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枢的故事

2020-02-21张宗子

幸福·悦读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中山陵天枢武则天

张宗子

武则天做女皇帝,以大周代唐,各种庆祝和纪念活动,花样百出。凡事求大,不怕费钱,以为这样可以名垂千古。长寿三年,在全国征集铜五十多万斤、铁三百三十多万斤、钱两万七千贯,在定鼎门内建造“大周万国述德天枢”,记武周代李唐的革命之功。

这个所谓述德天枢,主体工程是一个八棱铜柱,高九十尺,直径一丈二尺。柱子底下是一座铁山,铜龙托起,四面围绕着狮子和麒麟。上面有云盖,盖上铸出盘龙,龙身人立,双足捧起一个大火珠。大珠高一丈,直径三丈多,金彩辉煌,光耀日月。

天枢建成,武三思亲自作文,朝中官吏和文人竞相献诗。据说写得最好的,是当时的名作家李峤。其中的精彩句子,“声流尘作劫,业固海成田。圣泽倾尧酒,熏风入舜弦”,无非是说,武则天的业绩将万世不灭,她的英明,比得上历史上最好的统治者尧和舜。

制造天枢,花费无数。政府拨款,富商赞助,据说连胡商和番客都出了资,总共“聚钱百万亿”。武则天做事,一向气魄宏大,洛阳龙门的盧舍那大佛,至今令人叹为观止,她造明堂,顶上用铸铁,高二丈,以黄金为饰。大火珠也是用黄金装饰的。这个下有底座,上有远望如同太阳的火珠的大铜柱,如果立在首都的广场上,想象一下,该多么气派。

然而好景不长,大周皇朝随着武则天的驾崩而烟消云散,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天枢被下令拆毁,“发卒销烁”,整整干了一个多月。

工程完工,有人献诗。工程拆毁,照样有人献诗。不过,事后总结历史教训,说闲话,总是不如捧场凑热闹的人多。大概因为捧场有好处捞,而总结教训不仅好处不多,还显得不厚道。这次写诗的是洛阳尉李休烈,他是地方官,身当其事,感触比较实在。他说的当然是风凉话,所以没法像李峤那样大展文才:“天门街里倒天枢,火急先须卸火珠。计合一条丝线挽,何劳两县索人夫。”“一条线挽天枢”是早先的民间议论,意思是难以长久,大约也算政治谣言。李休烈的诗就用了这个当代典故。

时势造成的人和事,很少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所以我们读史,从远古到今天,总是看见没完没了的纠正和平反,被杀的,追封王侯,享了一辈子荣华的,死后被褫夺一切荣誉,于是改地名,拆牌坊,迁墓立碑,甚至开棺戮尸。一立一拆,耗费的都是民脂民膏。汪精卫去世,在中山陵边建了坟墓,要享受给孙中山先生陪葬的荣誉,建得那么结实,抗战胜利,民国政府不得不动用工兵用炸药炸,才把它平掉。

如今各地都在打名人牌,到处修建墓地和故居纪念馆。某省某墓,居然仿照中山陵,据说投资过亿。花这些钱,拿去做什么事不好?比如改善一点农村学校的条件,照顾一下报效过祖国的老兵们。再说了,现在纪念的人物,就算不是大奸大恶,或历史地位有争议的,有多少是值得纪念的呢?不过做了几天督军省长巡阅使罢了,除了留下一段吃喝玩乐的历史,和几句不着盐醋的废话,一无所有。相信若干年后,很多纪念物还得拆除。德不足尊的,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好。一块石头,几行字,真的能让该朽的人不朽吗?树雕像时,彩旗飘飘,谀辞朗朗,子孙后代,与有荣焉;拆掉的时候呢?只听民工绳拖杠撬的呼喊声,只见石块石膏碎裂扬起的灰尘。此时此刻,情何以堪?真不如一开始就万事皆空呢。

摘自《视野》

猜你喜欢

中山陵天枢武则天
游中山陵
老师没让坐,就一直站着聊天
MYTH AND MECHAS
武则天的遗嘱
尊敬
尊 敬
风雨90载中山陵
在暗处尊重人
中山陵为何无墓志铭
武则天陵墓前“无字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