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回肠炎特点及防控措施

2020-02-13于洪生高光生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肠炎猪群粪便

于洪生,高光生

(1.东辽县辽河源镇综合执法大队,吉林辽源136600;2.东辽县畜牧总站)

回肠炎的致病菌为胞内劳森菌,该病很容易在猪群内传播。主要影响生长育肥猪,病变部位大多在肠道,并对猪的生长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形态学特征,该疾病在猪中可分为四种类型:猪肠腺瘤病(PIA);坏死性肠炎(NE);局部性肠炎(RI)和增生性出血性肠炎(PHE)。其中PIA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慢性病,NE被认为是PIA上叠加的继发感染,RI被认为是NE的恢复期,PHE被认为是疾病的急性形式。

1 临床症状

慢性回肠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泻,粪便不成型,棕色粪便,毛发粗糙,饲料消耗量增加和体重减少。死亡率通常较低,大约1%~5%,主要由继发感染引起。在亚临床感染的动物中,生长不良是唯一的临床症状。一般潜伏期为13周,疾病最常见于断奶后3~4周或10~12周龄猪。急性的病例通常影响大猪,即育肥猪和4~12月龄母猪。大约12%的猪群可能受到急性回肠炎的影响,死亡率可能达到50%。临床上,该病的急性形式表现为严重的肠道出血,在一些病例中出现发热,但也可能发生体温过低。常见猝死病例,尸检通常体表苍白,显示为贫血症状、肠黏膜出血和肠内容物有出血块等。

2 胞内劳森菌特性

胞内劳森菌为弯曲或直的杆菌,长约1.25~1.75μm,宽约 0.25~0.43μm,有一个鞭毛,革兰氏阴性,耐酸性,为专性细胞内寄生细菌,通过获取细胞线粒体的ATP来供给自身的生长繁殖。不能进行无细胞培养基培养,属于微需氧菌,需要在微量的氧气浓度环境(如回肠)中繁殖。目前用于区分不同分离株的方法很少。培养专性细胞内的微需氧菌是很困难的,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实验室能够进行培养。

3 传播方式

在猪群中,主要有两种传染源:一是由于不良的卫生环境和不同日龄猪群混在一起导致猪群内胞内劳森菌的持续存在;二是由于母猪常常作为该疾病的亚临床症状携带者,垂直传播给仔猪。许多养殖场将易受感染的幼龄猪群常常集中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饲养,这有利于胞内劳森菌的存活,导致频繁发病。猪感染10~12周后可以在粪便中检测到病原菌。粪便中的胞内劳森菌在5℃~15℃条件下可以存活14d。污染的粪便可以通过间接途径传播给易感动物,即使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如穿隔离服或者足浴消毒,病原菌依然很容易在猪群内传播。隐形感染猪可以长期传播本病,另外母猪混居可以增加本病的传播机率。胞内劳森菌抗体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晰,血清阳性母猪所带的哺乳小猪很少有发现排菌。感染耐过猪可以防止再次感染,但是防止再次感染的时间长短还不能确定。啮齿动物也可以传播本病。

4 诊断

结合临床猪群表现排血便、酱油色粪便、黑便或者粪便不成型、排水泥样稀便、黄绿色稀便,猪只生长不均匀,生长缓慢等症状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剖检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但通常小肠或大肠部分黏膜会增粗增厚。从肠管浆膜表面可以看到肠增厚的脑状模式 (类似于大脑的外部裂隙和卷积)。肠内容物可能存在凝血块。病变偶尔只在大肠内出现。与猪痢疾、滴虫病或沙门氏菌病的病变相似。部分患猪回肠出现损伤愈合迹象,一些受感染的猪可能很少或没有症状,并可以自行恢复。

虽然猪2型圆环病毒(PCV2)肠炎的某些病例在临床表现上与回肠炎非常相似,但通常可以根据临床体征以及特征性的肉眼病变和显微病变做出初步诊断。实验室确诊可以使用银染、免疫组化或荧光抗体检测组织切片。也可对感染的黏膜或粪便样本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可对临床疑似感染猪的粪便进行PCR检测。

5 防治

环境和其他方面的应激,包括运输、转群或混群,往往会引发本病暴发,所以应尽量减少应激的发生。圈舍内环境消毒杀菌可以使用金维康(聚维酮碘溶液)或季铵盐类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胞内劳森菌。

抗生素治疗群体方案每吨饲料可以使用125g妙立素+1kg威普健+500g聚能星拌匀后饲喂;个体治疗方案可以选用恩诺沙星或林可霉素肌肉注射,如果有拉血便的需要再肌肉注射止血敏。

猜你喜欢

肠炎猪群粪便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肠炎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猪群平稳度夏管理