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与发展

2020-02-20田毅锋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2期
关键词:深基坑施工人员钢筋

田毅锋

(福建江夏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0)

1 创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介绍

1.1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意义

国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人们不再满足于过去对衣食住行的需求,社会对衣食住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土木工程便是“住”,即建筑工程的主体部分,是优质建筑的重要基石。作为土木工程中的核心要素,施工过程中展现的施工技术将直接决定土木工程的整体效果,因此务必要大力发展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为建筑工程奠定扎实的基础。但就当下而言,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化建筑的发展需要,有部分施工技术在现代化建筑工程中略显“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满足建设需要,就无法将现代化建筑建设出最佳效果,甚至会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埋下未知的安全隐患,所以我们要对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展开革新工作,对传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技术创新,优化过往施工技术中存有的不足之处,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工程效率、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更是为了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创新与发展工作“迫在眉睫”。

1.2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原则

(1)科学化原则。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实践出真知,任何创新工作必须都要“有迹可循”,必须都要来自于实践当中,最终也必将运用在实践当中,并不是提出一个假想理论就是创新,也不是稍有变动但无实际运用就叫创新,必须要将创新工作运用在实践当中,将其转变为切切实实的生产动力,并且能为建筑企业、建筑行业乃至真个社会带来货真价实的优点益处,这样的变动才可称作创新。如果创新工作缺乏科学性,就很容易让创新工作停在表面,经不起任何推敲,换句话来讲,这些年来如果没有科学性的创新,我国建筑工程仍停留在原始的人力运输时代,当下的运输方式对比传统人力运输便是创新,只要能够真正优化工程质量、减少资源浪费、优化资源效益等,都可称为创新。当下广泛应用的挖掘技术以及高层升降的运输模式等都源于科学性的创新,而我们要做的便是为创新赋予科学性,将创新工作运用到事件当中,并将创新工作转化为生产原动力。

(2)全面化原则。创新工作不仅仅要优化某一环节,应该在在土木工程整体施工环节中都要有所表现,要起到连锁效应,从某一环节影响到之后的环节,创造出更强、更优质的创新效果,通过施工技术的创新,加强施工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工作与汇总工作,再结合新兴技术,在最大化的降低施工所需成本造价的同时建造出最为优质的土木工程。

(3)整体化原则。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工作务必要科学、合理,具有绝对的稳定性,必须要摒弃传统施工技术的施工技术管理理念及施工技术管理效率,最大化的避免传统施工技术下停滞不前又浪费资源的尴尬局面重复上演,而要在保证土木工程暗示竣工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工程质量,并且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益的目的,要明确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目的,是要在完成土木工程的基础上推动自身乃至建筑行业的发展,真正为建筑行业起到推动与促进的积极作用。还要保证创新工作稳定如一,不能某个阶段较为稳定而某个阶段不尽人意,必须要从一而终,在整个施工环节中都起到了优质的效果,不断为建筑企业创收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拥有科学性、全面性以及整体性原则的创新工作才是合格的,三者缺一不可,唯有保证了三者,充分融合了三者,才能够真正保证创新工作的正常运作,进而促进我国土木工程的发展。

2 创新施工技术的必要性

首先,有创新才有发展,经历了20世纪至今几十年的累计,当下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果。但虽说如此,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且初期发展我们没有任何经验累积,更多的是学习国外发达国家,以他们的施工方式作为标准去学习、模仿,导致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老是难以摆脱“缺乏创意”的氛围,简单来讲,就是缺乏创新思维,无法真正做到创新、创造,设计出独一无二、打造出只属于自身特色的施工技巧,更多的是被思想束缚,难以寻求突破。

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国内建筑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不再局限于国内的其他建筑企业,更多的是来自国外建筑企业的竞争压力,建筑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稍有不慎,便容易“背腹受敌”,更甚者难以挺过,直接破产倒闭的建筑企业也不在少数。因此,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利用“创新思维、创新技术”来谋求更大的发展力,而不是一味的“安于现状,停滞不前”,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潜力,就必须要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工作,只有技术得到创新优化,才能够在一众“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用高质量的建筑工程来做敲门砖,利用实力来获得更高的国民好感度及社会关注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企业的发展进程,确保建筑企业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在优化自身创新工作的同时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其次,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建筑企业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优势,有着其他企业没有的技术专利,就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强硬实力,近几年来,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发展到达了一定的水平,也迎来了发展的瓶颈期,市场面临着“洗牌”,创新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企业得以更为长久的发展,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丛林准则,企业唯有不断地进行革新进行创造,用创新技术与创新理念包装自己,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够更好、更持久的发展下去。

再次,创新即优化。“不断创新,不断优化”不仅仅是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全球能源告急,很多不可再生资源预计在未来的几十年间都将销声匿迹,这对于整个社会发展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而不可再生资源产生需要花费千百年时间,一旦资源供给不再满足发展需求,人类文明将止步不前,这对于全世界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发现新能源,找到不可再生能源的替换方式,对于社会乃至全世界而言都将“功不可没”,对此,更要进行施工技术优化,在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浪费的同时不断开发新能源,为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3 不同环节的创新要点

3.1 深基坑施工环节的创新要点

深基坑施工环节是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基础工作,很多时候施工队伍会由于深基坑施工环节过于简单而并未给予过多的关注,只要深基坑呈现出的效果不差,不会对后续施工产生影响,殊不知虽然深基坑施工环节相对而言较为简单,但深基坑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整体的施工效果,而且深基坑施工环节作为土木工程的基础施工工作,一旦出现施工质量不合格,必将直接导致土木工程质量与安全不达标,因此,切不可因为深基坑施工环节是基础工作便不重视,应该要一视同仁,抓住深基坑施工技术的施工要点:如2018年天津超深基坑施工成果再创新,创造了天津市超深基坑厚底板混凝土浇筑的新纪录,并在此次超深基坑施工中首次运用多项新技术,此次创新获得了不菲的成绩,大大缩减了工程时间,收获更高的经济效益。

此次施工的安全性、质量性以及稳定性等都得到了基础的保障,这与施工人员前期的准备工作离不开关系,可以说,施工人员在此次成果中功不可没,为了完成此次建设,施工人员将原有的浇筑工法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多流道同步浇筑的创新效果,还自主研发了“一体化”施工技术,让挖掘机、渣土车等大型车辆直接行驶到相应工作岗位,进而提升了施工进度。

施工人员可以借鉴此次案例的成功经验,建议在实施深基坑施工环节前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勘察施工现场的水文条件以及周遭环境等,避免施工过程中对周遭环境产生破坏,要尽可能的保护生态环节,做好护坡工作于排水工作,从全方面提升深基坑施工质量。

3.2 混凝土施工环节的创新要点

新时代科学进步衍生了不少的新型材料,虽然这些新型材料有着传统材料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限制因素,导致这些新型材料并不能得到大面积的普及,因此,当下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仍然是混凝土。要想提高混凝土质量就必须关注到混凝土材料的配比,配比工作不得马虎,必须合计科学合理的计算数据来配比;第二要关注混凝土的搅拌工作,搅拌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将原材料混合在一起便行了,要想提高混凝土质量就务必要关注这一步骤,利用混凝土的搅拌工作提高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其三,浇灌工作也需要密切关注,浇灌过程中一旦出现偏差如离析现象,则需要在第一时间内解决,避免小差错对后续生产埋下安全隐患。

高质量的混凝土才是后续创新工作的基础工作,混凝土的可塑性与整体性强,只要有足够的创意,都可以实现造型上取之不尽的多样性,例如意大利建筑师奈尔维的罗马体育宫、西班牙建筑师卡拉特拉瓦的坦纳利佛音乐厅等,都是设计者思维的创新与高质量混凝土的碰撞,可以说,设计者是创新思维是决定混凝土艺术形式的关键所在。

3.3 钢筋施工技术的创新要点

钢筋作为土木工程整体的支撑主体,是土木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没有钢筋,土木工程将无法正常运行,而钢筋施工的技术要点,则源于钢筋埋地数量的严格把控,严格控制钢筋数量,合计出最为科学、合理的钢筋数量,对钢筋埋地数量进行严格的管控工作,以此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密切关注钢筋的型号、规格,加强钢筋的管理方式及储存模式,为了避免钢筋出现氧化、腐蚀等问题,应该要尽可能保持储存空间的干燥程度,整体而言,钢筋的创新工作较为容易,但也不可马虎,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储存空间的干燥管理,延长钢筋使用寿命,确保结构工程的整体质量。

4 当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现状

施工技术不规范已成常态,由于建筑施工风吹日晒的特性让很多年轻人望而生畏,年轻人不愿吃苦,施工人员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就导致了施工队伍入门门槛低,很多施工人员并未持有相关专业凭证便上岗施工,更多时候是根据过往经验来施工,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很多专业动作并不专业,甚至过于粗糙,有很大的概率会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且由于我国土木工程发展期短暂,发展进程仍处于初期阶段,再加上土木工程自身错综复杂的施工技术导致整体施工技术仍发展较慢,多样化的技术手段尚未普及化,有的施工队伍自身施工技术有缺漏却仍然效仿国外成熟施工队伍的快速施工,只顾数量而忽视质量必将导致工程建设后达标困难,而不能达标则意味着返工,返工则意味着又将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更甚者需要拆除重建,这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将是巨大的经济损失。从长远角度来看过多次数的返工重建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施工队伍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导致施工团队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而这些都与施工技术的规范程度息息相关的。

除了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之外,施工材料也是决定施工效果的关键点,施工材料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优质的材料配上科学、合理的优质施工才可打造出优质的建筑,只有将施工与原材料的选择做到最好,才可真正实现“1+1>2”的效果,但当下很多不良商家为了谋取私利,减少土木工程施工所需的成本费用,便用劣质材料“滥竽充数”、“以次充好”,很多建筑工程在完成后从表面上看起来都很好,但实际是时间一长便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如外墙掉漆、隔音差、楼层漏水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源于使用劣质材料,只顾眼前一时的“蝇头小利”,而不顾后续的社会效益,必将遭到反噬。

因而本人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当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尴尬局势:

第一点,明确施工人员的主体地位,清楚认识到施工人员是决定施工走向的决定性因素。要适当的提高施工门槛,不能因为人才市场短缺便“饥不择食”,对前来应聘的施工人员要有一定的应聘要求,而“岗位证明”则是最为基础的需要,不可让员工无证上岗,一定要有相关国家级的证书证明才可让施工人员进入岗位。证书不能证明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但能直接反应该员工是否具备上岗资格,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多变,高空坠物更是常见,如果施工人员没有相应的知识储蓄及处理能力,就很难保障自身的人身安全,人身安全难以保证,施工工作便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另一方面,拥有系统、全面知识的施工人员适应能力更强,能够更快、更好的解决突发状况,相较于“凡是凭经验”的施工人员而言更有优势。

但对于已经招聘进来的“无证人员”并不是采取开除政策,而是鼓励这部分人员去积极相应国家的号召,自身投入学习当中,学习相关系统、全面的知识理论;管理部门还可以启动人才培养方案,将学习快速、态度端正的施工人员送至专业机构培训,亲身打造优质施工人才,就无需担心人才市场供应不求的情况。

第二部分就是要做好施工材料的把控工作,管理人员必须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不可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便选择劣质材料,这对于建筑企业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要知道企业的社会评价才是决定其是否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务必要做好施工材料的把控工作。

采购必须择优选择,尽可能选择市面上口碑较好的大牌子,原材料的选购工作要上心,入库前要逐一核对,进行抽样检查,一旦发现原材料出现质量问题,则需要第一时间与原厂家沟通换货,入库后做好检查工作,不定时抽查原材料保存质量,确保原材料在存放期间内不出现腐蚀、生锈等情况,在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还需要进行最后的检查工作,确保所有原材料安全、无纰漏之后才可将其真正的投放到生产使用当中,三步骤缺一不可,一定要最大化的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优质的施工+优良原材料,真正实现“1+1>2”。

5 小结与展望

土木工程由许许多多的施工环节组成,每一个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最终都会对土木工程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不同施工环节有着不同的创新目标,我们要在质量保证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优化与创新,进一步促进我国土木工程施工基础的发展。

猜你喜欢

深基坑施工人员钢筋
D10mm热轧带肋钢筋五切分生产工艺开发
基于FLAC3D的深基坑开挖模拟分析
我把一吨废钢筋搬成了三吨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浅述
截钢筋
深基坑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的应用
这批没收钢筋该如何处置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