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2020-02-23王利军

市场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投标报价条款

王利军

(广州海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230)

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管理工作之一。但目前工程造价管理在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方面依然是存在诸多问题。结合多年的工程造价管理经验,笔者列举了几个常见的问题,通过分析提供了几种解决思路和方法,以供参考。

一、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中常见问题

(一)项目实施后的效果和预期的效果差异较大

所得非所想是多数建设方在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常碰到的问题。例如一座大楼的方案效果图中的外形雄壮高大,装修富丽堂皇,结果却是平平淡淡,黯然无色;想要选用高端洁具、大品牌水龙头,得到的却是粗糙划手的地摊货,还存在漏水、破裂等等尴尬的情况;特别是专业工程,需要施工中标方深化的部分,效果的好坏更加难以控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市场环境的影响,也有管理上的漏洞。

(二)建设工程项目的价格恶性竞争

建筑市场的竞争激烈,而目前尚未形成合理、有序的竞争机制,特别是施工招标面方由于标的大,利益高,竞争非常激烈。投标时往往对工期、质量、进度等做出高标准承诺,采取低价竞标的策略,而在履行合同时,又千方百计通过补充补偿协议、工程变更、索赔、拖延进度等方式,尽可能地增加合同结算额。这种没责任感的行业现状给建设方造成巨大损失。建设工程项目一般会设定最高限价的80%为合理低价,但是否真的合理呢?最低价中标法看似很好的投资控制方法,但最终结算后是否能真的省钱?

(三)工程项目的变更管理失控

每一份施工合同都会对工程变更有约定,但操作起来往往不尽如人意。变更原则混淆,该用类似价的采用新组价;专业合同条款和通用合同条款使用不当,专用条款约定的不调整价差的实际按通用条款的方式去执行;重复计量,特别是土方工程;措施费被转嫁等等。部分施工单位甚至利用合同漏洞、图纸漏洞、管理漏洞等手段来创造变更、增加自身利润。

二、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对策分析

(一)实现理想工程产品的对策

1.各阶段产品需求的细化和明确

想得到理想的建筑产品,就需要清晰、明确的产品描述。施工图纸的错误、招标文件的疏漏、招标清单的缺漏、施工合同的模糊都会让建筑产品的效果大打折扣。设计阶段是产品描述的重点阶段,设计施工图是一个建筑项目的根本,要认真落实审图制度,审图机构的审图任务是看设计图纸结构计算、强条执行是否合法合规,而对建筑产品的具体使用功能、外观、布局等还需要建设方审查。在招标阶段,招标文件及其清单和图纸就是管理的重点,招标清单中详细描述每项工程清单的工作内容、项目特征、对产品的特殊要求,把想要买什么,什么条件,有什么功能、有什么特点等等表达清楚。提供清晰的设计说明书、技术规格书、参考材料品牌等作为招标文件的重要附件。尽最大可能描述清晰每一个工序、每一个细节。金额大、功能重要的清单项要重点抓、反复核查,借助市场询价等方法一一明确技术标准和价格。

2.通过管理措施发挥控制作用

对于招标阶段无法确定的内容需要在后续管理中发挥控制作用,从而达到预期效果。施工图纸中常常会有要求深化图纸的部分,比如电信网络深化、广告招牌深化等,以及一些材料、设备无法确定准确的参数的价格,在招标阶段含糊招标,一篮子承包,最终实施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类型的工程内容需要建设方提前设立好控制机制,通过专业分包工程、专业工程暂估价、材料设备暂估价等方式暂列,在实施的过程让承包人来细化和明确,提交建设方起到审批,决策和以达到产品可控、价格可控的目标。

(二)合理预防价格恶意竞争的对策

1.通过招标规则来引导合理竞争

恶意压低价格是为了响应招标规则中的评分标准,如压低价格无效,或效果不明显,施工单位就以牺牲价格去获取中标。所以应尽量少使用最低价中标法,应更多使用合理低价法或综合评分法。就“合理最低价”来看,它是指应当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是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评标价最低的投标价不一定是投标报价最低的投标价。评标价是一个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衡量投标竞争力的定量指标,它除了考虑价格因素外,还综合考虑施工组织设计、质量、工期、承包人的以往施工经验及施工新技术的采用等因素。它们都能够杜绝完全以价格来引导竞争,减少恶意竞争的风险。

不平衡报价也是一种不良手段,通过不平衡报价调整项目造价的组成,提前拿到利润,拖延低收益分项工程;或者通过不平衡报价,可能增加工程量的内容提高价格,可能减少工程量的内容压低价格,签订合同后按不平衡报价的方向推进变更,增加工程的费用。为杜绝这种情况,可通过双限价的方法来招标,总价限价和综合单价双限价,这样不平衡报价的空间会被大幅压缩。

2.通过管理手段来引导合理竞争

想要防范投标单位对价格恶性竞争,加强对工程预算和投标报价的造价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招标的工程量清单需要有合理的编制时间以及合理的检测流程,尽量做到数量准确,价格合理,有依有据,防止漏算和少算,重点检测价值大、数量大的工程内容。对于投标报价,一是要有造价方面的评标专家评审;二是要加强清标工作。在签订合同前剔除不合理报价,修正错漏内容,保证与招标清单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合理性。

(三)实现有效控制变更管理的对策

1.变更程序和变更条件应明确

(1)变更程序和时限的明确

变更的条款应该在合同中明确,工程开工阶段也要做好变更制度和变更程序的交底,比如按通用合同条款,需要增加费用的工程内容必须先审核再实施,否则实施后也不予调整价格等。明确变更签证的时限,超过时限不再接受文件,而且建设方应该严格执行,履行自身的审批职责。建设方超期审批会给整个项目的变更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障碍,也会影响工作的推进。例如一些复杂、耗时较长的合同外工程,施工企业经常请建设单位代表、监理人员去现场观看,等时过境迁他们只记事情不记尺寸时,再去签证,这样就能多签工程量。

(2)变更的调价原则应明确

对于合同中变更的范围、方法、原则进行完善和确定,明确调价方式,如重新组价的方式,相同项目及类似项目,不必重新组价;相同项目按照已有的投标项目单价,类似项目参照投标项目近似单价。对于重新组价的项目,优先使用投标报价已有人、材、机价格,使用市场价格需要按投标下浮率下浮。

2.变更的内容要具体、准确

(1)变更应该具备逻辑性,可追溯性和闭合性。有变更的缘由、变更的过程,沟通联系的过程,变更的方案,变更的定价,变更的处理情况都应该有详细记录。

(2)变更应具备系统性,做好变更的台帐,以及变更在系统中的位置,做好对比,避免重复计算。

(3)变更应有详细的记录,变更的时间,变更的图纸、文件、影像等要清楚、明确、相互对应。例如施工单位办理2月份的镀锌钢板签证价格,没有标明签署时间和施工发生的时间,利用不同时期材料价差和人工费的调整的不同,争取得到更多的利润。在结算时选取4月份当地造价信息公布的市场指导价结算,每吨比2月份高出150元。所以在签证时,要有图有文字有事实,写明时间、内容,签明工程量,尽量少确定价格,特别是总价。

3.火眼金睛辨别变更类型

(1)变更类型的辨别是审核变更的基础,未识别变更类型就直接审核是盲目的。施工工法的变化,自行提高质量标准,自行提出材料代换等这些内容都是不应该增加费用,属于施工单位为了履行合同义务采取的措施。例如:施工单位为加快工期和方便施工,而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C25级混凝土改为C30混凝土)和加厚楼板(100mm厚钢筋混凝土楼板改为120mm厚楼板),以达到提前拆模和方便预埋水电管线的目的。施工单位报送联系单和方案,设计单位仅从设计角度考虑,同意将增加板厚和提高混凝土标准,建设方认为设计已认可不会有问题,也表示签章。但施工单位会以满足施工要求等原因要求增加相关费用。

(2)变更的内容不具备经济合理性的应该拒绝。如施工单位申请变更施工图中报价低(特别是因不平衡报价而报低价)的项目,增加报价高的工程量,如更换油漆规格,调整桩基布置图、改变梁柱截面尺寸及配筋等,建议应该在前期加强方案的管理,施工阶段减少变更,一切按设计实施,确有变更需求的要反复核对,慎重决策。

4.变更审核注意事宜

(1)变更审核的第一要点是“定性”,即变更属于“给或不给”的属性。明确了“给或不给”的属性后,才能来进入下一步,解决给多给少的问题。要想给变更审核的定性,需要具体一定的系统知识,既要熟悉现场的国家规划及地方法规,更要充分掌握工程施工合同相关的条约条款,包括招投标文件,施工图纸,相关的协商协议等。只有充分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敏锐地辨识变更陷阱,给变更属性一个合适的定性。

(2)当变更发生时一定要组织力量找出因变更减少的工程费用,特别是工程措施费,不能只有核增没有核减,而且要具有主动索赔的意识。

(3)合同外工程急需处理时,如有夸大事实提出增加费用的现象,要把握好这些增加费用的工程内容,详细了解情况后作出适宜的决定。

(4)做好项目整体进度的管理,避免非关键部位但影响作业面的工程,被故意拖时拖延,而建设方为了加快进度,通常会要求施工单位赶工,而被赚取赶工措施费。

(5)严格履行合同专用条款,专用条款没有说明的才按专用条款执行。国家发布不同行业工程项目的合同范本,制订了合同通用条款。工程项目在签订合同时,根据项目自身特点,通过合同专用条款的约定,对合同范本中的通用条款进行了修改。优先顺序为专用条款、通用条款。

三、小结

总之,工程造价管理在工程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造价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全过程。要想把造价管理工作做好,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系统管理角度出发,在技术、合同、规范、管理等细节上落实好各项造价管控措施,最大限度地把好投资控制关,实现合理投资、优质工程的目标。

猜你喜欢

投标报价条款
性侵未成年人新修订若干争议条款的理解与适用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正确审视“纽约假期”条款
国务院明确取消投标报名
浅析投标预算风险的防范
On Knock-for-Knock Principle:Analysis of SUPPLYTIME 2017 Clause 14(a)
军工企业招标投标管理实践及探讨
应对可转让信用证条款变更
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