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雏鹅痛风病浅析

2020-02-14代景德李艳红

今日畜牧兽医 2020年12期
关键词:痛风病雏鹅星状

代景德,李艳红

(肃宁县农业农村局 062350)

近年来随着养鹅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雏鹅痛风的发病率也呈现一个逐年上升趋势, 成为影响养鹅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痛风也叫尿酸盐沉积症,在禽病的分类上属于营养代谢病,是由于蛋白质代谢紊乱,或肾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鹅做为食草动物本应该很少发生痛风,但近年来由于养殖户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不科学的饲养管理以及一些嗜肾病毒的感染导致雏鹅痛风频发,给养鹅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下面结合雏鹅痛风的流行情况、临床发病情况与诊治经验,谈谈对雏鹅痛风的认识。

1 临床症状

病雏饮水增加,食欲下降,逐渐消瘦脱水,喙及脚爪干瘪、体重减轻,表现精神不振,排白色稀粪。 跗关节及掌关节肿大,透过皮肤能看到肿大的关节皮下有白灰样物沉积于关节腔内,病鹅跛行,行动迟缓。

2 解剖病变

剖检可见皮下,肌肉组织间,喉头及气管黏膜沉积白色尿酸盐。 心脏、肝脏,肠管浆膜、肠系膜表面有大量白色尿酸盐。 肾脏肿大呈苍白色,输尿管内充盈尿酸盐或结石,剖开关节,可见关节腔有大量白色尿酸盐,部分病例腺胃黏膜,直肠黏膜有尿酸盐样假膜。

3 病因分析

3.1 营养因素

据第《禽病学》介绍,饲喂高钙、高蛋白日粮,维生素缺乏,钙磷比例不平衡是造成家禽痛风的重要因素。 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下,缺乏鹅营养需求的基础研究,养殖户追求生长速度及经济效益,饲喂高能量高蛋白日粮,违背了鹅的生理习性。 另一方面青粗饲料的供应问题无法很好地解决, 这些因素是鹅痛风病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传染性因素

育雏环境差、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鹅星状病毒感染也是该病病因之一。 据报道鹅源星状病毒不仅水平传染性强,而且能够垂直传播,发病率与死亡率高,是目前鹅痛风病的另一个主要病因。

4 治疗

对饲料引起的痛风,首先降低日粮蛋白质含量,日粮中添加适量玉米粉或碎米等低蛋白饲料,供给青绿多汁饲料。 同时投服碳酸氢钠等通肾药物促进尿酸盐排泄,缓解死亡,饮水中补充多种维生素提高免疫力、增强新陈代谢,有利于鹅群快速恢复健康。 对鹅源星状病毒引起的痛风,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发病早期全群注射鹅源星状病毒抗体,同时投服通肾药物,促进尿酸盐排泄,对因鹅星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痛风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5 防控措施

目前我国养鹅主要是以地面散养模式为主,饲养管理粗放,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对鹅病的基础研究相对不足,疫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防控。

优化养殖模式,探索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 星状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水平传播,改地面散养为网上平养,减少雏鹅与粪便的接触,降低感染机会。

加强卫生防疫,加强养殖场防疫体系体系建设,做好养殖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实行全进全出,避免交叉感染。 孵化场所、孵化设施、种蛋等要进行严格消毒,以防早期感染。 加强种鹅的精细化管理,避免垂直。 发病的鹅场要进行严格消毒,对病死鹅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毒向外传播扩散。

抗体预防,实践证明3~5 日龄注射鹅源星状病毒抗体,用于预防鹅源星状病毒引起的雏鹅痛风效果理想。

合理搭配日粮, 科学调制日粮营养, 降低日粮中的蛋白含量,以减少尿酸盐的产生,合理搭配青绿多汁饲料,尝试使用青贮饲料解决青绿饲料不足。 另一方面在饮水中添加保健药物进行保肝护肾、调节蛋白代谢、控制外源病毒感染、增强雏鹅的抗病力等。

6 小结

合理的日粮配方和良好的卫生防疫措施是控制鹅痛风的关键。 研究表明星状病毒宿主种属广泛,具有潜在的跨种间传播和适应新宿主的能力及基因重组现象,能够通过种蛋垂直传播。 目前缺乏对鹅星状病毒的研究, 当务之急加快鹅星状病毒疫苗的研究开发,尽快实现疫苗的商品化,通过免疫减少鹅星状病毒的感染和传播,保护养鹅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痛风病雏鹅星状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肝星状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The Six Swans (II)By Grimm Brothers
雏鹅痛风“三步五防”更有效
应用中兽医方法治疗鸡痛风
浅谈雏鹅养殖关键技术措施
豆腐
——痛风
浅谈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鸭痛风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分析
雏鹅育雏前的准备工作与育雏方法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