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型城市绿色金融发展研究

2020-02-14刘妍

财会学习 2020年2期
关键词:大同市绿色金融政策建议

刘妍

摘要:现如今,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大同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为此,通过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对于实现大同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SWOT分析,剖析了大同市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优势基础与现实障碍,并从政策制度、微观主体、中介体系和金融产品四个维度提出了相关建议,从而助推大同市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关键词:绿色金融;SWOT分析;政策建议;大同市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等供给侧方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我国进入新常态,环境因素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旦经济发展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非常沉重的打击。特别是对于大同市这样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如何摆脱对于资源开采的路径依赖,实现转型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命题。在全球都推进绿色金融的浪潮中,大同市也在迈出坚实的脚步。论文利用 SWOT分析法,对大同市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优势与劣势、机遇和威胁四个维度进行剖析,从而为大同市国家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区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一、优势分析

(一)绿色金融产品不断丰富

随着绿色金融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国内的金融机构也纷纷涉足绿色金融。绿色产业在我国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预计2015~2020 年,绿色产业每年的融资需求大约为2.9万亿元,共计约为17.4亿元,绿色金融大有可为。目前,大同市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和绿色银行上都作出一定的探索,为大同市的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绿色信贷方面,以工商银行大同分行为代表的各家银行为风电、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信贷支持,助力大同市能源革命转型发展。绿色债券方面,借助“大同市国际绿债研讨会”,积极与伦敦证交所、国际气候债券组织进行接洽;与汇丰银行、惠誉信用评级公司等国际金融机构协作,尝试通过国际绿色债券的发行进一步打开对外开放新局面。绿色基金方面,大同市政府与光大证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旨在组建规模达200亿元的大同绿色发展基金,丰富文化旅游、环保节能等绿色产业的融资渠道。绿色银行方面,《大同绿色商业银行组建方案》已论证通过,这是国内首个绿色商业银行的方案。

(二)碳市场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 2013年6 月起,我国已逐步开启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重庆、福建八大碳排放交易试点。碳交易无论是交易规模还是市场容量,都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根据发改委的初步估计,碳交易市场还有超过10倍的市场空间,前景广阔。全国首个建筑垃圾资源化CCER碳交易示范项目——大同市建筑垃圾资源一体化工厂项目的建设,填补了大同碳交易的空白。2017年大同市18家企业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涵盖发电、化工、水泥三个行业,借助碳排放市场,对各家企业的碳排放量形成约束,倒逼企业寻求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从而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让市民享受更加优越的生态环境。

二、劣势分析

(一)金融体系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大多期限长,流动性较低,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大同市发展绿色金融主要集中于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其他绿色金融工具使用率较低,绿色基金、绿色保险在大同还尚处于探索阶段,总体来看,大同市绿色金融体量较小,形式相对单一,各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响应度不高,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

(二)绿色金融高端产品短缺

现阶段,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设置相对单一,大多集中于传统金融工具,期权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涉及较少,雖然有一些资产证券化产品,领域相对有限,无法满足风险偏好不同的客户的投资需求。当前,企业参与绿色金融业务较多,绿色金融在家庭和居民中的渗透度不高,受众范围有限。大同市缺乏高端的绿色金融产品,应该在绿色众筹、资产证券化、信托计划、融资租赁等创新型的绿色融资工具做出积极的尝试[1],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品类。

三、机遇分析

(一)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随着国务院42号文件的下发,山西省委省政府、大同市都进行了积极布局,建设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大同市经济转型的重要一步。首先从顶层设计上,确立了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将绿色金融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轨道之中,并出台了《大同绿色产业创新示范市工作方案》。其次,在实施过程中,强化组织工作,狠抓项目落地,扩大对外引智。同时,对内加强平台对接工作,成立了“大同市绿色金融协调小组”;为了促进当地绿色发展,还成立了大同市经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大同市绿色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绿色产业提供资金保障。

(二)绿色发展成果显现

大同市的绿色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在生态环境方面,“大同蓝”成果瞩目,2017年大同市全年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304天,宜居宜游程度进一步得到提升。在绿色产业上,大同市旨在建设全国领先的清洁能源示范基地,2018年120万千瓦的晋北风电项目等项目的建成,“氢都”的打造,新能源汽车、储能领域的推进,大同市的能源革命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四、威胁分析

(一)政策与法律体系缺失

对于大同市,国家层面和山西省层面上颁布的政策指引针对性欠佳、整体上较为笼统,大同市颁布的政策规定零星分布,且多为指导性的方案、指引等文件,缺乏可操作性和实践指导性。环保信息披露机制欠缺,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与环保部门无法实现信息共享,而监管部门权责的重叠和缺失,使得监管效果不佳,这些都是大同市在绿色金融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宏观政策方面的障碍。

(二)微观主体体系参与度低

整理来看,社会民众对于绿色金融的参与度不高,很多民众把绿色发展等同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杜绝浪费,无法把绿色发展联系到自身生活点滴中。此外,企业绿色转型的意愿不是很高涨,企业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还伴随着较高的转型成本,面对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种种“阵痛”,企业缺乏勇气。大同市经济发展长期依赖高污染高能耗的煤炭产业,新兴产业尚处于发展阶段,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格局,使得整体上企业对于绿色金融积极性不高,此外,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专业人员储备不足、居民绿色金融意识不强等问题。

(三)中介体系不发达

目前,大同市绿色金融中介体系发展程度较低,主要归结为金融机构未把绿色发展上升到战略高度。绿色金融业务存在较大风险,信息不对称、专业技术知识的匮乏,使得金融机构不能对绿色金融项目的风险准确的评估,高风险挫伤了发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很多金融机构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对于绿色金融的认识并不深刻,更多是局限于业务推进层面,浅尝辄止,而非着眼于长期战略考量。一些金融机构无法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冲突,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金融机构更多的是考虑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可能會放弃一些绿色金融业务。

当前,在大同市聚焦能源革命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绿色金融建设要在紧紧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同时,正视其中的挑战与威胁,扬长避短,从而实现绿色金融助力大同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

首先,要完善绿色金融相关政策支持。政策制定要充分考虑可操作性与有效性,建立有针对性的结合大同市实际情况的绿色金融规章制度,使参与绿色金融的微观主体明确权利与义务,帮助其树立底线意识;另一方面,改进大同市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办法,尝试将“环境效益”纳入考评之中。建立统一的环境风险评估标准,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信息共享,降低信息不对称性。

其次,要充分提高微观主体的参与度。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民众绿色发展意识,使民众将绿色发展内化为自身行为;提升企业的责任意识,要把企业环保方面的工作纳入考量,并在财务报表中将环保成本纳入生产成本中;人才配备上,要加大对绿色金融人才的培养。大同市要加强对外开放,一方面要“走出去”,学习借鉴国外、发达地区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经验;另一方面要“引进来”,借助外脑、智库,积极对接各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世界500强企业,融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当中。

再次,要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优化现有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在绿色信贷方面,加强对于贷款方资质条件的审核评估;在绿色债券方面,鼓励上市公司发行绿色债券,对于绿色债券票面利率较低这一缺陷,可以通过税收抵免降低企业成本,从而提高绿色债券投资收益率。同时,创新高端绿色金融产品,例如绿色建筑贷款、新能源汽车金融贷款、“低碳信用卡”等。

最后,要提高中介体系的积极性。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政府可以给予金融机构一定的政策优惠,例如享受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金融机构参与绿色发展事业的积极性。此外,加强风险防控,提升绿色金融资产安全性与盈利性,增强金融机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温静静.大同市发展绿色金融的意义、挑战和路径[J].金融经济,2018 (5):46-47.

猜你喜欢

大同市绿色金融政策建议
张新油画作品选
橡皮博物馆
素描静物
采煤沉陷区上“收获阳光”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