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错误定价、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与盈余持续性

2020-02-22陕西青年职业学院陕西合信会计师事务所

营销界 2020年33期
关键词:经常性损益持续性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陕西合信会计师事务所 张 婧 沈 会

一、引言

资本市场在经济运行中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与有效的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然而作为资本市场的健康程度衡量标准之一,就是市场对信息的反应能力。资本市场充斥的信息之中,非经常性损益这一概念自1999年引入以来,经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2001年、2004年、2007年四次的修订完善,2008年证监会再次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按照规则导向具体增加至21项。非经常性损益经历了五次改革后,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仍占非经常性损益之首。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2014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2014年发生非经常性损益的企业总共2062家,其中涉及“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有897家公司其损益金额占非经常性损益比例的绝对值在50%以上。2012年证监会修订的《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要求上市公司披露重大资产的出售或收购对公司经营持续性的影响。201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中要求上市公司针对出售或收购重大资产对净利润的影响超过10%且绝对额超过100万的事项应当及时披露。2008年至2017年财政部历年修订的《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中根据经营业务实质与主营业务相关性,一方面将不同经济业务的资产处置损益计入不同的损益科目,另一方面是上述科目在财务报表列示位置分散,投资者容易混淆。2018年3月12日,财政部会计司发布了《关于持有待售准则有关问题的解读》,其中在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之上增加了“资产处置损益”科目。总之,无论资本市场的监管制度,还是财政部的准则修订,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逐渐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视。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从收益报告的“当期经营业绩观”角度来看,会计准则与监督制度之间存在互相补充的作用。不同性质的盈余持续性对企业的未来经营能力预测不同。盈余信息中永久性盈余表明企业在未来经营的风险较小,经营持续性得到了保证,投资者认为将来企业能带来的回报是稳定的。暂时性盈余对经营预测性不强,没有信息价值。然而至财政部修订的《财务报表列报》准则将不同类别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计入了利润表的不同损益科目及结构。为了解决这一现象,中国证监会制定了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制度,非经常性损益重要组成部分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具有暂时性盈余,具有偶发性和不确定性,提醒投资者决策时需要针对披露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将不同持续性的盈余信息进行区分,正确对待企业的经营业绩。从当期经营角度,上市公司管理层可能会利用非流动资产处置的偶发性和不确定性来粉饰公司的经营业绩,主要通过平滑盈余公积手段粉饰核心利润,维持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市场价值。当前理论研究也是针对上述观点进行阐述。但是这些研究均从当期经营角度出发,将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视为暂时性盈余,具有“特殊和偶发性”特征,表明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与股价具有相关性。但是与永久性盈余相比,当期的暂时性盈余的短期市场反应不稳定。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1。

假设1:当期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短期市场定价不稳定。

但是从收益报告的“全面包括观”角度来看,非流动资产的盈余持续性与未来经营息息相关。我国会计准则借鉴了FAS130关于全面收益的相关理念。在财会〔2017〕30号文件中规定:“(一)持续经营净利润”和“(二)终止经营净利润”行项目分别反映净利润中与持续经营相关的净利润和与终止经营相关的净利润。西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流动资产损益的发生频率、持续性方面日益增强。从持续性角度出发,一是管理层随着企业经营范围、经营性质及行业环境的变化进行投资方向的调整,非流动资产损益并非偶发性,在经营过程中会重复发生,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持续性对未来盈余的预测影响不断增加,投资者将重复出现的该损益视为核心损益;二是“业务性质”决定了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不是暂时性盈余。企业随着行业环境的变动,调整自身发展战略的不适应性及短视,表示企业正在不断通过调整战略方向对未来的经营环境进行改善,所以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对未来经营业绩具有较强的预测性,应纳入核心损益范围。据此提出本文的假设2。

假设2:当期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长期市场定价状态趋于稳定。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本文以2012年证监会修订的《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要求上市公司披露重大资产的出售或收购对公司经营持续性的影响为事件,样本选定自2015年至201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取自于国泰君安CSMR数据库,采用的财务指标都是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标准财务数据,其中涉及部分数据无法直接从数据库摘选,采取手工采集。本文使用STATA22.0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对样本进行了如下筛选:排除金融与保险类上市公司和B股上市公司;没有非经常性损益与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上市公司排除在外;将净资产为负的上市公司进行排除;各个年度的检验样本选取该年度12月31日前其股票已经上市交易且财务和价格数据完整的上市公司。最终得到的有效样本公司为297个。通过以上标准进行筛选,整理2015年至2018年涉及变量的数据。

(二)描述性统计

2015-2018年4年间每股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均值至2018年上升了192%(从2015年的0.0293增至2018年0.0856);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对非经常性损益的贡献均值(每股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除以每股非经常性损益)也由2015的12%增长至2018年的39%。

(三)检验结果分析

观察实证数据结果发现,每股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EPSNCA)的回归系数(155.1、65.75)只有在2015年时点,在0.1%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其他年度则不存在显著性。与每股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相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EPSI)在分年度检验结果中均在0.1%水平上存在显著性;从系数取值的各年趋势来看,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EPSI)市场定价呈现了小幅度破浪式状态,2015年至2018年回归系数为7.563、4.766、6.371、7.230。而每股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EPSNCA)不仅其显著性不稳定,而且其回归系数的数据和方向更是呈现出不稳定状态,2015年至2018年回归系数分别为65.75、46、14.09、13.4。以上检验结果表明假设1得到验证,对于资本定价中正常损益的稳定性而言,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股票定价出现偶然性与随机性,即当期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短期市场定价具有不稳定性。

四、结论与启示

2018年金融危机至今,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大幅度提升了192%,其对每股收益的贡献值也增长至39%,由此可以看出该损益是监管部门和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披露信息之一。然而目前,中国证监会制定的非经常性损益披露制度属于表外披露,向投资者表明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并非管理层正常控制范围内的经营活动,应将其从正常经营业绩中扣除。但是对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当期及后期的市场反应的测度结果表明,虽然当期经营下与正常收益相比较,每股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EPSNCA)除了在显著性上的忽高忽低,其回归系数的数据和方向更是呈现出不稳定状态;但是从持续经营视角下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后期定价作用较为稳定,尤其是滞后两期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对股价的定价作用下调-2.592,有此看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长期市场定价修订作用明显。

综上,从具体交易事项的“业务性质”和“决策有用性”角度来看,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并不具有暂时性盈余的特征,一方面财政部在2018年已经对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报表列报位置进行了增加及调整,同时也表明利润表表外披露标准取决于该项目对投资者做决策时影响程度。但是证监会还未对非经常性损益披露制度进行相关修订。另一方面也应借鉴IASB的全面收益观(所有收益项目对评价企业业绩具有同等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投资者因为不同的分类报告方式对收益项目性质和企业业绩的误解,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对我国会计准则进行全面改革。

猜你喜欢

经常性损益持续性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向广大党员拓展 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关于扎实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如何用经常性思想工作解决新问题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外汇风险与会计外汇汇兑损益
资产处置损益会计处理的一致性研究
浅议未实现损益对每股收益计算的影响
更绿色和持续性螯合剂GLDA及其应用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