(时玉松见示苏书潍州雪诗真迹),不因行役叹萧条[1]卷二14a。

40.第二十一次集会由石韫玉首唱,诗题为《祀灶后一日集五柳园赋诗,次榕皋丈岁除旧句韵,为诗社第二十一集》,荛夫次韵,无诗题:

年华一纪疾如驰,长此消寒酒不辞。二老(谓吴枚庵偶棠)风流成往事,群公云集见今时。窗含霁雪蜂须弄,帘卷春阳鸟眼窥。又是问梅天气好,诗情一缕到南枝[1]卷二15b-16a。

41.“消寒”会第一次集会,宋镕(悦研)入社参会。此次集会由荛夫首唱,诗作:《十一月十一日头九,招宋悦研司寇、张莳塘、尤春樊、彭苇间三友小饮宋廛,以庭前黄梅为题,为消寒第一集》。

吾家别有梅花种,落叶空山数点开。中美能黄安土厚,一心守素待春来。错疑捻蜡虚形似,渐觉披棉暖气回(句用黄棉袄意)。香韵清寒颇自许,积金满屋傍书堆[1]卷二16a-16b。

按:“消寒”会据卷二后附尤兴诗所作解释,是以“守梅”为名集会,逢九则一集,五九则止,五人轮流做主。

42.“消寒”第二次集会由尤兴诗首唱,诗题为《二十日二九,携尊广平斋中赋诗,以“欲觉闻晨钟”句为韵,序齿分得“闻”字,为消寒第二集》,荛夫次韵二首:得“晨”字。

不寐都缘喜,坐看夜向晨。天机开以子,日计在于寅。七日剥将复,初阳冬即春。相持一樽酒,珍重岁寒身[1]卷二18a。

43.又:忽然如梦醒,醒彻在清晨。事到皆先觉,神完少欠伸。为欢常卜昼,取乐每兼旬。若不开怀饮,梅花也笑人[1]卷二18a。

44.“消寒”第三次集会由彭希郑首唱,诗题为《廿九日三九,集静怡书屋赋诗,以“快雪时晴帖”分韵得“帖”字,为消寒第三集》,荛夫次韵一首:得“晴”字。

昨自山中发,归舟带雪行。人因践宿诺,天亦快新晴。曝向南窗献,诗寻北郭盟。树头风已静,筚篥不闻声[1]卷二19b。

45.“消寒”第四次集会由张吉安(莳塘)首唱,诗题为《腊八日四九,有微疾,命孙移席广平斋中,以“岁寒三友图”为韵分得“寒”字,为消寒第四集》,荛夫次韵一首:得“友”字。

人所深患者,独学而无友。况乃保岁寒,友更不易有。譬诸凡草木,臭味多可否。惟有松竹梅,斯真为嘉耦。古人每图之,取义能耐久。朅来爱日堂,得见赋梅手。翠袖倚佳人,苍髯来老叟。同心岂无朋,姜吴(图中二人)信非偶。两画兼一书,光辉互先后。披图试长吟,消寒酌大斗。相要励冰心,奇冷在四九[1]卷二20b。

46.“消寒”第五次集会由宋镕首唱,诗题为《十七日五九,会逢春朝,招集爱日堂,赋诗以“春共圣恩长”分韵,得“春”字,为消寒第五集》,荛夫次韵:得“恩”字。

蔼然和气集重门,乐此韶华共笑言。待旦闻鸡思绛帻,宜春翦燕贴青旛。羹调菜绿香盈豆,酒酿柑黄味溢罇。只羡归田嬉父老,优游卒岁感君恩(谓悦研主人)[1]卷二21b-22a。

以上为第二卷。

《问梅诗社诗钞》卷三收录道光五年正式集会的社集诗,后附“重阳会”诗。

47.第二十二次集会由彭希郑首唱,诗题为《正月二十一日招竹堂、莳塘、春樊、荛夫会饮静怡书室。时雨雪初霁,以雪霁书怀为题,限怀字,为问梅诗社第二十二集 》,荛夫次韵,无题目:

快雪时晴亦复佳,相从文饮且开怀。

寒消九九余三日,水患重重没两淮。

一老黄扉司转运(谓寄圃相公),几人墨绖任疏排(林少穆廉使)。

贤劳那及身闲散,草野长将姓字埋[1]卷三2a。

48.第二十三次集会由荛夫首唱,诗作:

二月二十九日集宋廛,时春寒殊甚,即事成诗。为问梅诗社第二十三集

谁人夸老健,能不畏春寒。掩却桃花艳,飞来柳絮漫。索居思户闭,游子怯衣单(时将进香天竺)。记此天时异,留为后日看。[1]卷三2a

49.第二十四次集会由石韫玉首唱,诗题为《三月十三日集五柳园,饮牡丹花下赋诗,为问梅诗社第二十四集》,荛夫次韵:

名花如我待,开欲殿馀春。

五日邮程速,浃旬良会频。

狎鸥盟侣旧,飞燕倚妆新。

富贵无忘却,当前乐意真[1]卷三3b。

50.第二十五次集会由张吉安首唱,诗题为《四月二日,招同诸君集绣佛龛,以“麦天晨气润”为韵拈得“麦”字,为问梅诗社第二十五集》,荛夫次韵:得“气”字。

赏花忆名园,犹幸春归未。及兹春已归,景物腓百卉。喜开樱笋厨儝,不惜万钱费。留宾得主贤,醉酒饱德既。相约过邻园,趁此好天气。老红驻残妆,新绿深秀蔚。久坐暂憩闲,讨寻味外味。困人午梦来,耳听茶铛沸。一盌吸新泉,尘垢涤肠胃。此会实清幽,顿令积思慰[1]卷三4b-5a。

51.第二十六次集会由彭希郑首唱,诗题为《四月十八日招饮汲雅山馆新居,以“审容膝之易安”分韵得审字,为诗社第二十六集》,荛夫次韵:得“易”字。

彭子我旧交,处仁有同志。移家县桥东,与我为洽比。新堂招故人,诹取设饮食。花木斗芬芳(时庭中杜鹃盛开),图史工位置。书屋可静怡,所居真福地。汲雅得清泉,此中足佳致。主人前致辞,我室居不易。忆自廿年来,转徙已三四。京邸久为郎,武陵暂作吏。翩然归去来,初志今方遂。重与素心人,壶觞谋一醉。南荣九夏初,绕屋树交翠。社友日益增,复呼阿咸侍(谓咏莪入社)。况我衡宇连,跬步可即至。千万说买邻,幸哉不遐弃。作诗拟斯干,窃寓颂祷意[1]卷三6b-7a。

52.第二十七次集会由尤兴诗首唱,诗题为《夏五二十一日集延月舫,谨观黄忠端公手书〈孝经〉真迹,赋诗,不拘体韵,为诗社第二十七集》,黄丕烈次韵三首,无诗题:

端人心画正,临难遗从容。独矢忠言鲠,全归孝行庸。风霜森劲气,鸾鹤渺仙踪。十八章庄诵,精灵展卷逢[1]卷三8b。

53.又:闽海旬宣寄,乡贤迹未收。心源儒行合,手泽孝经留。一纸真堪贵,千金不易求。为持风世意,刊布到遐陬[1]卷三8b。

54.又:神物终当显,天矜气节臣。蕺山生并代,漳浦得完人。两庑烝尝及,三吴翰墨珍(月舫应诚方伯之请出彭氏旧藏本付梓,时宋司寇亦有《儒行集解》之刊,吴中方盛称石斋先生,月舫赋诗纪事,未几闽督赵公请公从祀孔庙,得旨允行。一诚相感如是,因以是命题)。扪碑忠介墓,宝刻久如新(公撰周忠介神道碑,墨迹今藏葑溪彭氏)[1]卷三8b-9a。

55.第二十八次集会由黄丕烈首唱一首,次韵一首,诗作:六月十二日黄文节公生日,陈宋刊大全集于宋廛,悬象设祭,邀榕皋丈及社友酌酒赋诗寿公,为诗社第二十八集。

我有戚友吴清如,心仪宋贤榜厥居(仪宋堂名)。乞取山谷集补阙,仿祝坡寿陈其书。山谷诗注有三种,明刻旧钞罔弗储。吴子所贵在翁刻,楮墨精妙与凡殊。后载年谱纪甲子,公生双井之故庐。乙酉六月十二日,是公崧岳诞降初。迄今七百八十载,十三乙酉若合符。忆昔苏黄实匹敌,苏斋故事传祀苏。未闻山谷亦有祀,疑此创自延陵吴。那知覃溪事校勘,精诚时与古为徒。乾隆乙未公生日,旧钞内集珍获珠。甲辰乙酉一再刻,东观本与西江俱。拜像焚香恰兹日,连年志喜梦不诬。虽非宝苏室可比,谷园义取黄兼虞。盖公南昌是故里,翁持使节来徐徐。谷园即在使院内,肃荐笋脯瞻师模。前人作之后人述,欲夺此典归于吾。山谷诗孙宋铜印(桂未谷得印赠黄仲则),何人苗裔敢攘诸。黄仲则得侑家祭,瓣香一缕光门闾。况余新得大全集,允称家宝天壤无。乾道刻本五十卷,茮园题识非模糊。得诸去冬待今夏,沐手展卷升庭除。问梅诗社皆旧友,一伏一腊相招呼。祀苏于冬祀黄夏,吴地未必输燕都。注苏施顾注黄史,彼藏宋椠皆琼琚。失苏得黄我自喜,豫章搴异毋嗟吁。是举劝勉由我友,石牛居士(莳塘自号)交相扶。急雪问梅老子兴,寒侵鹤膝怜清臒。月舫主人亦致语,如此巧遇何可辜。会当广招旧俦侣,未及握管先倾壶。宋廛仪宋事合并,岂因诗酒供欢娱。书囊无底谈未了,毕生景仰宋龙图。[1]卷三9b-10b

56.又:三松五柳并独树(荛夫自号),曾制联吟数首诗。今为八桂老人会,直是千秋文字师。远谪殊方痛苦彼,安居乐土欣如斯。更兼讲德有四子,与我同深怀古思[1]卷三14b。

此次集会后不久,荛翁溘然长逝。他留下的泽被后世的大量珍贵藏书、精心校勘的文献在当代学术界依然有很大的影响力。其声名之显,以至论及清代藏书家,无人能不提及荛翁。然而荛翁并未想到,他一生为他人藏书奔波,可是自己所作诗歌却未及付梓,至于其晚年见于诗歌之行迹,更是鲜有人知,这不可不说是学界一大憾事。本文不仅希冀借由辑录《诗钞》中社集诗使荛翁晚年行迹昭彰,更希望借此唤起学界对于荛翁被遮蔽的诗人身份的廓清与重视,俾使这位江南文化巨子,能更立体多面地重现于世人面前。

【 注 释 】

①学界目前对于黄丕烈的研究集中于其藏书及题跋,对其诗歌涉及并不多。目前所知仅江标《黄丕烈年谱》中涉及其参与问梅诗社时间的人生经历与诗歌创作背景。姚伯岳先生的《黄丕烈评传》是目前对于黄丕烈研究最为全面的成果之一,但因姚先生未能见到《问梅诗社诗钞》,故对黄氏晚年诗歌创作情况标举甚少,《清代诗文集汇编》亦仅收录黄氏道光二年所刻文集《荛言》一帙,未曾附诗。

②《问梅诗社诗钞》国内有三处馆藏,其一为南京图书馆藏两册四卷本,其二为复旦大学图书馆藏三册三卷残本,另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亦有三册藏本。因南图本文字略有漫漶而复旦本保存完好,故以此二本比勘。

猜你喜欢

次韵诗社集会
人员最“杂”的集会——玉山雅集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浅谈朝鲜诗人黄玹对中国文人诗作的次韵诗
The Prettiest Angel
点绛唇 次韵晓雨《答苏友岚烟》
百鸟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