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技术的应用要点和施工管理措施研究

2020-02-15范晗

建材与装饰 2020年33期
关键词:作业面保温混凝土

范晗

(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黄石 435100)

0 引言

全轻混凝土是由常规混凝土衍生而来的新型材料,其环保效果较佳,重量轻且保温性能较好,具有多项应用优势。所以,为推动建筑领域的平稳发展,适应时代提倡的主题,应当积极普及此种材料的使用。

1 全轻混凝土

此类混凝土材料为轻集料,由轻纱及水泥等原料混合而成,采用此种材料进行地面保温处理能呈现较多的应用特点。

(1)建设时间短。以往的地面保温处理中,通常采用细石类的混凝土材料,并以分层式的作业方法为主,整体工序繁杂,操作难度较大。但若应用全轻混凝土,不必重复作业,工序步骤相对被简化,所以工期也不会过长。

(2)能规避部分质量问题。此种材料本身的变形能力较佳,而弹性模量偏小,在地面保温作业中应用,能提高规避裂缝等现象的效果。

(3)材料强度较好。应用此种材料后,可合理提高面层的厚度,由此增加作业面整体的强度,同样能起到规避裂缝及其他不良现象的作用。

(4)荷载相对偏低。相比以往使用的混凝土材料,此种材料的实际重量偏轻,所以,不会对地面本身构成较大的作用力。

(5)耐火性高。此种混凝土材料应用的原料都属于无机材料,根据可燃指数,基本可以定义成不燃物质。而如今使用的保温板中,即使是最高标准的产品,也仅能实现难以燃烧,而非完全不燃的程度。由此可见,此种材料具备防火阻燃的特点[1]。

(6)抗震能力强。国内部分地区地震频率较高,一旦发生地震,常规混凝土会在强大的作用力下出现问题,导致上部建筑出现失稳的情况。而全轻混凝土本身的密度相对不高,对地面荷载压力偏小,所以呈现的承载水平更佳,抗震效果更好。

(7)适应性强。近几年,在地面保温项目的处理中,使用有机保温板及现浇两种。其中,前者的密度不高、导热性及吸水性偏低,且隔音效果好,可实现尺寸精确,在某些方面具有利用优势。但其的抗压能力有限,难以和地基充分融合,附着力较差。而后者却在附着力方面有较好的展现,操作简单,持续时间短。如果使用的材料抗压强度超过15MPa,则无须加设保护层。而对于泡沫混凝土的工程来说,全轻混凝土可以达到较好的应用效果,合理减少作业工序,以降低成本,使建筑框架本身便具备保温效果,控制部分质量问题的出现概率。

2 全轻混凝土地面保温技术的应用要点

2.1 基面清理

对基面进行作业之前,需要工人应用打毛设备对整个作业地面实施细致清理,为呈现较好的黏结效果打好基础。并在实施作业的前一日,喷洒适量的水,以保持湿润的状态,确保水量处于饱和状态,预防裂缝问题。同时,清楚地表的积水,可适当应用界面剂清理基面,以免全轻混凝土浇筑工序完成后,其黏结性未能达到设计标准,为空鼓及其他质量问题埋下隐患。

2.2 标高控制

采用分层的浇筑方式,需保证各层的厚度得到有效控制,使浇筑层的质量有所保障。为此,在作业范围内应用放线及灰饼进行处理。工程开展期间,可借助红外线测量仪器实施实地管控,根据整体面层的厚度制作灰饼,以确保该构件尺寸合适。建设开始前,应当结合既定参数预制相关的模具,并以常规的细石混凝土为制作材料,设定好位置后,工人需保持对灰饼及基面的管控效果,保证基本的湿润度,全轻混凝土可和灰饼衔接效果较好。同时,保障界面处理的效果,涂刷作业面,确定配比。

2.3 材料配比

首先,此种材料和常规混凝土相同,需要先确定配比。按照具体建设项目的设计标准,确保其的强度至少达到LC15,若设计方案指出坍落度不可超过3cm,则配比应是:胶粉43kg、陶粒为60L、陶沙是43L 以及170L 左右的清水。其次,建设现场的混凝土制作采用集中搅拌,生产出来后,需将其装到封闭式的料斗中,快速运到建设场地内。最后,材料搅拌过程中,需先将干混料及处理过的轻集料放在一起预拌,直到半分钟后添加清水和外加剂,持续搅拌3min 以上,根据混凝土的状态控制时长。陶粒在放入机器前需进行湿润处理,保障基本的饱和效果,在预拌环节中,避免陶粒吸收过多的浆体。搅拌完成后,运至施工现场,需保证由卸料到最终浇在模板上的整个过程不超过45min,若无法保证作业的速率,可在材料中添加缓凝剂,以延长凝结的时长。

2.4 材料浇筑

①确保整个操作步骤排序准确。浇筑需自和大门相距最远的区域向大门推进。如果材料的倾落超过1.5m,应当根据工程实地状况,合理选用串筒及斜槽等手段,保障浇筑操作有序进行;②找平及振捣。此种材料能利用分段摊铺,在前期虚铺环节环节中,可适当提高浇筑的厚度,大致为原设计参数的1.25 倍左右,并在摊铺结束后,工人需利用刮杆加以找平,可适当增加力度,确保材料的紧实度,以免进入初凝阶段前便出现上浮的情况。在振捣作业中,操作时长需根据作业范围和要求的粘稠标准加以调整;③此类项目建设期间,提浆收光需进行多次。振捣期间可借助干粉料达到调和的效果,在完成多次添加后,便能进入抹平环节。添加干粉能和收光操作同步开展,利用设备机器和人工操作抹平作业面。完成所有工序后,需要借助工具对处理的平整度加以判断;④浇筑结束后,在材料还未出现硬化时,开展刻纹作业。工人可通过轻轻按压作业面的方式,判断材料当前的状态。刻纹操作同样能应用模具的作业手段,确定纹框和墙杆以及相邻纹框的间距,并把控纹框的尺寸;⑤上述全部工序高质量完成后,材料已经进入终凝阶段,工人需使用切割设备形成分格缝,并精确把控缝宽。同时分格缝与材料的厚度相比,后者需超过前者1cm 左右。

2.5 后续养护

养护工作开展在浇筑后的一日,适当喷洒清水,并持续一周左右。养护期间,需进行现场管理,切不可在作业面上摆放任何物品,同时根据材料的凝结情况,控制喷水的频率,仅需保障施工面湿润即可。如客观的温度条件不足5℃,需要在表面加设防护膜,以免被冷气侵扰,造成内部水分凝固,在温度会暖后出现质量问题[2]。

3 全轻混凝土地面保温技术的施工管理

3.1 质量管理

管理者应当对混凝土原料中水泥的强度性能加以管控,并确保全轻混凝土的凝结时长,满足设计标准,为此需要保障前期配比的准确性。另外,细致检测使用材料实际的密度等级及导热性能、强度等,而浇筑后作业面是否平整,能借助塞尺的方式开展实地测量,该参数不可超过3mm。如浇筑作业区域内发生空鼓的情况,但需保证出现问题的总面积不超过0.04m2,同时最多有两处,否则可判定质量不达标,需要返工。若使用期间遇到不良天气需暂停作业行为,最佳的作业温度范围为5~35℃。若是夏季项目,应当利用洒水降温,以免作业面温度过高,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另外,为确保表面的平整性,浇筑完成后的3d 内严禁行走及摆放物品。负责养护的工人工作期间,穿的鞋不能带有钉子等其他易破坏材料表面的配饰。

3.2 安全举措

操控设备及机械的工人均要持有相关证件,并安排专人对使用的全部设备,根据实际的应用频率进行日常养护及检修。新设备需进过试运行后,确认无问题方可正式用于建设作业。同时,设备使用前需查看其技术参数,保证正确应用设备。在特定的位置加设提醒标志,凡是出入现场的工作人员均需保持头脑清醒,严禁带病或酒后施工。在施工场地周边需设施防护措施,并使用醒目的字体提醒路过群众,以免发生危险,引发民事纠纷,阻碍工程的正常推进。在开工前,全体人员均需参与安全教育活动,完成技术交底。每日入场前,检查好防护用具是否完备,避免出现违章情况。另外,施工用电通常是就近搭建临时线路,要求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以免发生触电或短路等问题。

3.3 环保标准

通过有效的处理方式,限制粉尘及其他废弃物、噪声、光污染的出现量,如噪声方面,可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上,选用小功率的设备,并设置隔音板,调整作作业时间,降低噪声对周边群众生活的干扰。同时,工程涉及道路需进行硬化处理,以免部分施工环节导致道路塌陷。并适时洒水,避免出现扬尘污染。同时,场地内形成的泥浆水,不可不加处理便排出,影响城市河流水质。同时各类可能引发系颗粒的材料,如水泥,都需采用密闭的保存方式。若现场或工程造价不允许,至少需在材料的表面做好防尘措施。建设行为产生的垃圾需统一处理,可再利用的物体需及时回收,其余垃圾需装载特定的容器内,运到垃圾场进行处理,切忌出现抛洒的行为。

3.4 效益保障

如今,建筑行业各项工程的开展均需注重最终带来的效益。实际建设期间,不仅要节约能耗,还需保障管理及施工的效率。项目管理期间,可适当控制维护支出,以从小环节中控制造价,但减少实际投入的前提是施工质量达标。全轻混凝土由于其本身的特性,使得铺洒收面各环节的操作相对简单,因此,可在常规用人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同时施工周期也可缩短,不仅可合理减少总体造价,还能缩短对周边群众的打扰时间[3]。

4 结束语

地面保温项目中,全轻混凝土不仅可以达到保温的标准,还能简化施工操作流程。但因为原料本身密度及强度偏小,且吸水性较好,容易影响此种材料最终呈现的强度。所以,应对材料制作搅拌环节的管控,确保完全根据流程开展工作。

猜你喜欢

作业面保温混凝土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能“保温”的雪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复杂地质状况下的综采工作面开采技术研究
作业面批的几大好处
混凝土,了不起
保温
为什么热水瓶可以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