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专业病房教学模式探索

2020-02-22张丽卓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30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教学模式

张丽卓

摘  要: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成绩及岗位胜任力;专业课的学习在临床医院进行,采用“医生教医生、病房即课堂”的教学模式;临床教学班比传统教学班学习成绩提高4.1分,学生实习期间很快胜任工作岗位;“医教融合,校院合作”教学模式能明显提高“双师”队伍素质和学生学习成绩。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临床医学  教学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0(c)-0163-03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post competency of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the study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was carried out in clinical hospitals, us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doctors teach doctors, ward is classroom".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clinical teaching class was improved by 4.1 point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lass, and the students were competent for the post quickly during the internship. The teaching mode of "integr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school-hospital cooperation"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oubl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linical medicine; Teaching mode; Research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生的岗位认知,帮助学生建立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从2018年春季学期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与临床医院开展医教融合、院校合作,实施了“医生教医生、病房即课堂”的教学方法。

1  实施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利用学校和医院双主体、双环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由原来的“2+1”逐渐转变成“1.5+0.5+1”,即1年半在校完成医学基础知识和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半年进入临床病房进行核心课程学习,1年临床生产实习。其中半年的临床教学是指50%以上的专业课程由临床医生在病房讲授(上午在病房和老师一起问诊、体格检查,下午在课堂分析病例、归纳总结)。第一学段的目标主要是塑造学生的人格、素养和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第二学段目标主要是训练学生的专业基本操作技能,达到一进实习医院就能上岗顶班;第三学段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应对临床实际工作的能力,达到一毕业就能适应岗位和岗位群的要求。该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是:第一、二学期学习公共学科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第三学期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第四学期在教学医院学习临床专业技能操作课程;第五、六学期在实习医院进行临床实习。通过三个不同时段的学习凸显学生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时效性,使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步由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专业技术能力逐步趋于成熟。“校院一体、医教结合”的1.5+0.5+1临床人才培养模式,是利用学校和附属医院 2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教学与医疗资源共建、共享,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理论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任课教师同等待遇等措施,真正做到以“培养方案制订一体化、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监控考核一体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校院一体化,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充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

通过广泛调研,我们与教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病原种类齐全的康美梅河口中心医院、白城中心医院、白城市医院、白城医高专附属医院先后合作,开展床边教学。这些医院与学校合作办学多年,具有较完善的床边教学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校院双方经过多次对接,按照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和临床医院的岗位需求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商讨课程安排,达成共识后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

2  教学实施过程

2.1 床边教学实施过程

增加临床课间岗位见习时间,50%以上的专业课程由临床医生在病房讲授。将50人的教学班分成10个小组,每组4~5人,在每天上午医生集中查房的时间(早7:30~9:30)分别进入医院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共10个科室参加床边教学。科室设有教学秘书,专门负责学生的床边教学课程安排与实施。学生进入病房前,带教医生根据病房实际病人的种类提前让学生做好預习,例如:病房中有一位刚入院的肺心病的患者,则让学生预习肺心病患者的病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病房,在实际病人身上认证和查体,带教医生再结合实际病人和学生的反馈讲解该病例。在病房学习过程中,学生既动眼,又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印象非常深刻。学生每天查看3~4个病例,一周后按照轮转表顺次轮转到下一科室。

床边教学实施早临床、多临床教学计划,利用学校和医院两支教师队伍和两个育人基地,实现“校院深度融合”,将岗位能力及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标准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期内临床专业教学班的临床专业核心课程在临床教学医院进行4个月临床床边学习,在突出岗位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前提下不拘泥于教学内容的顺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使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学会主动学习,提高处理实际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2.2 理论教学实施过程

由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临床医生担任学生的专业课教师,按照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教学计划和课表在医院的教室中开展理论授课。授课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学生床边教学的情况灵活安排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采用讲授法、病例分析法、讨论法等。有的学生在病房中已经见过所学疾病,则可以请学生到前面给学生讲解该疾病的大致概述及诊疗方法,同组学生互相补充,教师再归纳总结,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诊断学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医生均来自于一线岗位,理论知识更实用、更前沿,实践技能更娴熟,更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

2.3 考核评价

学校与附属医院共同编写了紧密结合职业岗位需求的临床专业学生实习手册和评价表,明确了实践教学中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包括各个基本技能训练项目的评分标准,临床见习、教学查房、出科考试(核)、病历书写等实习环节的质量标准,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实习手册集学习指导、实践记录、学生考核、教师评价及教学管理为一体,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相关内容,指导自己实验、实训、实习,并将实验、实训、实习的内容、过程、心得体会记录在册,以真实反映实践教学情况。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实践技能和教师带教情况给予评价。

(1)床边教学的过程性考核:主要侧重考核学生的预习情况、病房中认证、查体的表现、医患沟通能力等。每周每科结束后给出百分制成绩,10个科室结束后取平均成绩按20%记录在期末总成绩中。

(2)学习结束后,与其他医院班级及在学校授课班级按照统一授课计划开展同质化考核,考试方式与执业助理医师一致,包括理论考核(50%)和实操考核(20%)。

(3)临床教学过程中,每月举行一次教學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参加问诊技能大赛、查体技能大赛、急救技能大赛等。每位同学分角色扮演患者、家属、医生....记录综合素质分(10%)。优胜者给予轮转科室优先选择权。通过比赛既全面复习了所学知识,又活跃了学习气氛,增强了学生的集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开展课程思政,着力加强职业道德、医学伦理、社会学、法律等职业素质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既使医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团队合作的良好职业素养。

3  生产实习

3.1 实施办法

充分利用临床学生10个月生产实习时间,按照每个科室1个月(内科、外科分科较细,每个小科2周)进行轮转,充分利用每位医生的临床带教经验,从诊断入手,系统学习本学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

3.2 考核评价

学生完成1个月的生产实习后,由科室教学小组组织学生的出科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达标后方可进入下一科室实习。

4  双师队伍培训

4.1 对医生的培训

医院按照学校对任课教师的要求选择授课教师,由学校教师培训中心对带教医生的床边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方法等进行系统培训,试讲合格后授予兼职教师资格证书,方可走进课堂。

4.2 教师的培训

学生进入临床医院后,任课教师亦根据自己从事的专业随学生进入医院相应科室进修学习,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负责带教,时间由最初的5年不少于6个月逐渐过渡到3年不少于6个月,直到教师和医院完全融为一体,组成科室的医疗教学团队,在教学、医疗、科研、社会服务等领域广发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医教融合、校院合作,可以锻炼双师队伍,达到“师即是医、医即是师”。

5  教学效果

5.1 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期末统考中,临床教学班考试成绩比在校班平均分高4.1分。

5.2 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

临床教学班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假期或课余时间多次参加志愿服务,深入社区、幼儿园、养老院等场所进行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健康保健知识的普及,深受百姓的好评。

5.3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学生在实习期间及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很快熟悉临床工作,诊疗水平和医患沟通能力远远超过在校班学生,深受医院和患者的好评,提高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6  创新点

(1)创造性建立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5+0.5+1”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医生教医生,病房即课堂”的真实场景的现场实践教学模式。推行职业需求为导向,技术技能为特长,立德教育为主线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2)构建起符合临床医学医疗岗位的课程模块,根据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重新制定各专业教学计划,确立课程模块三维目标,突出能力目标的培养和考核,将素质教育融入岗位实践教学之中。

(3)创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双能”队伍,通过教师顶岗工作促进了院校合作、密切了院校关系,经过长期的教学、科研合作使师资队伍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促进了专业建设,在省级示范校建设中,临床医学专业被确立为重点建设专业,多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各项大赛中屡创佳绩。

(4)组建了校执业考试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试中心、急救中心,促进了“四位一体、校院协同”实践实训体系的形成,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与临床一体化、学校与医院一体化,从而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5)建立省内外医教融合培训基地,规范专业课教学和生产实习,提高了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核心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及各种考试(升本考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通过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使学生亲临岗位实际情境,接触真实病人,增强了岗位认知,帮助学生建立诊断学思维方法,提高了医患沟通能力和职业素质。同时教师和医生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提高了双师素质。临床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与行业一体化、学校与医院一体化,是一项有益于学生、有益于教师、有益于学校、有益于医院的一件好事,值得其他院校借鉴和深入推广。

参考文献

[1] 费智勇,陈梦玲.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8(18):97-101.

[2] 李卓.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实践课教学改革探索 [J].中外企业家,2019(25):209.

[3] 卢美鸿,陈长伟.探索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学模式的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4):103-104.

[4] 宋玲.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46):138-139.

[5] 王雪.浅谈校院合作共同打造临床实训中心的成效 [J].科技信息,2013(9):306.

[6] 门阳.临床医学专业社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5.

[7] 魏振东.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9.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