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职学生精益操作专业实践技能的研究—以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为例

2020-02-18王国青张宝玲于传峰

山东化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工业教学内容技能

王国青,张宝玲,马 洁,于传峰

(1.山东化工职业学院 化学工程系,山东 潍坊 262737;2.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273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实践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2012年教育部等七部委发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专门对高校的实践育人工作进行部署。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强调“劳”——实践的重要性,国家对实践的重视可见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涉及化工、石油、材料、食品、冶金、石油、环保、医药等领域,在工农业生产和质量控制方面起着“把关”的作用,因此提升高职学生的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1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实践教育在工业分析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然而当前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教学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居多,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地方。

1.1 基础知识薄弱,基本实验技能欠缺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是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及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为基础,以工业分析、食品分析、油品分析、药物分析等课程为专业课的一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高职学生本身化学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稍差,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扎实。理论知识不足以指导实践,实践技能更是欠缺,在进行实践技能训练时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

1.2 实验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教学仍旧以 “讲授型”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而仅有的实验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以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求实创新的精神。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更是需要长时间的过渡期,不利于学生职业的发展。

1.3 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企业要求

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某些层面就是人才的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分析检验人才是企业生产中的一双“眼睛”,随着企业产品不断的更新换代,这都对分析检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远远落后于企业需求,专业课程体系未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未能充分体现当前企业对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不能彰显高职特色,难以适应时代需求。另外目前高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相对缺乏, 实验实训与企业的需求有一定差距,不能满足企业的实践工作需求。

1.4 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高职院校是为企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其培养方案必须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但是,实际教学中,企业的实际参与力度不大,在课程内容的开发与设计上,表现为课程内容理论和实践融合不够,针对性不强,分析检验教材内容雷同、实验与实训项目陈旧、方法落后,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对接不上,学生所学技能与企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实践教学不够规范与合理,实践技能培养与岗位工作需求相差较大[1]。此外,教学过程中忽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

为提升高职学生的精益操作能力,锻炼其专业实践技能,我们必须按照行业标准来培养工业分析技术人才, 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经受真正的“ 工业” 分析培训[2]。

2 提升精益操作专业实践技能策略

2.1 强化学生化学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

针对高职学生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基本实验技能欠缺的现状,在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推行“三阶段三层次”实践教学新模式[3]。第一阶段为考核性实验教学环节,选取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学科中的经典的实验进行练习,通过这一阶段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蒸馏、分馏、萃取、溶液的配制、定容、滴定等基本的实验操作环节,巩固学生的基础化学知识、纠正不规范操作。第二阶段为验证性实验教学阶段,本阶段主要从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工业分析、油品分析、食品分析等科目中选取教学内容。通过这个阶段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利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混合碱的含量,利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布洛芬胶囊中主要成分的含量等实验,通过上述实验的学生,使学生能够按照行业标准独立进行规范的检验,并能够熟练的书写检验报告、实事求是记录原始数据。第三阶段为综合性设计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去企业定岗实习,利用这个机会,教师指导学生选取比较有实际意义的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查阅文献,选取试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检验工作,指导学生按照国家的规定起草检验标准。通过第三阶段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2.2 基于分析工作岗位选取教学内容

工业分析技术就业岗位主要有采样员、化学分析实验员、仪器分析实验员、质检员、化学实验室主任、仪器维护管理员、仪器仪表维修工等工种[4]。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选择与岗位内容相关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职业能力、素养方面的内容授课。采用案列、项目化等教学手段模拟岗位任务,提升学生对未来工作的认知能力。

2.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技能提升

高职学校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的摇篮,为提升工业分析专业人才精益操作能力,必须加强与企业合作,实施“校企结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企业要参与到高职学校教学的各个方面,学校亦可以聘请企业优秀的人才到学习兼职教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化学检验工岗位工作任务引入课程,根据岗位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依据岗位工作任务安排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参照职业资格考核标准制定专业课程考核标准,达到课程教学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工学一体”。

2.4 大赛驱动促进实践能力提升

每年国家、各个省都会举行工业分析检验技能大赛,高职学校应当利用工业分析检验技能大赛的契机,将大赛考核评价指标及要求引入到常规教学中,这有利于提升工业分析专业学生精益实践能力的提升。具体指的是在工业分析专业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深入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在教学设计方面,打破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模式,充分引入讨论、案列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建立学习团队或小组,教学内容以小组完成项目的形式展现,课上理论学习与实操相结合,课下项目知识储备和项目技术分析相结合[5]。以实现“以赛促教,赛教相长”的态势。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当前工业分析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与解决的措施。通过强化学生化学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基于分析工作岗位选取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大赛驱动四个方面来促进工业分析专业高职学生精益实践技能提升。分析专业是产品的“眼睛”,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缩小工业分析专业人才由学生到职工的“试用期”,为其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工业分析专业技术人才提升精益操作实践技能为人民群众衣、食、住、行保驾护航,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工业教学内容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工业人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画唇技能轻松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