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诊断与治疗

2020-02-14苗新发

今日畜牧兽医 2020年12期
关键词:脓疱水疱病羊

苗新发

(行唐县龙州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050699)

羊传染性脓疱病又叫“羊口疮”。 本病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羊类动物的接触性传染病。 其病原是传染性脓疱病毒,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 羊的口、唇等部位发生病变是最典型症状,病变部位皮肤粘膜出现丘疹水疱,后可形成脓疱、溃疡,并结痂;病羊部分眼结膜发炎,流水、发红,最后导致结膜变白变厚、瞎眼。 本病对养羊业危害较大,病羊患病时间长时,可继发肺炎症状,造成羊只的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 病原学特点

该病毒分类为副痘病毒属、痘病毒科。 对外界环境有较强抵抗力,患病部位痂内皮下病毒在夏季的日照下50 日左右传染性丧失,环境中散落的病毒过冬后,次年春天仍可传染。 低温冷冻的病料毒力仍可持续数年。 高温对病毒有很好的杀灭性,60℃以上半个小时即被杀死。

2 流行特点

绵羊、山羊两种动物对本病感染性较大,于秋季多发,成年羊及刚出生羔羊更易患病,羔羊(3~6 月龄左右)最易感。 成年羊感染发病特点多为散发性,羔羊则为群发性发病。 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后的病羊只及隐性带毒羊, 病毒寄生于病羊患病部位的脓疱中,易通过破损皮肤及粘膜而感染,与病羊或带病羊皮毛污染及接触过的圈舍、用具、饲料、水源等均为此病的传播媒介。 由于该病毒抵抗性比较强,导致本病可连续多年对羊群造成危害。

3 临床症状

本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唇型症状、蹄型症状和外阴型症状三种类型。 其潜伏期一般为4~8 日,最长潜伏期可达16 日。

唇型症状,此型症状发病率最高、最常见。轻症,2 周左右痂皮自然干燥、脱落病羊即康复。 重症,病情恶化,病情较为反复且病变较重。 病初,病羊的口角周边、上唇部、鼻镜处等部位首先发病,呈现红斑点,后转成丘疹和小结节,直至形成水疱或脓疱,破溃后生成疣状硬痂(多为黄色或棕色的)。 重症患部反复发生上述病变, 病变部位蔓延至整个口唇的周围, 甚至眼睑耳廓等部位,反复叠加的痂垢会出现龟裂、易出血症状,整个唇部肿大隆起呈桑葚状,不能正常采食。 患病后如治疗不及时,病情加重,部分病例继发感染如坏死杆菌、化脓性病原菌等,病情逐渐恶化,致使病变部位深部组织化脓和坏死,个别病例口腔糜烂,造成咀嚼吞咽困难,影响病羊采食,有的病羊感染诱发肺炎后引起发热病重而死亡。

蹄型症状,此型症状多发生于绵羊,病羊由于单蹄患病的特点会出现跛行,造成卧地不起。 患病羊蹄端的冠部、叉部、系部的皮肤表面会形成水疱和脓疱, 之后由于水疱和脓疱破溃后则又成为溃疡,被脓液覆盖。 感染细菌后则又会发生肌腱或关节的化脓、坏死,亦会发生腐蹄病。

外阴型症状,此类病例较为少见,易感群体主要为母羊,尤其是所产羔羊已患病的哺乳期母羊,由于病羔吮乳而感染,患病后的母羊乳房、 乳头部位皮肤有脓疱和红斑、 后形成淡黄色痂垢;阴部皮肤发生脓性溃疡、阴道分泌物呈粘性且增多;病公羊除出现脓疱、溃疡症状外,阴囊鞘还发生肿胀。

4 诊断要点

4.1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对病例做出初步诊断,要掌握其三大特点,多发于秋季,3~6 月龄左右的羔羊易感,病羊唇部、部分皮肤、蹄部及外阴部出现水疱或脓疱、溃疡、疣状硬痂等症状。

4.2 实验室诊断。病变局部采集水疱液、水疱皮、脓疱皮等病料,制成涂片后,用磷钨酸钠对涂片进行负染色,在电镜下检查可见有特殊形态传染性脓疱病毒粒子,结合临床诊断、发病特点综合进行确诊。 也可利用现代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试剂盒进行诊断。

4.3 与其他病的鉴别诊断。 羊痘发病有体温升高症状,全身症状反应较重,皮肤表面出现界限明显的、圆形的痘疹结节,且突出于皮肤表面。 鉴别是否坏死杆菌病,可对病羊进行动物性试验和细菌学检查以区别。 坏死杆菌病无其他类似脓疱、溃疡、疣状硬痂等症状,多表现为病变组织坏死。

5 防治措施

5.1 本病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加强羊群生物安全保护措施,坚决杜绝此病的发生,要做到不要从疫区购买羊或购入饲料等养殖投入品。 新购进羊严格要检疫,到场后必须进行隔离观察3 周,同时要对用多种消毒药物进行交叉清洗、消毒,无异常情况后于合群饲养。 加强饲养管理,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保护羊只,防止其皮肤粘膜部位受损伤,及时挑出饲料和垫草中带刺硬物,加喂舔块及微量元素等,以减少羊只啃土啃墙,防止口腔粘膜受伤。 可于秋季对羔羊接种与当地流行毒株一致的羊传染性脓疱病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才能产生较高的免疫力。 病死羊尸体要及时进行深埋或焚毁,饲养圈舍、用具及污染物要用消毒液进行交叉彻底消毒。

5.2 治疗 要及时隔离病羊,单独进行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并对圈舍及同群养进行彻底消毒。 轻症病羊要采取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经2 周左右即可痊愈康复。 重症病例,除对局部用药,还要采取全身治疗。 病羊可对病变部位的痂垢进行软化(可用水杨酸软膏),祛除后痂垢再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碘甘油溶液外涂,2 次/日,连用5 日。 对患蹄型症状的病羊要进行蹄部的浸泡(可用5%甲醛溶液),1min /次,连泡3 次;再用土霉素软膏涂擦患病部位。 全身治疗要以抗病毒、抗菌消炎防止继发感染为主,可选用抗生素(青链霉素等)+清热解毒注射液(或黄芪多糖注射液)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病羊出现体质较弱、不能起立时,则要单独进行治疗,可静脉注射给予葡萄糖、维生素C、能力合剂等一些营养强心类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猜你喜欢

脓疱水疱病羊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羊肠毒血症的诊断技术和防治方法
对肉羊瘤胃积食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
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
羊咳嗽怎么治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无菌性脓疱病研究进展
未成年人角层下脓疱病及文献病例分析
中药合紫外光照射治疗33例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