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理念下园林绿化工程设计

2020-02-15丁杰

建材与装饰 2020年33期
关键词:工程设计海绵园林绿化

丁杰

(江苏南林亚奥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37)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疾病”也日趋严重,其中,雨季暴雨带来的城市内涝,已经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威胁。然而旱季城市水资源匮乏,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也同时存在。我国十九大会议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国家级重要战略,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体,保护环境、顺应自然是人类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条件下,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提出城市应该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效应,能在一定程度上应对自然灾害的冲击,能够渗透、净化、管理及储存雨水,化灾害为资源。在这其中,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海绵生态系统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类项目在营造自然舒适,亲近自然的城市环境的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效益,使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1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绿化工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海绵城市理念是将现代化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规律相结合,将低碳生活模式与城市水资源发展相互协调的一种方式。园林绿化工程既是一种城市建设行为,也是生态环境技术与城市发展最紧密的一类工程,能为城市海绵体系的建设提供良好的体系支撑。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城市绿地显得尤其珍贵,而在海绵城市理念下设计优化的园林绿化工程不仅能美化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而且能改变场地内外的雨水管理模式,起到净化地表水质、调控雨水径流、延缓峰值及收集利用雨水的作用,甚至为城市的生态布局提供重要帮助。

其次,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而进行的城市园林项目,能缓解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及热岛效应等一系列城市环境生态问题。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不透水场地越来越多,从而不断弱化地面透水功能,阻断地表水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大大加重了排水设施的负担。同时硬化路面很难与空气交换热量与水分,严重影响城市地表温湿度的调节能力,产生城市热岛现象。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设计的意义不仅在于科学地对城市雨洪进行管理,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彻底解决城市“旱季缺水,雨季内涝”的现象,同时海绵城市技术中所采用的路面透水材料,能很好地增强地表与空气之间水热交换,调节城市地表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充分发挥透水性路面的“蓄水池”功效,改善植被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调节生态平衡,同时大量孔隙可吸附城市污染物粉尘,减少粉尘污染,吸音降噪,营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交通环境。

2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原则

2.1 整体规划原则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设计过程中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穿前后,融入整体规划。从城市的空间层次与项目的整体结构出发,分别对项目的生态布局、工艺细节以及海绵城市理念融入情况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2.2 生态性原则

通过海绵城市的理论与实践,将城市绿化工程设计与城市市政建设设施进行有机结合,使城市能够使雨水径流进行渗透、净化、并储存,创建城市水资源循环系统,在减少灾害发生的同时起到水资源调蓄利用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海绵城市“水弹性”的作用。

2.3 区域性原则

区域性原则就是在规划设计之初对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进行了解,掌握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与生态环境的敏感特点,然后基于此,确定项目建设目标与方向,科学地对海绵城市设施进行规划布局。

2.4 水资源最大化利用原则

城市公园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在高楼林立的城市拥有一点面积的绿地,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设计要充分发挥雨水径流进行渗透、净化、储存的作用,这也是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的基础,使其有效缓解城市内涝,促进水资源的再生循环。

2.5 低影响开发原则

城市绿化工程设计要选取合适的开发模式,模拟自然水循环系统,实现物质能量之间的再生转换,在施工过程中,要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低运行费用,真正实现“低开发、高标准”的建设目标。

2.6 以人为本原则

城市园林是为大众服务,应充分吸取大众意见,集思广益,为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开拓思路,同时增强大众的生态环保意识。

3 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设计策略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城市公园绿化工程设计要求满足城市对于雨洪管理科学、合理的调节与控制,避免自然灾害对城市的侵袭,这是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园林的安全基础。同时,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应满足生态空间格局合理性、园林设施系统的功能性、规划设计的技术性等一些列要求,接下来将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方面分析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设计策略[2]。

3.1 宏观——生态空间格局

生态空间格局是指城市园林景观空间格局,其中包括空间布局、景观类型、数量等。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园林生态空间格局设计,需对城市周边水系以及场地内、外部绿色廊道进行整合分析,研究城市雨洪管理工作中雨水径流的动态过程,分别从源头、过程、末端等三部分进行布局。

(1)方案设计前需对场地进行实地调研勘察,分析场地土地的适宜性以及绿化工程方案的可行性。

(2)综合周边生态环境,并结合本项目特征,分析类比各种生态空间格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辩证,择出最优概念布局。

(3)运用园林景观元素和分布原理进行结构布局,根据该城市地质特点、水质水貌,降雨规律、自然环境以及城市水涝防治的整体要求构建海绵城市理念下园林绿化设计格局,该布局包含生态与空间两方面信息。

3.2 中观——专项系统设计

进行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时,必须将项目各个专项系统整合分析,包括交通、绿化、水系、雨水管理体系等进行专项设计,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1)海绵城市下的园林交通设计应该满足各项使用要求,根据施工、道路、地形等方面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施工设计的关键在于道路材料的疏水功能、路面下层的储水功能。具体设计中,可以使用碎石作为路面垫层,增加城市积水渗透量,减少路面径流量,在靠近人行道旁设置碎石带,保证路面积水与碎石带相连,使得路面积水能够快速下渗,储蓄在城市蓄水池中与净水设施相连,从而实现与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2)城市园林绿化带的设计规划要打破传统理念,将传统城市绿化带凸起的设计转换为下凹设计,传统的城市绿化带的设计规划基本忽视了绿化带渗水、蓄水的重要作用,在海绵城市中,绿化带的规划设计要低于路面,有利于路面积水汇集储蓄,同时在绿化带的下方还要设置碎石层,有利于加大雨水的渗透效果。另外植草沟的构建是海绵城市实现“生态滞留区”的一种全新理念,它将对雨水进行前置处理,具有一定程度而净水、滞水功能,它具有铺设场地灵活的特点,在各个位置都可以进行铺设。

(3)水系设施是城市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公园园区内部防涝、防洪、排水以及改善水质污染等起到重要作用,在海绵城市理念中,园林水系设施属于城市雨水径流末端调节设施。因此规划设计者应该首先考虑园林水系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确保两者之间相互补给、相互调节。增强公园蓄水功能,设置水系保护岸,选择适合在水中生长的植物,促进水系资源发展。

3.3 微观——雨洪管理技术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雨洪管理技术主要分为雨水渗透技术、储水调节技术、水系传输技术、截污净化技术[3]。

(1)雨水渗透技术种类繁多,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设计中可以通过以铺设渗水砖、透水沥青等进行路面铺设,同时还有绿色屋顶技术、下沉式绿地等生态滞留区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该满足相关规划设计要求,减少对地面的负荷,确保渗水设施符合渗水性、耐久性、抗压性等质量要求。

(2)公园园林的储水调节设备设施是指内部的水系设施,包括池塘、雨水湿地等,它在绿化环境的同时实现土地面积的高效利用节约土地面积,通过对水系设施的调节可以进行调洪防汛,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还可以采取在地下建立蓄水池的方式进行城市储水调节。

(3)雨水传输设施主要采用植草沟、生态沟等方式进行传输。当雨水径流面积较大时,在场地内部设立植草沟,具有传送和收集径流、净化和排放雨水的功能。

(4)城市公园园林地面设立植被缓冲区,地表雨水经过植被缓冲区时经过植物的拦截会降低雨水径流速度和减少水系污染,植被缓冲区适合建立在园区不透水路面周边。

4 结语

由于我国早期粗犷的发展模式导致绿地资源、水资源前景堪忧,引发我国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视,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也就顺应而生。文章通过不同角度对城市公园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设计进行分析,重点考虑城市公园园林排水、渗水、蓄水、净水功能,以此实现海绵城市这一理念,此外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执行,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工程设计海绵园林绿化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BIM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海绵是植物吗?
论园林绿化种植与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北戴河区绿化工程设计
论豆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