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华外籍自媒体人的运营策略和文化启示
——以新海上丝绸之路为例

2020-02-23陈薏晴郑慕雪

视听 2020年7期
关键词:博主外籍创作

□ 陈薏晴 陈 诺 郑慕雪 王 依

一、在华外籍自媒体人的运营策略

在个体话语表达迎来最大限度的自由的机遇下,越来越多的海外自媒体人领先于海外传统媒体开拓中国市场,开发自媒体平台的巨大价值。带着“外国人在中国”的标签进入中国自媒体市场,在华海外自媒体人因展现了外国人视角中的中国形象而备受国内观众欢迎,成为缔结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这其中,讨巧的运营方式为推进文化输出创造了关键的先决条件。

依据粉丝数量、关注度和讨论热度,我们选取在华外籍自媒体人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分别是:“我是郭杰瑞”“阿福Thomas”以及“歪果仁研究协会”。这三大自媒体账号代表了典型群体:郭杰瑞是居住于海外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自媒体人;阿福是长期居住于中国的自媒体人;歪果仁研究会则是广大留学生群体在中国生活学习的缩影。通过统计其热门题材、内容倾向性和创作方法,总结出以下三点有普适性的运营策略。

(一)用真诚的创作匠心搭配直观的题材

外籍自媒体人在选题、内容和后期制作三个方面表现出了严谨的态度。选题上,外国人博主的创作主题集中在美食、旅游和体验式的文化对比上。宏观来看,都是能跨越文化交流的局限性、在受众之间引起共鸣的题材。在内容创作上,外国人博主有意避开对深奥概念的讲解,倾向于使用简单易懂的词句,或直接用中文进行讲解。后期制作时,大部分外籍自媒体人能够搭配相应的中文字幕,以便于观众理解,并配上动画特效和夸张的音效等,让节目内容更具可看性和娱乐性。可以说,外国人博主的节目给予观众以真诚感,其对待中国文化和媒介运营的诚意以及过硬的内容质量,是吸引观众的关键因素。

(二)在身份标识和作品内容上充分发挥独创性

在华外籍自媒体人通过在名称上加入“老外”“音译英文名”和“来源地域名”的方式,突出显示“外国人”的身份标签,依托于中国观众的好奇心理及文化求同心态,在个人品牌的建立之初就吸引了受众。在巩固个人品牌的过程中,外国人博主纷纷踏上寻找作品独创性的道路,广泛挖掘传播素材。外籍博主“我是郭杰瑞”挖掘了多样的创作内容,突破创作主题的局限性。其作品在中国文化体验和外国文化趣谈方面的数据都均匀分布,多样化的题材不仅丰富了视频内容,更增强了视频主题的层次与深度,促进中国观众通过郭杰瑞更全面地了解美国文化以及中美文化差异。以美食模块为例,他大胆尝试了各种怪异的食物,既保证了视频噱头,又维持了视频内容的高质量。德国博主“阿福Thomas”则特意用夸张的标题,通过“剑走偏锋”的视角进行街头实验,如探访半夜在上海街头徘徊的陌生人等,奇特的切入点更适合打造鲜活有趣的主题。

(三)从对比中有倾向性地展示文化特色

在华外籍自媒体人善于发现和展示中外文化差异,作品以街头采访为主,随机询问外国人对中国某类群体或某起特殊事件的看法,其作用在于满足广大中国观众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心与文化求同心理,在中外文化的比较分析过程中,既让观众看到了中国文化特色,也展示了外国文化。可以说,文化的传播是双向的——外国博主的“中国热”让外国观众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横截面,让中国观众找到了文化认同感,并同时让双方发现了文化差异和外国文化的特色。正是在两种迥然相异的文化的对比中所产生出的文化矛盾性和共通性,让创作内容更具可看性,也为观众提供了互动空间。换言之,文化输出的过程即一种“倾向性的展示”,能够通过将受众方群体的源文化与目标文化进行融合和比较,有倾向性地展示目标文化的特色,在跨文化交际中,也更能为观众所接受。

二、外籍自媒体人的运营策略对新丝绸之路上中国文化传播的启示

(一)以主流自媒体平台为市场,投放创意文化产品

目前,新丝路沿线国家的自媒体传播途径,以YouTube和TikTok视频网站,以及Facebook和Twitter社交平台为主。在发挥新媒体的文化传播作用时,华人自媒体需以该类传播平台为主要“战场”,首先熟悉平台运营机制,继而探索创作内容上的创新,打造有传播价值的自媒体文化产品。实践表明,海外自媒体人传播中国文化具有不一样的效用,能够凭借文化身份上的独特反差引起话题度和讨论度。中国自媒体人在文化输出的实践中,应充分利用特殊的文化身份和独特的反差感,作为主要“卖点”,挖掘高质量的“中外文化比较类”和“外国文化体验类”的创作题材,拍摄在中国遇到的奇闻逸事,或选取某一种在中国限定发生的、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特征的现象进行解说,并配以趣味性高的英文讲解,将成品向海外市场输出,引起海外观众的兴趣。为了突出独特的角色定位,自媒体人更需要充分发挥独创性,应当在多个模块下发现不同的题材,从小切入点发展到大视角,从日常生活中洞察到宏观的文化现象,不惧于接触另类的主题,有大胆尝试和砥砺创新的毅力。

同时,要想文化走出去,也需要对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一定的了解,拥有适度的文化包容。这也与自媒体的发展后劲息息相关。部分自媒体人在后期苦于创作内容贫乏,逐渐趋于商业化,违背了创作初心,最终被市场淘汰。而像郭杰瑞一样融合性展示多方国家的文化的自媒体人,却因主题的包容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能够较好地维持高热度,实现粉丝数量的稳步增长。牢记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中国文化输出的传播动机,坚持用“文化”这一最初的创作标签来吸引受众,不忘初心,才是保证中国自媒体人长期稳定发展的第一方针。

(二)突出地域性身份标签,在节目“门面”上花“巧功夫”

在文化层面上寻求共通点和认同感的心态具有普遍性。中国自媒体人在构建个人品牌形象之初,应当借鉴外籍在华自媒体人的命名方式,同时吸收部分成功中国自媒体人的命名经验,凝练出一套命名规律:利用“罗马音/英文名+地域名”,如“DianxiXiaoge”(滇西小哥)和“Kevin in Shanghai”;“中文+英文昵称”,如“办公室小野 Ms Yeah’s Office”和“李子柒 Liziqi”;应用“中文名+个性化标签”的命名法,如“小高姐的Magic Ingredients”等。创新性命名自媒体账户,明确“中国人”的身份定位,更有利于找准目标受众。

从移动端媒体的特色出发,在传播初期,标题的重要性大于简介,简介的重要性大于内容。有特色的节目封面和内容简介,更能给观众焕然一新的良好印象。中国自媒体人应当在节目的“门面”上多突出自身的地域性特征,在标题上适当嵌入中文,在内容简介上添加契合对方国家文化语境的趣味话语,制作能反映出“中国风”的封面图片。融合了书法、写意画和剪纸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都可以加入到封面的设计中,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三)以东盟为支点,从对比和融合中找到中国文化输出口

中国自媒体人的当前目标受众集中于泛亚洲文化圈。华人自媒体的文化输出应更多地考虑到来自东盟国家的观众的感受,在创作中加入泛亚洲文化的元素。对于观众来说,多样性展示中国文化,并延伸到泛亚洲文化的内容,具有更丰富的观看元素;对于华人自媒体来说,多方包容的内容也能帮助观众在看到其他民族文化之美的同时,更惊异于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华人自媒体需从文化融合出发,尤其以融合新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内涵为主,循序渐进地推动中国文化输出。

对于在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务工和留学的华人自媒体来说,利用外来文化体验者的身份,以局外人的视角客观评价外国文化和社会问题,做到不偏颇、不失实,必须首先做到全面看待问题、提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科学的研究,在最终的创作成品中,应当展现出自身的思考深度以及身为中国人有别于海外民众的思维方式,而不应随意发表浅薄的看法,或对敏感问题加以主观评论;同时充分利用好实地优势,大胆展开“街头采访”和“街头实验”,更能让观众感受到中外文化的差异与交融。在中国旅居人数较多的东南亚及欧洲国家,华人自媒体可以将“街头采访”作为重点,询问中国游客或居民对当地某种文化传统和现象的看法,起到对比中外文化特征的作用。而在中国旅居人数占比较小的中亚和西亚地区,进行趣味“街头实验”的可实践性相对更高,通过挖掘另类的街头题材,如根据中国节日主题在街头发放传统美食、用中文与街头小贩交谈等,丰富创作内容中的文化元素。

(四)在创作上倾注诚心,凭借人格魅力稳固受众

中国自媒体人在外籍博主的运营方式上,也应当严格遵循质量至上的媒体创作原则。讲解内容时,要尽可能地使用对方国家的语言,或者配上外语字幕。在选题上,需考虑到节目的观赏性,先从最易直观表现的主题入手,如美食、旅游和音乐等,并用具有特色风格的口吻加以表述。在关于“饮食”的选题方面,可以选择探访街头小吃、特色传统美食及早市与夜市等,展示最贴近中国日常饮食文化的一面;在“旅游”方面,不仅可以拍摄在中国的旅游经历,更应该将侧重点放在海外城市的游玩或日常生活记录上,通过中国人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中外文化异同;在“文化比较”方面,需更多地考虑到节目的观赏性,先从最直观的差异特征入手,如美食差异、习语差别及日常礼仪的区别,用具有特色风格的口吻加以表述。用真心对待创作,打造良好的口碑,吸引潜在受众;找准形象定位,用或幽默、或沉稳、或睿智的个人魅力来稳固粉丝群,是中国自媒体人在海外市场的生存之道。为推动中国文化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传播,中国自媒体人应该树立好正面形象,让外国人通过接触形象积极的意见领袖,对中国文化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促进他们深入认识中国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博主外籍创作
跟着零食博主买拼多多小吃
Preface of “Trends in Nanomaterials and Nanocomposites:Fundamentals,Modelling and Applications”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rof Yiu-Wing Mai's 75th birthday
如果孩子想当美妆博主
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外籍编委简介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张福利
时尚博主谢慕梓:分享身边的美
《一墙之隔》创作谈
论高校如何加强外籍教师的管理
创作随笔
创意折纸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