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的育人价值探究
——以衡水学院为例

2020-02-21郑艳芳韩伏彬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定点编队师范生

郑艳芳,韩伏彬

(衡水学院 a.教育学院;b.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河北 衡水 053000)

教育实习是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上岗”之前的必经阶段和基本形式,是“各级各类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实习学校进行教育、教学专业实践的一种形式,包括参观、见习、试教、代理或协助班主任工作及参加教育行政工作等,是师范院校教学环节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教育实习是培养和锻炼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实现师范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不可或缺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师范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的实施条件

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是“由高师院校将多个不同专业的实习生混编为一个实习小组,由一名指导教师带领到一所实习学校进行实习”,并由定点实习学校和高师院校共同指导和管理的教育实习模式,该模式兼顾各利益方的需求和能力,是一种操作性、可行性较强的师范生实习模式,在当前教育实习中普遍存在。

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兼顾各利益方的需求,首先,地方政府协调打通高校和各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的壁垒,构建“三位一体”师范生培养体系,为师范生培养提供高效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为师范生实习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其次,高校依据实习基地的需求和容量安排各学科实习生,将师范生按照不同的学科混合编组,基本保证每组成员涉及各个学科师范生。为师范生指定实习指导教师,制定实习指导规章制度,为师范生教育实习提供理论支撑。再次,中(小)学校实习基地有效接纳实习生,为实习生配备各学科优秀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建立“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实践育人环境,形成“一对一”师徒制教育实习指导模式,建立实习生教育管理制度和实习指导教师指导规范,帮助师范生快速成长。最后,师范生在三方打造的实习基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实习,组建实习小组,打造学习共同体,保障师范生在沟通合作的融洽氛围中养成教师核心素养。

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旨在形成师范生核心素养,无论在教育实习目标建设、教育实习过程、教育实习管理、教育实习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蕴含着深刻的育人价值。

2 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中实习目标建设的育人价值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是学生培养的宗旨,是教学评价的标准。教育实习教学目标建设要把“立德树人”基本理念作为主线贯穿教育实习各个环节。立德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教师职业道德,树人就是形成师范生乐教、善教的教育情怀,培养师范生从教的关键能力。

2.1 通过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教育实习作为师范生实践育人的重要一环,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要目标就是要帮助师范生养成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培育师范生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这既是国家和社会对师范生培养的追求,也是师范生自身发展的诉求。

2.2 通过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践行师德规范

师德规范是教师素养的核心内容,是教师价值观念的源泉、也是教师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教学目标要求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理解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所谓“正人先正己”,师范生作为准教师,应坚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2.3 通过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培育教育情怀

教育情怀是教师品格的核心体现,是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目标要求师范生养成“情系学生、胸怀育人”的教育情怀,具备坚定的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对教育教学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对待工作细心、耐心,坚持“四个相统一”,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2.4 通过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形成从教关键能力

从教关键能力是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范生从教的基础。主要包括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育人能力、发展能力等等几个方面。

首先,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要求师范生养成初步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师范生可以“依据国家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运用教育教学基本原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教学,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其次,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要求师范生具备班级管理能力,能够开展班主任工作。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师范生观摩实践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体验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并获得积极体验。

再次,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要求师范生学会育人。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师范生要依据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在理解学科育人价值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并且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培养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的能力,初步具备育人能力。

最后,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要求师范生养成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要求师范生培育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一方面在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养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合作是发展的基础。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要求师范生加深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养成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备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3 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中实习过程的育人价值

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以践行师德、培育教育情怀为主线贯穿全程,以不同核心任务分阶段进行。

3.1 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过程的设置

将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教育观摩阶段,教育观摩的教学目标为观摩、体验为主,观摩内容为师德观摩、教学观摩、育人观摩、班级管理观摩等几个方面。其次为临床实践阶段,临床实践主要为师范生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实践所学理论知识,形成师范生关键能力。临床实践内容包括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育实践以及教研实践。第三阶段为教育研习阶段,通过在观摩和实践过程中对理论问题的思考从而在实践过程中生成个性化的研习项目,主要目标是反思、研究理论实践,养成反思、沟通、合作品质,提升教师素养,主要内容是师范生个性化的提升项目。第四阶段是过程总结与教育“回炉”阶段,该阶段师范生自我反思与理论提升阶段。如表1所示,

表1 教育实习阶段划分与设置表

3.2 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过程育人价值的实现

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过程是双周期循环过程。首先,教育实习是由教育观摩、临床实践、教育研习、总结回炉,重新观摩、实践的循环实习模式,如图1所示。循环过程每一环节任务不同,目标不同,育人价值也呈现不同维度,但是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可以有效落实“立德树人”基本教育理念。

图1 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阶段循环图

其次,教育实习是双周期实习,如表1,阶段划分相同,但实习目标任务不同,内容不同,实习时长也不同,第一个周期是共性的教育实习,实习内容是针对各专业实习生共同制定的实习计划,第二个周期则是在第一个周期基础上由师范生在实习各环节中生成的具有个性化、针对性特点的教育实习项目。有效实现了我校师范生的共同发展和个性成长,创新师范生培养发展模式。

在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双周期循环教育实习过程中,养成师范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培养师范生观察、反思,沟通、合作的发展品质;形成师范生教书育人的关键能力;培养师范生善教、乐教的教育情怀和关键能力。

4 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中实习管理的育人价值

4.1 双重管理模式的育人价值

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实行双重管理模式。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虽然在实习期内完全在中(小)学完成,但是并不是高师院校“放羊式”管理,而是由高师院校和实习基地共同管理,实习指导由高师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实现目标不同、任务不同的双重管理模式,在教育观摩和临床实践环节以中(小)学校管理为主,在教育研习和总结回炉教育实习环节以高师院校管理为主。中(小)学制定教育观摩制度和实践管理制度,保障师范生教育观摩和教育实践内容的有效完成和实现。高校建立教育研习内容和管理规范以及教育实习总结与教育理论研修制度和规范,保障师范生实践目标的实现。

在师范生教育实习管理过程中,要求师范生坚持牢记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使命,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培育师范生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4.2 双重学习共同体的育人价值

非正式的组织环境也蕴含着一定的育人价值,特别是同辈群体的教育价值不容小觑。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既包含同辈群体组成的学习小组,又包括双师指导下的成长小组。

一方面组建各学科师范生教育实习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由实习组长负责组织,每周开展一次实习分享会,围绕教育实习目标任务通过头脑风暴式分享实习,构建反思型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基本任务就是分享研讨一周内的实习见闻和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在教育实习的第一循环周期内,每周的实习分享会可以有效帮助师范生理解、体验、反思教育实习。

另一方面组建由师范生和双重实习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在实习指导过程中看似“双导师”都是指向“师范生”这同一目标的,但事实上,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也在潜移默化地相互影响着,高校教师在共同体研讨过程中无形给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带来了丰富的、崭新的教育理论,而中(小)学教师在共同体研讨过程中也充分展示了鲜活的中小学教学实践,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在“共商、共享、共建”的学习共同体下,促成了三方互赢互利,共同成长。

学习共同体作为混合编队教育实习的微观组织,一方面是各学科师范生构成的学习共同体,养成师范生沟通、合作、反思、成长的习惯,另一方面是由实习指导教师和师范生共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提升师范生实习品质和教师素养养成。

5 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中实习评价的育人价值

没有反馈的学习是无效学习,总结与评价是学习反馈的有效手段,提升和改进的核心过程。在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中,秉承全程育人的教育理念和“产出导向”的评价观、“持续改进”的质量观,构建教育实习育人目标,依据育人目标进行总结和评价。

5.1 实习评价目标的育人价值

总结评价依据践行师德、培育情怀、关键能力的教育实习育人目标。围绕育人目标构建教育实习全过程具体目标,形成项目目标建设体系。师范生依据细致、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建构自己关键能力的形成程度、教师素养的发展水平。

5.2 实习评价主体的育人价值

师范生教育实习总结评价主体既包括中(小)学指导教师,也包括高师院校指导教师,还包括师范生学习共同体和师范生自我评价。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构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主体,给师范生教育实习提供多角度评价检测,更好地帮助师范生的成长与发展。

5.3 实习评价方式的育人价值

师范生教育实习总结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既包括教育实习档案袋、教育实习项目汇报、实习生自我评价、双指导教师综合评价等多种方式,帮助师范生养成记录教育教学、反思教育教学、改进教育教学的良好职业习惯。

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有效实现了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养成,既形成了师范生教书育人、反思成长的关键能力,又培育了师范生乐教、善教的教育情怀,还养成了师范生践行师德、立德树人的教育品质。

猜你喜欢

定点编队师范生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解析几何中定点问题的处理策略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基于事件驱动的多飞行器编队协同控制
基于RQPSO-DMPC的多无人机编队自主重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