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0-02-21刘亚刚张启英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年5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实验室实验教学

刘亚刚,张启英,王 典

(1.长春光华学院电气信息学院,长春130033;2.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130012)

0 引 言

高校实验室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实验室也是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发的重要场所。在保障实验室安全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实验室资源,分类整合,资源共享,加强实验室管理,建设一支高效的实验室管理队伍,有利于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科研成果转化,提升高校的整体科研实力。

在关于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相关文献中,一些学者提出了观点,其中,陈文[1]对实验室的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提出实验室管理队伍专业素养有待提升、人员年龄老化、工作积极性低的现状。秦峰等[2]学者提出了“实验室的创新管理要打破原有的封闭式的管理思维定式,改变原来的传统的管理模式、方法,采取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实验室管理,促进高校实验室的健康发展”。贺花、高立民等[3-4]学者提出了组建新实验管理中心,设立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的管理机构,构建一个一体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与资源分配管理平台,实现实验室的统一调配和管理运营。

如何做好高校实验室管理,推进教科研,已成为高校提升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1 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近年来,虽然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成效不断提升,但一些问题仍制约着高校实验室功能的发挥和价值的体现。教师系列与实验系列管理体制上不平等的问题仍然存在。实验室安全问题不受重视也是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设备更新速度快,淘汰率高的问题,重复建设等问题仍显突出。

1.1 实验室安全和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是保障高校教学科研正常运行的首要环节。由于高校实验类型繁多,实验设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带来了难点,对于实验室的防火、防盗、防爆,易燃品存储安全,水电使用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等,实验室安全工作需常抓不懈,不能有一丝松懈。

往往重大安全事故都是由疏忽导致。2015 年某高校化学系实验室发生爆炸引起火灾,造成一位博士后当场死亡的悲剧。2018 年某高校实验室内学生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试验时发生爆炸。直接原因是试验设备金属摩擦、碰撞产生的火花点燃镁粉发生爆炸,3 名学生死亡,这次事故也是由某高校的一系列间接原因引起。在实验室安全问题上,安全管理缺失,师生安全意识薄弱,危险源处理方法不当等因素,不仅给高校造成了巨额财产损失,也给师生人身安全造成重大损害。

1.2 实验室设备更新快,“被贬值”现象严重

在高校实验室中,通常分为两种,即教学型实验室和科学研发型实验室。在教学型实验室中,承担了大量的基础学科和专业基础的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任务。在科学研发型实验室中,有很多高、精、尖实验设备。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往往需要一个人管理几个实验室,几十台甚至上百台实验设备。尤其在科研型实验室的贵重仪器管理和使用上,能熟练掌握这些实验仪器设备的专业技术人员少,很难在短时间发挥其科研价值。由于科学仪器遵循着“摩尔定律”而“被贬值”,实验员尚未熟练操作,设备不能及时使用,甚至刚刚引进这些科研仪器设备后,便有新的仪器设备取而代之。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校实验室设备跟不上科学发展的趋势,导致“被淘汰”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1.3 实验室设备重复购置导致资源浪费

高校往往有多个学院,在实验室设备购置中,存在着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例如,计算机实验室,每个学院为了完善本学院的完整性,做到自给自足,使用方便,学院间购买大量相似或相同的仪器设备,使资金投入到重复购买实验设备上,导致实验设备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如数学专业为数学建模竞赛建设计算机实验室,会计学专业为会计电算化建设计算机实验室,国际贸易专业为证券投资学建设计算机实验室,电子商务、环境设计、电子信息、机械自动化技术专业等,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中,都会提出专业需求。而这些专业又不在同一个学院,为了维护这些计算机实验室,学院又会引进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实验人员或用非专业人员代管。既浪费仪器设备购置费用,又降低了实验室使用效率,还增加了实验室维护人员。

1.4 实验室管理人员学历水平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实验室建设被很多高校轻视,认为实验室管理人员是教学辅助人员,而不是专职教师,这就导致实验技术人员不愿屈居于高校实验室。再则,实验室人员工作琐碎,与教师相比报课难度大,培训和晋升的机会少,不受重视,从而造成实验人员积极性不高[5]。由于历史原因,一部分实验室管理人员受教育的程度总体不够高,本科和在职硕士层次居多,全职硕士和博士较少,人员梯队结构不合理。

2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基于实验室管理现状,结合多年的实验室管理工作经验,高校应不断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利用新技术,加强虚拟实验室建设,能虚不实,尽量减少硬件设备投入。分类整合实验室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使用率。构建开放型实验室,提高为师生服务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办学水平。

2.1 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保障实验室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是实验室安全工作,其次是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管理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实现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1)实验室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工作体系,打造实验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坚持三个原则,①以人为本,把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人身安全是核心,是实验室的重中之重;② 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工作体系必须覆盖全校人员以及实验操作全过程,实验室安全需要多方参与,共同维护实验室安全工作,绝不是一个实验员或一个实验班的任务;③各学院教学实验室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室设备及实际实验环节,建立具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安全保障制度,绝不能一概而论,要仔细分析每一个实验过程,分析不安全因素,及时更新安全管理制度,最大程度上保障实验室安全。

(2)避免安全事故发生。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要严格阅读和理解安全知识和接受实验室安全的培训;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从细节上杜绝安全隐患。实验管理人员需在每次实验后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3)加强实验室及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如网上培训、安全教育、校园广播、安全演练等形式,将实验室安全及环保教育渗透到教学、科研实验的各个环节,使师生牢固树立实验室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实验室安全及环境保护的效果,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2.2 加强虚拟实验室建设

在互联网、云技术及全息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建设虚拟实验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实验室仪器设备投入,能够有效避免实验设备重复购置。华新宇等[6]学者提出虚拟实验室不仅解决了目前实验教学资源不足、课时不够等诸多难题,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实验成绩。为课程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和途径,建设虚拟实验室是对传统实验教学重要的补充。

虚拟实验室不需要购置实际的仪器设备,只用软件来模拟各种仪器、实验过程和实验场景模拟,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来完成实验教学过程,具有直观、方便、可重复操作等优点,对于一些验证性实验效果较好,虚拟实验室的建设也是对实验教学及科研的重要补充。

2.3 分类整合实验室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实验室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是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难点。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下,把实验室分为科研型实验室、教研型实验室及公共基础型实验室。学校组建实验管理处,统一分配与协调管理实验室。对各专业实验室实行专用共享充分发挥实验室功能,坚决取缔局部资源垄断。

打通学院间的实验室使用壁垒,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尤其是实验室开放后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量加大。学校应修改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量计算相关文件,按实验室开设的课程数量或实验数量计算管理人员待遇。“计件”付酬实现实验管理人员多劳多得,给予必要的回报和认可,激发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建设公共计算机实验室,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随着社会上计算机考试科目逐年增加,例如大规模的会计、医学、司法考试等,均需要大规模集中的计算机实验室,如果计算机实验室分散在不同教学楼宇,不同区域,很难实现大规模统一考试。所以整合计算机实验室,统一管理,专业优先,既提高社会服务功能,又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方便管理与维护。

2.4 加强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主力军是实验室的管理员,是高校实验管理人才,也是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平台的保障者和服务员。实验室管理的优劣取决于实验室管理员的业务水平与科学素养,实验室管理员既需要有责任心,又需要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保持高尚的服务理念,才能保证实验室的高效运转。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出现,对于管理员的技术要求也日益提高。实验室管理员不仅要熟悉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还要会排除常见故障。所以,实验室管理员也需要定期组织培训和继续教育,参加国内外相关会议,参观国内外高校,学习实验室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也要鼓励实验管理人员参与教科研活动中,鼓励参与或组织科学实验仪器设备的研发工作,适当引进有经验的实验管理人才,加强实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科学素养,打造一支高精尖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

2.5 构建开放型实验室,提高实验仪器使用率

开放型实验室不但能够加强各种专业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锻炼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充分达到资源共享,提高科学仪器使用率。创建开放型实验室是实验室发展的一种趋势。开放型实验室不仅仅是实验室空间的开放,更重要的是通过提供相对开放的实验室环境下,便于学生充分利用和规划自己的空闲时间进行自主式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实验室设备使用率[7]。

构建开放型实验室,推进开放型实验室的发展,充分发挥开放型实验室特点,为师生服务,为社会服务,提升高校办学水平。

2.6 加强实验仪器日常监管工作,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完好率是保障高校教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条件。保障实验仪器设备正常使用,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也是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工作。

加强实验室设备维护保养意识,提高实验设备使用寿命。细致入微地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做好防盗、防尘、防潮、防震、防锈等工作,做好实验日志登记,实验前开机检查,发现损坏,及时修复或报修,以延长仪器使用寿命,提高使用率。

加强维修技术队伍建设,提高维修水平。实验仪器维修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验室管理人员中培养,也可聘请校内外具备专业维修技术的队伍。制定激励机制,吸引校内技术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教师加入维修技术队伍,优化维修队伍结构,减少维修成本。

3 结 语

综上所述,高校实验室是集教科研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中心,高校实验室管理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优劣关系着教学、科研水平以及创新能力。

把实验室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加强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利用新技术,建设虚拟实验室、开放型实验室已经势在必行。打通学院间壁垒,构建共享实验室,减少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减少资金投入,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培养一支高精尖的实验室管理队伍,才能保障高校教科研工作的稳步推进。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实验室实验教学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