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民族文化地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

2020-02-22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少数民族心理健康

张 琦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 南宁53000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随着高校招生的日益扩招,越来越多来自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学生到民族地区高校求学。在高校的学生工作中,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愈来愈受到国家的重视。我国教育部曾在相关文件中明确的提出,要建设预防干预、咨询服务、时间活动以及教育教学这四个方面综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因此,民族地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需要考虑到文化适配性问题。广西作为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背景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局面:以汉族、壮族背景的大学生为主,并源源不断地出现其他少数民族文化背景的大学生。本文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意在探析多元民族文化地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研究背景

(一)落实党和国家部署的工作任务

自2017年以来,我国政府各个部门引发了关于心理健康服务指导的加强指导意见,时至今日,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已经在我国各个行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预计到2030年,我国能够实现普遍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与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健全基本符合。同时,我国各个高校当下的重点任务就是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指导意见,对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促进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促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真正实现健康校园的发展目标。

(二)配合高校德育工作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8日开展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下高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以及使命之一,党中央同时也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思想明确在相关的政治会议以及文件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属于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党中央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明确的强调,我们应当恪守中户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对民族团结的进步教育进行深化,将党的教育方针全面的贯彻落实,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促使学生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得到有效的强化,逐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理性平和以及自尊自信的意识,明确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我国民族地区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民族地区的高校内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多元民族文化有效结合起来,能够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素质,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高校的适应生活,促进高校内的民族大团结。

(四)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国中共中央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对于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更加会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计划,对相应的教育理念、方法以及内容进行明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广西地区高校学生来源地广泛,民族背景众多,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来到广西不仅会出现饮食、语言等日常生活习惯的适应问题,文化上也会出现一定的适应困难。甚还有学者称提出过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的心理健康水平标准有所偏差的意见,由此可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报以高度的重视,积极构建适应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二、多元民族文化地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现状

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学校学生的民族来源于2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学生总数的37%,其中壮族占学生总数的31%,其余还有侗族、回族、京族、满族、毛南族等二十余个少数民族,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地域性的特点。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有机会步入大学生活。广西作为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民族地区,一方面当地所特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会给外来学子带来巨大的适应挑战,另一方面当地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会对他们的内心带来一定的心理冲击。然而,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却忽略了学生民族文化的背景,这极大地制约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一)心理健康普查忽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在大学新生入学之际,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心理咨询中心都会在各系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以此来丰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但是在开展档案调查的过程中忽视了民族文化独特性,相关调查问卷比较偏向西方特点,而心理健康普查的标准也是借鉴了西方的心理健康普适标准。这就忽视了文化的独特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面对同样的题目有着截然不同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从而会降低高校大学生心理普查的准确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忽视民族文化的适应性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借鉴西方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当心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简单地教授西方的心理学理论与心理调整方法,很容易让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疏离感,甚至有些心理调整方法在他们看来很难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运用。事实上,任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都是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建构起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觉得这些理论和方法无法实践,其主要原因在于全新文化视域下的理论并不适应,在缺少相关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会失去预期效果。

(三)心理健康服务缺乏民族文化的文化敏感性

受不同的民族文化的影响,在遇到困扰时,不同民族背景的大学生所体验到的情绪情感、表现出来的应对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比如,信奉斯兰教和佛教的少数民族学生,大多倾向“内省”和“感悟”,不愿意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此现象的出现,说明不同民族文化熏陶下的学生解决心理困境的方法也不同;另一方面也说明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老师所使用的心理学理论与分析缺乏一定的民族文化敏感性,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望而却步,对学校的心理咨询失去必要的信任感。

三、多元民族文化地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在多元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广西地区构建高校心理健康体系,要以多元民族文化为背景,紧紧围绕文化适配性问题来进行探索和构建。相思湖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在总结了以往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民族文化适配性的不足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实践活动、危机干预四大环节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多元民族文化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四大环节当中。

(一)带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心理健康教学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中,在保留西方科学的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民族文化多样性来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策略。我们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在各自的发展历史中都经历过不同的磨难,在客服困难的过程中,都以各自的民族文化寻找出适合自己的心理困境解决途径。例如,在一些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中,宗教信仰活动和宗教仪式往往是他们舒缓情绪、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相关学者对回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展开了调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其自我概念中的很重要内容就是宗教认同感,这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还有一些民族的风俗习惯能够有效的帮助大学生宣泄自身的各种情绪,激发学生生活的希望,心理支持的作用相较明显。

要将原有的教学内容作为基础,积极吸收真正能够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点内容,更加针对性以及灵活性的与民族内容相结合,为教学的文化是适配性做出保障,让学生感觉更“接地气”。

(二)尊重不同民族性格的心理咨询服务

生态哲学把人的心理看做是一个与外在环境交互作用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系统。我国的大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地区,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就会产生独特的心理特点,也称之为民族性格。在同样的问题情境下,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如果不从民族文化背景来考量,只用西方统一的心理健康标准来判断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但是其真实的有效性难以在根本上得到保障。

相思湖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在原有的心理咨询流程的预约环节中,在来访者预约登记表上增加了民族背景一栏,以方便心理咨询老师提前了解来访学生的民族背景。尤其是当来访学生是比较罕见的少数民族背景时,心理老师要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结构、宗教禁忌、民族文化做好调研,这样就能在心理咨询中以少数民族的角度去解决文化适应问题。虽然心理咨询老师不可能对每个民族文化都能够深入完全地掌握;但在咨询过程中,可以放下既有的西方理论体系,秉承着开放、包容、接纳的心态去倾听学生,对学生的成长背景和民族文化保持着一种探索的心态,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面对困境、解决问题。

(三)结合丰富民族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相思湖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年会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来开展更加高效的心理健康教学,例如,九月新生适应团体辅导、“12.1”世界防艾日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通过这些活动平台,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加入进来,通过面对面的趣味心理活动和团体辅导来消除各民族大学生之间的隔阂,帮助外地少数民族学生更快地适应到广西这个多元民族文化地区,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凝聚力,从活动中引导大学生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四)符合少数民族特点的心理危机干预

相思湖学院探索和实施实施“四纵四横一平台”心理育人模式:“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心理教育+心理实践+心理咨询+心理引导”,层级网络覆盖全校,并结合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平台。同时在全院范围内建立起了由“宿舍长—班级心理委员—各系—心理咨询中心”共同构成的四级心理预警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预防工作。由于校园危机事件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等特点,所以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由宿舍长、班级心理委员加以关注,并定时定期报告给辅导员,辅导员上报到系部,最后由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测评与心理档案的建立工作;定期进行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对重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定期访谈和跟踪;与校外精神疾病治疗机构建立高效、顺畅的转介、联动机制等工作。

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是高校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元民族文化地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更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的工作。构建具有文化适配性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于提升各民族大学生的大学生活适应能力、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作用,进而促使高校内民族大团结,使大学生能够好地为社会服务。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少数民族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