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阅读,唤醒学生灵性

2020-02-23刘文芳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辩论教材文章

◎刘文芳

随着教学理念的革新,人们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理解,语文教学要有创新性,要能够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探究式创意阅读。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大多只是根据教师提供的阅读视角理解文章,这虽然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某种程度上遏制了学生思维拓展的空间。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进行革新和转变,发挥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和创意性,开展创意阅读,提高语文教学阅读质量,帮助学生了解语文大世界的千姿百态。

一、融合图画元素,培养阅读创意认知

语文教材,尤其在小学阶段,教材并非只是由简单的文字构成,而是具有丰富多样性。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图画元素丰富,以便于学生能够通过丰富的插图来了解文章内容。其中,插图的色彩明亮,内容通俗易理解,和小学生的阅读需求十分契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若是教师一味采用文字教学,学生难免会产生听觉和精神上的疲劳,无法保障持续性的学习注意力[1]。此时,就需要融合图画元素,以图画的多样性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跟上教学步伐,投入到阅读课程当中。同时,图画也是教材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发挥图画教学资源的内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将教材中的插图全部弄混,混淆彼此之间的顺序,再让学生对图片进行正确的排列,这样学生就能在课程的学习中对教材知识进行梳理,进而加深了对阅读主题的理解,有利于学生阅读认知的培养。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中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在教师开展教学讲解活动中,学生的情绪较为低落,无法将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而是在东张西望,或者不知如何是好,这种状态势必会影响学生的知识摄入,也会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就可以采用激发式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开展游戏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对图片进行排序,且保证图片和文章内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插图排列的游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情绪高涨,乐于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当中。同时,在文章的阅读和观赏当中,学生对西沙群岛的富饶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清晰的理解,一定程度上达成了阅读的效果与目标。

二、融合生活元素,培养创意阅读思维

我们知道,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教育和生活并非是相互隔离的,关系是密切的,在实践中引入生活,开展生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生活教育具有生活性、行动性、大众性、发展性和适宜性五个方面特点。语文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教育应该根植于生活的土壤当中。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运用先进的生活教育理念,能够将学生的目光从课本转移到生活之中,能够帮助学生发现琐碎生活中所蕴藏的美,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2]。在语文的创意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教材内容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以生活为切入点,开展创意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先从生活化的角度入手,以问题为引入手段,询问学生,“同学们,我们设想一个场景,在生活中,如果你口很渴,想要喝水,可是只有一个窄口的瓶子,除了把窄口瓶里的水倒出来,你还有什么办法能让水出来呢?”这样学生就会思考如何让窄口瓶里的水流出来,以此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讨论,给学生的创意思维提供发挥的空间。在思考了一段时间以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进行总结,肯定学生各色各样的创意性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以此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在今后的学习中敢于创新,并引出课堂教学内容,“同学们都很棒,小小的脑袋里藏着大大的智慧,和你们一样,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小乌鸦也遇到了这个难题,我们来看看小乌鸦最后是怎么喝点水了,看看小乌鸦最后想到的办法有没有和你们相同呢?”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将会投入到接下来的阅读中,提高了阅读的质量。

三、激发想象,延伸创意阅读思维

当下,我们十分重视“创造性教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与体式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应该挖掘教材中有意义的教学点,利用创造性与创新性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善于利用教材中的留白,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写,以此让教材内容在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中进行个性化的革新和转变,以此延伸学生的阅读思维。

比如,在学习《假如》这篇课文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因为这篇课文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在教学开展的初期阶段,可以先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曾经有过什么天马行空的想象吗?比如,你们又想过自己拥有一支神笔?这支神笔能够让任何画出来的东西都变成真实,如果你要有这样一支神笔,你会用来实现怎样的梦想呢?”以问题的方式作为启发学生想象力的钥匙,这样学生就会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说,要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画希望小学,让每一个热爱学习的小朋友都能在设备齐全的学校里上学。有的说,要给盲人画一双眼睛,让不见天日的他们能再次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让他们的眼中不仅仅只有黑色,还有万物的颜色。学生们的想象来源于生活,又回应生活,将生活和实际相结合,进行了创意性的表达,都是各自对于生活的解读。此时,教师可以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另外,在教材教学活动中,作者因为自身表达的偏好,会在文章中进行留白,给予读者想象的空间。这正是开展创意性阅读的重点所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章中的留白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在不改变文章主题的情况下,对文章进行续写,以此弥补文章的空白之处,延伸学生的阅读思维。在讲解《坐井观天》这篇文章时,就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续写,“同学们,这篇文章的结局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作者将结局的权利交给了读者,你们说青蛙有没有听从小鸟的意见,跳出井口,去探索外面的广阔世界呢?如果青蛙听从了小鸟的建议,跳出了井口,青蛙眼中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呢?青蛙是否还会认为天就是井口那么大呢?”通过一系列问题的串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不改变原文主题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续写。有些学生写青蛙看到天空的宽广无际,感慨当初的自己鼠目寸光,大言不惭,羞愧地和小鸟道歉。有的写青蛙跳出井口以后,在感受到天空的无边无际以后,依旧选择继续呆在井里,认清这个世界以后,依旧回归最初的家园。想象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是一个持续性的系统化过程。学生的答案各有不同,但是每一个答案都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体现,都是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教师应该给予肯定,以此保护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让每一个学生的想象力都能被善待、被呵护,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四、开展辩论,激发个性化的创意阅读

语文教材的选择是具有规律性的,更加重视教材的质量和文学鉴赏价值。教师的观念应该跳出固有的教学观念,应该从更加广阔的角度出发,能够深入探索语文教材中的趣味化内容,构建具有辩论价值的话题。在探索语文教材中的辩论素材时,应该确保话题的选择具有可辩论性,又不失灵趣。可辩论性是指这个话题是具有多样性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和理解[3],在这种辩论性话题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念,是学生个性化精神的具体展现,也是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而灵趣性则是指话题不是沉闷无趣,而应该具有一定的特色,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

比如,在讲解《不懂就要问》这篇文章时,教师先通过对内容的讲解让学生知晓文章的内涵所在,再抛出一个具有可辩论性的话题,“当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是不是第一时间就应该询问他人?”让学生根据这个话题进行正反方的选择,构成正反两组,一组认为,有不懂得问题就不应该藏着掖着,而是应该大胆提出,询问他人。一组认为,遇到问题的第一时间不应该是询问他人,而应该是独立思考,并且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各种各样的,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就应该自己前往探索,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通过询问他人得到的答案只是暂时性的理解,而没有自己的深刻认知。这种辩论的方式不仅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组织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念,并被他人所接受。

在辩论方式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最为适宜的辩论方式。无论是采用哪种辩论方式,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是为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与表达。

在创意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我的表达,将阅读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教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挖掘教材,让教学内容具有灵趣性,让阅读从沉闷的文字中走出来,以灵活直观的形象呈现于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辩论教材文章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放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