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胡与京剧之关系探讨

2020-02-14郝志英

戏剧之家 2020年2期
关键词:伴奏京胡京剧

【摘 要】京胡,又称胡琴,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胡琴一开始则是为汉剧、滇剧等诸多的大剧种伴奏。后来,京剧的影响力超越了其他剧种,而为京剧伴奏的主要乐器胡琴便因京剧而得名京胡。

【关键词】京胡;京剧;伴奏

中图分类号:J8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2-0042-01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京胡与京剧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浅见不足以补拙,但求有利于京剧和京胡的发展。

一、京胡的由来与京剧的渊源

京胡由胡琴而来。胡琴,又称乡胡、稽(同奚)琴。宋代欧阳修在他的《试院闻胡琴作》一诗中写道:“胡琴本出胡人乐,奚奴弹之双泪落”。由此可见胡琴由胡入汉,应不出其左右。在老北京人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京剧界依然将京胡叫胡琴。所以京胡仍沿用了“胡”为琴的名称。胡琴入中原应该早于唐代,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中吟道:“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由弹弦乐器到拉弦乐器,几经改革成为现在的模样并固定下来。随着戏剧和曲艺的兴起而有所改进和发展,其演奏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清乾隆五十五年,安徽的“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进京演出,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吸收了昆曲、秦腔的曲调和表演方法,逐渐融合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剧种,即京剧。

京剧的主要唱腔有“二黄”和“西皮”,所以京剧也称为“皮黄”。因为“皮黄”与胡琴的伴奏相得益彰,几乎完美地结合,胡琴逐渐成了京剧演奏的魂。京剧在博采众长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甚至成了中华文明传承中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国粹。

二、京胡因京剧而名,京剧因京胡而盛

胡琴的历史悠久,形制古朴,经过无数次改造从形制和音色上逐渐成熟。而发展成为一件发音柔美、音色动听的拉弦乐器,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它从弃“胡”入汉到成熟似乎是在为京剧做准备,京剧一诞生便成了这个剧种伴奏的灵魂。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胡琴是为京剧而生,一个完美的献礼。京剧是由花雅诸部多剧种声腔综合发展而来的,而京胡似乎自那时起,冥冥之中就注定要和京剧成为不可分割的命运共生体。

京胡是京剧音乐艺术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剧形成和声腔发展的重要标志。京胡是“皮黄”音乐的灵魂伴侣,它迷人且响亮的音色,能与演员的嗓音和唱腔完美贴合,完美地体现出京剧的艺术魅力,同时演员的演唱又凸显了京胡的独特音色,二者相得益彰。

说到京胡与京剧表演的关系首先要谈到京胡在京剧伴奏中的作用。京胡在京剧伴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为演员的唱腔伴奏。京胡使京剧表演者的嗓音、唱腔与伴奏水乳交融,使表演者的嗓音更具有表现力和穿透力。京胡在伴奏中通采常用“托、垫、保、裹”四种方法。“托”是指托着走,即伴奏要随着表演者演唱而流动,必须和唱腔保持一致,不可喧宾夺主;“托”不但要跟紧表演者唱腔的变化,而且还要领会人物情感。如果唱者有情而伴奏无情,则会使整个戏剧表演黯然失色;“垫”是指“垫头”。即通过京胡伴奏填补空档,使京剧表演不间断,同时给演唱者留出气口。这时,如果伴奏者没有垫好头的话就会截住演唱者的气,不利于表演的順利进行。另外,演唱者如不留气口,不等“垫头”,韵律也会生硬、平淡;“保”即指在京剧表演时,京胡伴奏要保护演唱者不走调。如果演唱者在演唱时发挥失常,京胡伴奏者应当带领其他乐器伴奏者,迅速调整伴奏的节奏,使表演回到正轨;“裹”,即用伴奏把唱腔包裹住。

京胡除了可以为唱腔伴奏,还可以为表演伴奏。京胡伴奏首先可以根据剧情需要,为演员的表演营造环境和渲染气氛。其次,在演员的表演开始之后,京胡会根据演员的动作变换伴奏,推进剧情的发展,表现角色的某种情感。

由此可见京胡为京剧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京剧表演中的伴奏就奠定了基础,京胡便成了京剧的魂。京胡促进了京剧的发展,京剧成就了京胡的地位,二者在相互促进中不断前行。在京剧的不断发展中京胡无论是形态、构造还是演奏方法,都有了极大的创新与改革。经过数代京剧人不断地研究、磨合、创新,使京胡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掘,并焕发出极强的生命力。在京胡不断完美的同时也推动了京剧的发展,完善了京剧的音乐体系,为京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生机和动力。

三、京胡和京剧承载着国粹之重任走向新时代

社会在发展,京剧必须从传统走向现代,谓之与时俱进。为顺应时代潮流,京剧从声腔到音乐一直处在不断变革之中,各个流派的诞生极大地丰富了京剧艺术内涵。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四大名旦流光溢彩;徐兰沅、杨宝忠、李慕良、何顺信(琴祖、琴魔、琴仙、琴圣)四大琴师色彩斑斓;马连良、周信芳、裘盛戎、杨宝森、李多奎、张君秋,承前启后,流派纷呈。

京剧因兼收、融合、创新,博采众长而得其成,未来的发展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继承传统,走向现代是京剧发展的唯一出路。所以京剧在未来的创新改革中一定要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以中华元素为根,不断融入世界其他民族元素,发展壮大。京剧是中国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让国粹在与世界文明交流中不仅要独领风骚也要引领风骚。这才是中国京剧人所应该具备的胸怀。京剧如此,京剧之京胡亦是如此。

作者简介:郝志英(1975-),女,汉族,河北,本科,二级,研究方向:京剧乐队京胡伴奏。

猜你喜欢

伴奏京胡京剧
京剧表演开始了
晚风飘来京胡声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论瓦格纳《魏森东克歌曲》的艺术价值
简论戏曲锣鼓经
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乐器及钢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民族乐器(之六)京胡
我,京胡和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