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行彻底的评价机制、用人制度改革是真正落实减负的前提

2020-02-16冯胜清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0年1期
关键词:一刀切作业量根源

冯胜清

[摘 要] 中小学生减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中既有减少作业量的问题要解决,也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问题,更有破除人们教育焦虑的人才评价标准、用人规格要求问题。而引发人们教育焦虑的人才评价标准、用人规格要求问题才是负担无法真正减下来的根源,是牛鼻子、问题的肯綮。说到底,解决减负问题,解决应试教育问题,应克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策略,不能只做减法,搞“一味的”“一刀切”,要在全社会真正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观。

[关键词] 中小学生减负;系统工程;根源;作业量;“一刀切”;人才评价标准

近年来,媒体频频曝光,有的小学生到夜里10点因为作业没有完成而不能睡觉,中学生,特别是初三学生、高三学生,在夜里12点后睡觉的不在少数,晚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休息,影响了第二天的学习,导致学生厌学、近视率上升。所以,为学生减负,成了这两年的热词,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百姓,都在关注,在讨论;从上到下,出台了不少文件、不少政策。但是,许多规定是只能治标不治本。

2018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开展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3月的全国“两会”,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成为热点之一,而且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多部委联动,助力解决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办人民满意的教育。2018年底,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又联合向省级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即“减负30条”,从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四层面提出30条措施,强调“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合理确定学生离校时间”“严禁将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同时强化了家长在教育孩子、减轻学生负担工作中的责任,并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各方职责。到目前为止,有关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的文章有上千篇,说连篇累牍也不为过。但是,寒暑假,学生报培训班的不是少数,有的学生依然在4、5个班之间奔走。学生比正常上课时间还要忙、还要累。据报道,甚至有作为博士的父亲也要求10岁的女儿每天写完4篇作文才能睡觉。

2019年10月,《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公布了33条减负举措,其中拟规定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可经家长确认拒绝完成剩余作业。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正像有人认为的,试图仅凭教育主管部门的一纸公文就能给广大中小学生“解绑、减负”,是不现实的。

目前,学生学业负担重的根源还得从教育机制上去探寻,从社会评价导向上去探寻。一方面,公立学校不能实行排位摸底考试,另一方面,在教育考核体制上,要参照升学率等指标,学校就会寻找其他的途径去寻求好的生源,很多民营教辅机构就变相成了排位考试的实施机构。那么自然会形成参加课外教辅培训的风气,造成一种恶性循环。要真正解决减负问题,关键是要在源头治理。主要就是要彻底改革教育评价机制,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如果只是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减少作业量,可能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

毋庸讳言,目前在我国,考试仍然是教育的指挥棒。由于工作中背离教育规律的情况还时有发生,一些要求还停留在口号和导向上,工作还没有抓到症结上,基础性制度还不健全;而且教育部门以及地方党政领导、十几个非教育部门都是用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好与差、评价校长的管理成效。一旦学校的升学率比去年下降了,学生家长不满意,社会不满意。这样的导向,成为学校用学生考试的分数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工作的好坏。学生考试分数低,在区域内排位靠后,那么就会影响教师晋升职称和评先评优,绩效工资还要降等次。然后教师把压力再传导给学生。单一评价模式让学校的办学模式单一。不抓升学率,不抓分数,校长难,教师难。不单是高中拼命抓分数,就是有的初中甚至有的小学也在拼命抓分数。

在用人单位招聘时,一般都要本科以上毕业生,甚至非985大学毕业生不用,更有“奇葩”的规定:第一学历和博士都必须是985高校的。本来,很多的工作岗位大专毕业甚至职业中学毕业的学生就能够胜任的,但是,用人单位就是要求高学历的才能有资格报名应聘,不太顾及能力和责任心如何,没有本科甚或985高校本科毕业,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虽然,这几年教育部一直发文要求单位招聘时不得搞学历、性别歧视,但是,每年招聘时部分用人单位“涛声依旧”。我国技能型人才紧缺,但是,因为技术工人社会地位偏低、认同感不强、职业发展渠道单一、上升空间和成长模式狭窄。因而大学生就业再难,家长也愿意让子女接受大学学历教育。有的地甚至出现10年前,“年薪10万元难寻数控高级技工”;10年后,“博士硕士满街跑,高级技工难寻找”的现象。

就业问题引发的就学问题。每年一到5月,就会出现家长的“5月焦虑”现象。许多人认为,孩子读了有名的小学,往往就能够上有名的初中,接着进入有名的高中,考上有名的大学,一般就能够找到好一点的工作。反之,一开始不能够读有名的初中和高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希望,考上有名的大学更没有什么希望,最终找好的工作也很难。而名校很有限,一个地方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所,所以,家长千方百计、百计千方地要为孩子进入名校努力。5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测算学位,民办名校在拟招生办法。所以家长的“5月焦虑症”就会爆发。有的家长只要听到哪所学校有考试,就想方设法让孩子参加,孩子奔波在考试途中。在高中、大学录取主要还是看考试分数,找工作、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还是看学历的当下,家长基本上不可能在孩子没有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下签字同意孩子拒绝完成没有做完的作业而去睡觉的。所以,最近爆出江苏省南京市原先拥护减负的家长如今“终于疯了”,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也站到了应试教育的战壕里。

为什么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素质教育没有很大的市场?减负,为何遭到了部分家长的激烈反对?就是因为以升学率为学校、教师评价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指标,以考试分数高低论学生输赢的单一评价模式。所以,减负天天喊,学生负担却不减反增。面对现在的评价制度,校长和教师“压力山大”,迫切要求实施评价制度改革,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实行多元化评价、科学评价,解放校长,解放教师。

中小学生减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有减少作业量的问题要解决,也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问题,更有破除人们教育焦虑的人才评价标准、用人规格要求问题。而引发人们教育焦虑的人才评价标准、用人规格要求问题才是负担无法真正减下来的根源。说到底,解决减负问题,解决应试教育问题,应克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首先,要形成全面可行的长效机制,即建立与人成长规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也就是要从源头上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需要突破以升学率评价学校、以分数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评价模式;需要突破教招考一体化框架;需要改革高考制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给中学自主选择空间。自上而下地对这一现状进行改革,教育部门要改变评价方法,建立一套符合年龄阶段的知识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对于素质教育上不去、学生负担减不下来,也应当通过问责,实现自主办学,还教育的本质,实现教育梦!同时,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实行优秀教师轮岗制度力度,解决不平衡不健全的问题。其次,减负不能只做减法,搞一刀切,正像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2019年11月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减负不能简单地降低课业难度、减少作业量,不能搞“一味的”“一刀切”减负。减负应按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科学减负,有减有增。南京等地对“减负”举措的反弹,就是因为在贯彻过程中一些学校简单地降低课业难度、减少作业量,搞“一味的”“一刀切”。群众对浙江方案不看好也主要是这个因素。最后,必须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弘揚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切实提高技术工人的地位和待遇,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让每一个有作为的人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熊炳奇.依法治教和应试教育,教育部门最该关心什么[EB/OL].www.sohu.com/a/138391937_100928

[2]陈志文.减负,为何遭到了激烈反对[N].中国青年报,2019-11-11.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一刀切作业量根源
一道电偏转创新题的命题根源剖析
帮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
凑合是离婚的根源
集装箱码头堆场作业系数优化策略
心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