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

2020-02-21雷良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年5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资产管理

邱 筠,雷良海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93)

0 引 言

固定资产是高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开展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等各项活动的物质基础。高校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数量和质量,是评价高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指标[1]。在旧的会计制度下,高校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导致高校资产虚增、教育成本核算不准确、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的产生,给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对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利于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意义

1.1 固定资产折旧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在旧的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始终反映的是固定资产入库时的原始价值。而实际上,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固定资产必然会产生一定损耗,这些损耗无法在账面上体现出来,导致会计报表上固定资产的价值虚增,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其账面价值始终为固定资产原值,而到了固定资产报废的时候,其账面价值会突然降为零,从而引起固定资产总额的大幅波动,违背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使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如实反映在账面上,提高了高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1.2 固定资产折旧有利于提高教育成本核算

高校教育成本是耗费在教育服务中的各类资源价值的总和[2]。高校固定资产作为开展教学、科研等各项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其损耗也会占据一定比重的教育成本。因此,科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有助于准确地核算教育成本。在旧的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损耗所产生的教育成本并没有及时分摊到高校年度教育成本中,也就无法准确衡量每个年度的教育成本[3]。而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损耗以折旧的形式逐月计提,使当期的教育成本能够准确反映出来,减少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1.3 固定资产折旧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重购建轻管理,重筹资轻规划等倾向。例如,有些院校为了满足诸如教学评估或实验室建设评估需要,片面追求资产数量和资产价值[4],购买超过实际需要的大型设备和精密仪器,导致固定资产重复购置或长期闲置,使用效率低下。有些先进设备购入后,甚至存在只有极少数人会使用或根本无人会用的情况,仪器成了摆设。另一方面,校内各部门各自为政,一些部门已有设备闲置仍在购买相同类型的新设备,另一些部门急需同类设备使用却无相应经费支持,缺乏健全的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固定资产难以在高校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能使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存量状况等信息得到全面、真实的反映,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有效盘活资产存量[5],一定程度上减少固定资产重复购置或长期闲置造成的资源浪费,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2 高校固定资产折旧面临的问题

2.1 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不一致

根据《政府会计准则第3 号——固定资产》的规定,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1 年以上的大批量同类物资,也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6]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对“批量”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使得资产管理人员缺乏统一的判定标准。有的人认为“批量”可以是购买的固定资产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如100 张课桌椅;也有人认为“批量”可以是购买的固定资产达到了一定的金额,如5 万元的学生宿舍床。两种说法都有其各自的道理,而即便是在同样以数量或金额来判定的情况下,达到多少数量或金额可以认定为一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高校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用途多样,缺乏统一的判定标准,使得同一样资产有时入账有时不入账,增加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难度。此外,不同高校对于同类资产有的入账有的不入账,也影响了高校间固定资产的可比性。

2.2 固定资产分类有差异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市属高校现行的固定资产分类,是按照上海市教委2013 年根据旧的会计制度制定的《上海市地方公办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核算操作细则》(以下简称为“旧细则”)来执行的[7]。而财政部2018 年8 月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为“新规定”),在其附表3《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中,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类别有明确的划分[8]。二者虽然都是将固定资产分为了六大类,但是对每一类下的固定资产二级明细划分并不完全一致,因此需要高校对于所有在账固定资产进行重新分类。例如,“新规定”对于房屋的二级分类中,要求对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四种类别的房屋适用不同的折旧年限分别计提折旧,而“旧细则”中对于房屋并无如此详细的分类。对于房屋的重新分类,需要学校其他部门(如基建处)的通力合作,但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做到完全准确。又如,“新规定”将家具中的学生家具单独列出,比一般家具的折旧年限更短。而学生家具是单指学生宿舍中使用的家具,还是包含学生教室中的家具,或者包含了学生活动所使用的家具,不同的高校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导致各个高校的数据缺乏可比性,不利于后续的统计分析工作。

2.3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间紧

根据《<政府会计准则第3 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的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不再计提折旧[9]。这样势必要求高校在每月最后一天,财务入账工作结束后,先由资产处和财务处共同完成当月固定资产对账,再由资产处提交当月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表,最后由财务处完成会计录入工作。但在和其他高校交流的过程中,不少高校均表示固定资产当月计提折旧时间紧、任务重,需要财务处和资产处两个部门加班加点来完成。尤其是到了年底,财务报账数量陡增,这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的高校甚至打算采取每月最后一天乃至几天,财务不办理固定资产入账的方法,来配合完成固定资产每月计提折旧工作。这样会导致月底的财务报销需要推迟入账,如果碰上有课题结题时间限制,或者临近合同约定付款期限的老师,就很容易引起冲突。这不但降低了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也影响了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不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为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2.4 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固定资产“家底不清”,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

(1)管理意识薄弱。长期以来,高校固定资产的采购都是依赖国家财政拨款,许多高校并未意识到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高校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10]。因此,从领导干部到一般教师,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都不够重视,投入的精力有限,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无序。

(2)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固定资产一般采取“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方式[11]。由财务处负责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资产处负责固定资产的账务登记和管理,而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则分属其归口的职能部门,如后勤管理处、图书馆、教务处等,缺乏一个统一领导的监管部门进行有效管理。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的占有和使用主要在各个教学和科研单位,管理和使用相分离导致“看上去谁都可以管,实际上谁都不愿管”的现象普遍存在,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3)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仍落后于资产管理发展的需求,从而制约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除了资产管理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部门间的沟通协作。专业资产管理人员的缺乏,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12]。

3 对于高校做好固定资产折旧工作的建议

3.1 加快固定资产核算操作细则出台

由于批量物资是否计入固定资产的判定标准不明确,不同政策下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也不完全一致,因此可能导致同类型的资产在入账时录入到不同的资产类目。在旧的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分类问题对于总账的影响没有那么明显。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需按月计提折旧,不同的分类可能适用不同的折旧年限,导致每月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金额产生偏差,从而影响了提折旧后固定资产的净值[13],无法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供评价依据和决策依据。为避免负面影响的产生,高校主管部门,应根据新的会计制度,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尽快出台新的高校固定资产核算操作细则,从制度上确保当地折旧政策的一致性[14]。例如:对于大批同类物资是否确认为固定资产给出明确的判定方法,统一固定资产的入账口径,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明确并细化固定资产分类,对“新规定”中学生家具的范围给出明确界定;对用于教育、科研、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离退休和单位统一负担的其他管理6 个方向的固定资产如何区分给出指导意见等。这样,既为高校如何计提折旧指明了方向[15],又有利于高校间的横向对比和高校历年数据的纵向对比,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3.2 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进一步提高了对高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在资产管理系统中新增折旧模块,完善系统计提折旧的功能。折旧模块需要根据《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和折旧分类,并且具备折旧信息查询和折旧报表统计的功能。如设备折旧明细查询,按设备使用方向查询,按设备所属部门查询,固定资产净值明细账,固定资产折旧月度报表,固定资产折旧年度报表等。另外,在资产管理系统中,还可以分别按照资产年报的要求和固定资产折旧的要求设置两套资产分类,且相互对应、自动关联。在固定资产验收时,审核人员只需按照原有的资产分类进行选择,系统就可以自动匹配相应的折旧分类,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和计提折旧的准确性。

此处,应做好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的对接,保证资产处与财务处的实时对账。资产处完成固定资产的验收后,通过中间库将数据推送至财务系统,待财务完成固定资产入账后,再将相应的数据通过中间库返回资产管理系统,从而达到账账相符。接下来,资产管理系统根据财务入账时间开始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样一来,固定资产当月计提折旧不再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都会大大减轻,工作效率也会进一步提高。

3.3 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及盘点工作

根据财政部的要求,各高校均在2016 年完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各高校应对所有在账固定资产做进一步清查,以便理清家底,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做好准备。固定资产清查可按以下步骤实施:①成立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和资产清查工作小组;②制定固定资产清查实施方案,由资产清查领导小组领导,资产清查工作小组牵头,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全面清查工作。资产清查可采取部门自查、学校抽查复核与社会中介机构鉴证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清查的准确性。

为了适应新的会计制度的需求,高校应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机制。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采取计划盘点和抽查盘点相结合的方式,由资产处下发盘点计划,保管人对其名下的固定资产逐个盘点,确认实际安置地点和使用情况,确保账实相符,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进一步提高了对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的要求。各高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加大宣传,提升全校资产管理意识。固定资产的管理,离不开人的参与。只有把人的意识提高了,才能把管理的工作做好[16]。所以应加大宣传力度,如通过举办讲座或学习班等方式,提高从校领导到全校师生的资产管理意识。校领导的意识提高了,就会转变重科研轻管理的观念,建立相应的制度,调动全校各部门的力量,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供保障。师生们的意识提高了,就会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保管工作,积极参与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来。

(2)加强培训,构建专业化人才队伍。《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加强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固定资产折旧是一项复合型的工作,仅仅依靠资产管理的知识是无法高效而准确地完成的。必要的财务知识,一定的信息化手段,都是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从培养单一的资产管理人员,过渡到培养资产、财务、信息化都精通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跟上会计制度改革的步伐,为高校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3)奖惩分明,创建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机制。为提高固定资产全流程管理的质量,可以对资产管理的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考核。包括资产效益,如科研成果、人才的培养等;资产效果,如学术影响力、同行认同力等;资产效率,如资产规模、资产使用情况等[17]。考核结果将与绩效工资、个人考评等挂钩,充分激发各级人员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

4 结 语

《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高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这就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应以此为契机,紧跟改革步伐,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培养专业化的资产管理人才,实行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从而避免固定资产重复购置、长期闲置、资产价值虚高等现象,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资产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